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格言诗中“佛”类字眼英译辨考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密卿 赵春龙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藏族格言诗高度融合了藏、汉、印三种文化的智慧,是很有价值的精神文本。因此,藏族格言诗的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文化间的复杂交流,译者应充分注意到中西文化之间的转换,尤其要注意集中体现藏族文化的"佛"类字眼的... 藏族格言诗高度融合了藏、汉、印三种文化的智慧,是很有价值的精神文本。因此,藏族格言诗的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文化间的复杂交流,译者应充分注意到中西文化之间的转换,尤其要注意集中体现藏族文化的"佛"类字眼的翻译。将藏族格言诗三个英译本中"佛"类字眼的翻译进行比较,从文化转换的角度分析其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从宗教文化、译者身份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格言诗 “佛”类字眼 文化转换 宗教文化
下载PDF
张爱玲作品中的“佛”意象与生态观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人类追求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体认感,社会的认同证实了存在的权利。"佛"意象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种涉及宗教的艺术表现形式,张爱玲通过文本中"佛"意象的诠释,集中体现了她和她同时代人面对人性压抑和冲撞时,在战争... 人类追求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体认感,社会的认同证实了存在的权利。"佛"意象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种涉及宗教的艺术表现形式,张爱玲通过文本中"佛"意象的诠释,集中体现了她和她同时代人面对人性压抑和冲撞时,在战争和爱情中如何获得佛教境界的心境澄明和人性如何借"佛"得以安放的心理情结以及隐藏其中的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佛”意象 文化浸染 知性顿悟
下载PDF
“佛系”高校教师:生存样态、生成机理与活力再生
3
作者 刘斌志 宋之航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在大多数高校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国育才使命的同时,也有不少高校教师选择了“佛系”和“躺平”。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发现,当前“佛系”高校教师的生存样态表现为语言上的漠不关心、情绪上的悲观主义以及行为上的极简主义... 在大多数高校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国育才使命的同时,也有不少高校教师选择了“佛系”和“躺平”。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发现,当前“佛系”高校教师的生存样态表现为语言上的漠不关心、情绪上的悲观主义以及行为上的极简主义。进一步探讨发现,微观层面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中观层面的人才聚集与内卷以及宏观层面的社会舆论与管理导向是高校教师选择“佛系”状态的主要原因。而高校教师的“佛系”生存不仅会给自身带来隐性伤害,更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甚至会阻碍教育事业发展。因此,研究建议通过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社会舆论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方式促进“佛系”高校教师活力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高校教师 生存样态 生成机理 活力再生
下载PDF
失范者还是循规者:“佛系教师”的意义生产与话语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晓莉 齐学红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佛系教师”是“佛系”这一流行语借用到教育领域的产物,是一种关于新型教师形象的隐喻。文章将关于“佛系教师”的媒体报道和论坛发帖作为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同时对学校管理者、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研究发现,不同于“园丁”等传统隐喻... “佛系教师”是“佛系”这一流行语借用到教育领域的产物,是一种关于新型教师形象的隐喻。文章将关于“佛系教师”的媒体报道和论坛发帖作为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同时对学校管理者、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研究发现,不同于“园丁”等传统隐喻,“佛系教师”所隐喻的教师形象具有分裂性,外部话语以“失范者”为言说内核,教师群体自身则以合规与理性的“循规者”进行解读。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亚文化景观,“佛系教师”被建构为一种被主流“好教师观”收编的文化符号,其生成与阐释实际上发挥着调节教育冲突的“安全阀”功能,也呈现出不同社会主体在意义生产和话语实践中的权力博弈关系。审视流行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倾听教师自己的声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应成为网络时代教师生存环境的重要外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教师形象 隐喻 亚文化 话语实践
下载PDF
