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冷战、亚洲经验与作为方法的“台语片”
1
作者
王健
《粤海风》
2021年第1期58-64,共7页
“作为方法的亚洲”是一种立足于亚洲本土经验与政治现实的“批判性话语”,它颠覆了西方知识体系下将“亚洲”视为“他者”的二元对立模式,“亚洲”不再是西方/帝国视野“凝视”下的亚洲,而是拥有自身文化主体性和学术话语权的“亚洲”...
“作为方法的亚洲”是一种立足于亚洲本土经验与政治现实的“批判性话语”,它颠覆了西方知识体系下将“亚洲”视为“他者”的二元对立模式,“亚洲”不再是西方/帝国视野“凝视”下的亚洲,而是拥有自身文化主体性和学术话语权的“亚洲”。基于此,本文将沿着“作为方法的亚洲”这一理论路径去考察冷战格局下的“台语片”,把“台语片”作为方法,探赜冷战格局下中国的“亚洲经验”和地缘政治:第一,“台语片”中的“方言”问题引发了文章对于“中心”与“边缘”这两者关系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凸显出当时海峡两岸暨香港的政治差异;第二,“台语片”延续了中华文脉,吸收了中国电影传统,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超越政治差异、建构“文化中国”的方式;第三,“文化中国”本身并不足以超越多元化、差异性的政治经验,冷战时期“台语片”中殖民记忆的幽灵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方法的亚洲”“台语片”冷战
亚洲
经验
地缘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成立与亚洲冷战的形成——国际体系转变的一个解读案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安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从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这一对概念的界定入手,考察雅尔塔与冷战概念之间的关系,认为雅尔塔与冷战是两极格局下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国际体系,反映了主要国际行为体的观念变化和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理论方法,以亚洲冷战...
从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这一对概念的界定入手,考察雅尔塔与冷战概念之间的关系,认为雅尔塔与冷战是两极格局下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国际体系,反映了主要国际行为体的观念变化和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理论方法,以亚洲冷战的形成为例,探讨雅尔塔体系向冷战体系的演变。分析了远东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动过程,认为随着中国内战的不断进展,中共与美国之间的相互身份与认识逐渐变化,不仅打破了由美苏两大国构建的远东雅尔塔体系,也确立了一种独特的亚洲冷战体系。因此,亚洲冷战体系形成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根本变化,是中美双方相互认同的本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
新中国成立
冷战
亚洲
雅尔塔体系
案例
解读
国际关系体系
国际行为体
国际格局
两极格局
时代特征
观念变化
理论
方法
建构主义
中国内战
中美关系
概念
远东
中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性、问题意识与知识生产——评陈光兴《去帝国:作为方法的亚洲》
被引量:
2
3
作者
冯雪峰
刘佳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年第1期283-301,共19页
陈光兴《去帝国》一书试图以东亚社会的历史经验为资源,勾连起知识生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尝试着重新建构亚洲知识圈独立的主体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认识图绘。而本文将遵循《去帝国》的内在理路,通过亚洲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来...
陈光兴《去帝国》一书试图以东亚社会的历史经验为资源,勾连起知识生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尝试着重新建构亚洲知识圈独立的主体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认识图绘。而本文将遵循《去帝国》的内在理路,通过亚洲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来评估陈光兴著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最后,本文还试图将这一视野引回到中国内地的知识谱系之中,探讨青年一代如何在知识生产中建立起独立的思想主体性这一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殖民
去
冷战
去帝国
亚洲
作为方法
主体性
原文传递
题名
冷战、亚洲经验与作为方法的“台语片”
1
作者
王健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粤海风》
2021年第1期58-64,共7页
文摘
“作为方法的亚洲”是一种立足于亚洲本土经验与政治现实的“批判性话语”,它颠覆了西方知识体系下将“亚洲”视为“他者”的二元对立模式,“亚洲”不再是西方/帝国视野“凝视”下的亚洲,而是拥有自身文化主体性和学术话语权的“亚洲”。基于此,本文将沿着“作为方法的亚洲”这一理论路径去考察冷战格局下的“台语片”,把“台语片”作为方法,探赜冷战格局下中国的“亚洲经验”和地缘政治:第一,“台语片”中的“方言”问题引发了文章对于“中心”与“边缘”这两者关系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凸显出当时海峡两岸暨香港的政治差异;第二,“台语片”延续了中华文脉,吸收了中国电影传统,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超越政治差异、建构“文化中国”的方式;第三,“文化中国”本身并不足以超越多元化、差异性的政治经验,冷战时期“台语片”中殖民记忆的幽灵依然存在。
关键词
“作为方法的亚洲”“台语片”冷战
亚洲
经验
地缘政治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成立与亚洲冷战的形成——国际体系转变的一个解读案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安全
机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02jqw48)
文摘
从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这一对概念的界定入手,考察雅尔塔与冷战概念之间的关系,认为雅尔塔与冷战是两极格局下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种国际体系,反映了主要国际行为体的观念变化和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借用建构主义理论方法,以亚洲冷战的形成为例,探讨雅尔塔体系向冷战体系的演变。分析了远东国际关系体系的变动过程,认为随着中国内战的不断进展,中共与美国之间的相互身份与认识逐渐变化,不仅打破了由美苏两大国构建的远东雅尔塔体系,也确立了一种独特的亚洲冷战体系。因此,亚洲冷战体系形成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根本变化,是中美双方相互认同的本质转变。
关键词
国际体系
新中国成立
冷战
亚洲
雅尔塔体系
案例
解读
国际关系体系
国际行为体
国际格局
两极格局
时代特征
观念变化
理论
方法
建构主义
中国内战
中美关系
概念
远东
中共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性、问题意识与知识生产——评陈光兴《去帝国:作为方法的亚洲》
被引量:
2
3
作者
冯雪峰
刘佳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年第1期283-301,共19页
文摘
陈光兴《去帝国》一书试图以东亚社会的历史经验为资源,勾连起知识生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尝试着重新建构亚洲知识圈独立的主体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认识图绘。而本文将遵循《去帝国》的内在理路,通过亚洲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来评估陈光兴著作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最后,本文还试图将这一视野引回到中国内地的知识谱系之中,探讨青年一代如何在知识生产中建立起独立的思想主体性这一关键问题。
关键词
去殖民
去
冷战
去帝国
亚洲
作为方法
主体性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冷战、亚洲经验与作为方法的“台语片”
王健
《粤海风》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中国成立与亚洲冷战的形成——国际体系转变的一个解读案例
陈安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主体性、问题意识与知识生产——评陈光兴《去帝国:作为方法的亚洲》
冯雪峰
刘佳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