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观性”、“理想类型”与“伪道德中立”——评罗卫东的“重返韦伯” 被引量:7
1
作者 冯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92,共9页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提供任何理论依据,相反,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始终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目标上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文化价值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文章通过对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的理解,着重分析了经济学自然主义倾向中实际隐蔽着的“伪道德中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价值判断 理想类型 “伪道德中立”
下载PDF
道德的真伪与人的“阉寺性”
2
作者 艾晓波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64-66,共3页
着重分析了束缚《八骏图》中的“八骏”们的自然人性“自由”发展的“道德”的“真”与“伪”,并由此指出.因对社会“合理”道德的遵从而对人的“本我”即“人性”的不得已的压抑,与出于对社会的,尤其是个人自己手造的种种“伪道德”的... 着重分析了束缚《八骏图》中的“八骏”们的自然人性“自由”发展的“道德”的“真”与“伪”,并由此指出.因对社会“合理”道德的遵从而对人的“本我”即“人性”的不得已的压抑,与出于对社会的,尤其是个人自己手造的种种“伪道德”的遵从而导致的“自虐”性的性压抑,在本质上是并不相同的。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应得到同情,引起人们的反思;而后者才真正可以被视为“都市人“智识者”与“文明人”的所谓“阉寺性”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八骏图》 “阉寺性” “伪道德” 本我 人性 自由 沈从文 文学评论 小说 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