“佛系”大学生奋斗精神塑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柏加 王子奇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佛系”现象曾在社会和网络空间引起巨大反响,进入校园后作为一种文化“标签”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知和行为取向,时至今日仍驱之不散。它使大学生群体出现奋斗精神弱化的趋向,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勤俭学风、创新意识和奉献... “佛系”现象曾在社会和网络空间引起巨大反响,进入校园后作为一种文化“标签”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知和行为取向,时至今日仍驱之不散。它使大学生群体出现奋斗精神弱化的趋向,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勤俭学风、创新意识和奉献动力的缺乏。以培养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为旨归,解读“佛系”现象生成的内在机理,为消除和克服大学生“佛系”心态提供可行方案,进而使之形成信仰坚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大学生 奋斗精神 塑造路径
下载PDF
当代乡村教师“佛系”心态的形成与疏解——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谢秀红 《教育导刊》 2024年第8期55-65,共11页
“佛系”心态是指教师在乡村教育场域中,面对不利于个人长期专业发展的教育环境所呈现出的逃避性心理意向与惰性化行为表达。以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与心理学认知阶段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通过结构化访谈对“佛系”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教... “佛系”心态是指教师在乡村教育场域中,面对不利于个人长期专业发展的教育环境所呈现出的逃避性心理意向与惰性化行为表达。以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与心理学认知阶段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通过结构化访谈对“佛系”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舆情的负面影响,教师对教师教育的消极认知,对非教学事务的敷衍应付及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放逐是导致这种负面心态滋生、发展和固化的形成机理。引导乡村教师摆脱“佛系”心态,既需要乡村教师加强自身心理修养,激发乡村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乡村教师的教育归属感;还需要发挥媒体的正向引导,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尊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学心态 “佛系” 形成机理 疏解路径
下载PDF
从“佛系”到“躺平”——论青年的“躺而不平”
7
作者 李桑梓 庞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0-57,共8页
从“佛系”到“躺平”,这体现了当代青年社会心态的悲观化、消极化、被动化、偏激化。青年“躺平”的原因在于功利主义的裹挟、社会阶层的固化、资源占有的不均、主流文化的式微,这将会引起他人的误解、妨碍社会活力、滞缓财富积累、破... 从“佛系”到“躺平”,这体现了当代青年社会心态的悲观化、消极化、被动化、偏激化。青年“躺平”的原因在于功利主义的裹挟、社会阶层的固化、资源占有的不均、主流文化的式微,这将会引起他人的误解、妨碍社会活力、滞缓财富积累、破坏亚文化平衡。青年“躺平”虽看似消极,实则是“躺而不平”,是他们引起社会舆论关注青年社会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应当理解青年“躺平”的真正诉求,推动平等的沟通机制,做好思想上的积极引导,接纳“躺平”作为亚文化的合理性。应透过“躺平”看到其背后“躺而不平”的本质,把握“躺平”亚文化的合理边界,而非对“躺平青年”一味批判,否则会适得其反。作为青年反映社会压力的形式,“躺平”具有时效性,届时将会被新的亚文化形式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躺平” 社会心态 “躺而不平” 亚文化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生“佛系”心理成因与矫正策略
8
作者 谭淇尹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21期75-77,共3页
现阶段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中,“佛系”心理较为突出。文章以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结论为依据,分析高中生“佛系”心理的表征,并从心理角度对高... 现阶段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实际情况来看,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中,“佛系”心理较为突出。文章以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结论为依据,分析高中生“佛系”心理的表征,并从心理角度对高中生“佛系”心理进行解读,指出高中生“佛系”心理出现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佛系”心理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佛系”教育的度决定管理成效
9
作者 聂伟 《当代教育》 2024年第3期105-106,共2页
当下,林林总总的教育模式里,“佛系教育”大有可取之处,不过,关键是运用过程中,如何把握住适当的尺度。另外,“佛系教育”应紧密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及兴趣需要。还有,“佛系教育”亟待“家校合一”,不可失之偏颇。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佛系教育” 分寸掌控 管理成效
下载PDF
“佛系青年”现象生成逻辑与引导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缪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106,53,共6页
“佛系青年”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公共范畴内的热点问题,并成为青年群体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他们以只关注自身、淡然处世、不争不抢为标签,将佛教理论中无欲无求的宗教主张进行加工和修饰并引用到自己身上,迅速演变成一种新型生活方式... “佛系青年”当前已经成为社会公共范畴内的热点问题,并成为青年群体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他们以只关注自身、淡然处世、不争不抢为标签,将佛教理论中无欲无求的宗教主张进行加工和修饰并引用到自己身上,迅速演变成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本文立足“佛系青年”的群体特征和表现形态,分析该现象产生的逻辑根源,并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亚文化 生活方式 群体特征 价值观
下载PDF
当代中国“佛系青年”价值观初探 被引量:26
11
作者 叶穗冰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67,共5页
2017年12月以来,许多中国青年喜欢用"佛系"作为自己的标签,"佛系"成为这些青年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变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过渡形态。为了在现代社会释放焦虑、逃避困惑,他们在"佛系"外衣的保护下放纵自我,... 2017年12月以来,许多中国青年喜欢用"佛系"作为自己的标签,"佛系"成为这些青年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变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过渡形态。为了在现代社会释放焦虑、逃避困惑,他们在"佛系"外衣的保护下放纵自我,种种自相矛盾的言行暴露了犬儒主义的本质。克服"佛系青年"消极的一面,既要从制度上着手,也要让"每个中国人的梦"成为有效的激励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物质主义价值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犬儒主义 “青年震荡”
下载PDF
“佛系”传播与网民的认同重构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桃莲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0,104,共5页
"佛系"自日本传入我国后,引发了微博主、网络粉丝、微信公众号、大众传媒的裂变式传播。经过网民的创造性转换,"佛系"已成为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许多网民的传... "佛系"自日本传入我国后,引发了微博主、网络粉丝、微信公众号、大众传媒的裂变式传播。经过网民的创造性转换,"佛系"已成为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许多网民的传播和认同。然而,这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亚文化离主流文化甚远,需要予以重视。本文分析了这种亚文化流行的根本原因,其所折射出来的网民认同危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民认同重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传播 网民 认同危机 认同重构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青年“佛系”标本解读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智敏 梁玉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0,共5页
"佛系青年"作为新媒体时代亚文化的新表征,不仅包含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单向误读与归顺,也有传统文化反向于亚文化的引导与招安。以"佛系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佛系"... "佛系青年"作为新媒体时代亚文化的新表征,不仅包含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单向误读与归顺,也有传统文化反向于亚文化的引导与招安。以"佛系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佛系"与"非佛系"青年的综合对比,概括出当代"佛系青年"所持态度及理念的主要特质;同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了"佛系"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亚文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佛系”流行探析当代青年的社会境遇与心态 被引量:9
14
作者 欧阳照 赵阳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25-132,共8页
最近"佛系"风靡网络,它标榜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皆可,一切随缘"的人生哲学,表面上与佛教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实际却是继"屌丝"文化与"丧"文化之后的又一股青年亚文化潮流,并在归因、行... 最近"佛系"风靡网络,它标榜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皆可,一切随缘"的人生哲学,表面上与佛教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实际却是继"屌丝"文化与"丧"文化之后的又一股青年亚文化潮流,并在归因、行动和心态三个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佛系"的流行是青年群体的一次文化抵抗,折射出成功学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青年群体的清醒意识,反映了物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青年群体的集体诉求。"佛系"情绪滋生的根源在于社会阶层日益固化、青年群体进退两难的精神困境以及技术支持和商业裹挟,应当理性而辩证地看待"佛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 抵抗 消费主义 阶层固化
下载PDF
“佛系青年”信仰危机的消解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东坡 牛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5,共4页
"佛系青年"作为一种青年现象,从外在表征看它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存在样态,凸显了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其本质则蕴含着青年信仰危机,具有淡漠主流信仰、疏远理想信念和逃避社会现实的特点。究其根本,可以发现理想信仰与社会现实之... "佛系青年"作为一种青年现象,从外在表征看它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存在样态,凸显了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其本质则蕴含着青年信仰危机,具有淡漠主流信仰、疏远理想信念和逃避社会现实的特点。究其根本,可以发现理想信仰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其根本诱因,信仰主体认识能力不足是其主体因素,媒体技术应用滥觞是"佛系青年"信仰危机泛化的推动因素。因此,为解决"佛系青年"现象中蕴含的信仰危机问题,就要优化社会环境,破解"佛系青年"的产生土壤;整合信仰内容,消解"佛系青年"的错误主张;加强人文关怀,分解"佛系青年"的情感基础;塑造信仰人格,化解"佛系青年"的圈子文化;提高媒介素养,溶解"佛系青年"的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青年” 信仰危机 信仰教育
下载PDF
对乐僔“忽见金光,状有千佛”的考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赖比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84,共5页
关于敦煌莫高窟创建的原始动机 ,大多数专家公认与石碑记载中的乐“忽见金光 ,状有千佛”有关 ,但对所述的“金光”的认识与理解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认为所谓“金光”实为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即宝光 ,并对“状有千佛”
关键词 莫高窟 创建理念 “忽见金光 状有千佛” “金光” “佛光” 宝光
下载PDF
相似、比拟、推测、否定——“好像”“似乎”“仿佛”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小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共11页
"好像""似乎""仿佛"作推测副词时是肯定性的,一般情况下三者的使用更像是一种交际策略,无论在语义、句法还是语体上三者都存在差异。"好像""似乎""仿佛"所表否定是一种隐... "好像""似乎""仿佛"作推测副词时是肯定性的,一般情况下三者的使用更像是一种交际策略,无论在语义、句法还是语体上三者都存在差异。"好像""似乎""仿佛"所表否定是一种隐性的预设否定,说话人为了让受话人做出正确的否定性推导,常常需要将预设否定显性化。如果"(S)VP"的命题内容违反一般常理或常识,"好像/似乎/仿佛+(S)VP"不借助显性否定,仍可以构成否定表达,受话人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结构推导出预设否定。"好像""似乎""仿佛"否定义的规约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表预设否定的"好像""似乎""仿佛"是动词,现代汉语中"似乎"动词用法的萎缩是从带体词性宾语开始的,这源于口语中"好像"对它的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像 似乎 仿 肯定性推测 预设否定
下载PDF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方一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83,共7页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大藏经题署“失译,附《后汉录》”。学者通常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用,值得商榷。本文尝试从语法(判断句、被动句和疑问句)、词汇(一般语词和“~切”式复音词)的某些角度,对其翻译年代进行推定。本文认为,《大...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大藏经题署“失译,附《后汉录》”。学者通常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用,值得商榷。本文尝试从语法(判断句、被动句和疑问句)、词汇(一般语词和“~切”式复音词)的某些角度,对其翻译年代进行推定。本文认为,《大方便佛报恩经》所反映的语法词汇面貌与可靠的东汉译经不同,应该是魏晋以后的译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便报恩经》 语法 词汇 东汉译经 魏晋时期 经语料
下载PDF
“佛系”干部的激励转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国越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15,共3页
"佛系"干部看淡一切、与世无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具有缺乏斗志、没主见和不上进等鲜明特征。激励"佛系"干部,要加强主流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扩大决策民主参与,增强目标认同;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持久动力。
关键词 “佛系”干部 思想迷失 激励机制
下载PDF
“佛系”员工的消极表现、生成原因与情感突围方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0-102,共3页
“佛系”员工的消极表现主要体现在工作态度上推崇惰性处事的极简主义,情绪表达上存在孤独厌世的悲观主义倾向,价值取向上缺乏奋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其生成原因主要是焦虑与恐惧的社会心理浸染,多元思潮的群体化渲染,自身发展能力... “佛系”员工的消极表现主要体现在工作态度上推崇惰性处事的极简主义,情绪表达上存在孤独厌世的悲观主义倾向,价值取向上缺乏奋斗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其生成原因主要是焦虑与恐惧的社会心理浸染,多元思潮的群体化渲染,自身发展能力欠缺与方向迷失。为此,“佛系”员工的情感突围应重塑共情的人格基础,建构共情的物质条件,完善共情的制度机制,推进共情的持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管理人员 “佛系”员工 共情 情感突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