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吾与点也”到“颜渊问仁”——《论语·先进》“侍坐”章小议
1
作者 任鹏 《原道》 2008年第1期265-279,共15页
《论语·先进》"侍坐"章一向以其阐释的多样化而备受关注。在历史上,主要存在着两种解读倾向:或将该事例落实和社会化,以与儒家入世的正统面貌相符合;或使之精神化或审美化,以凸显儒家思想的个体内在境界。然而,无论如何... 《论语·先进》"侍坐"章一向以其阐释的多样化而备受关注。在历史上,主要存在着两种解读倾向:或将该事例落实和社会化,以与儒家入世的正统面貌相符合;或使之精神化或审美化,以凸显儒家思想的个体内在境界。然而,无论如何,该章的前后两部分均难免有割裂的嫌疑。在仔细考察《论语》行文通则与"舞雩"的内涵之后,我们不妨将祭祀之"场"的神圣性作为首要的因素来加以思考。倘如此,笼罩在这一神圣场景之中的所有行为则兼具了个体的自由与全体秩序的和谐。因此,在儒家注重礼仪的传统中,我们可以找到平衡审美与社会、个体与全体的支点。社会与历史的变迁不断地赋予我们新的礼仪场景,儒家的思想内涵也随之历久弥新,这正是"侍坐"章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侍坐”章 序列式结构 舞雩 礼仁
原文传递
《论语》“侍坐”难句新解
2
作者 张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8-91,共4页
《论语》“侍坐”章中曾点述志的意蕴,是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对此,本文在评述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曾点志在祭祀的观点,并力图另辟蹊径,从“儒”渊源于巫祝、孔子与巫祝文化的关系、孔子晚年“宏道”精神。
关键词 《论语》 “侍坐”章 意蕴 雩礼
原文传递
亦说“曾点述志”的意蕴
3
作者 张帆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1-55,共5页
《论语》“侍坐”章中曾点述志的意蕴,是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对此,本文在评述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曾点志的祭祀的观点,并力图另辟蹊径,从“儒”渊源于巫祝、孔子与巫祝文化的关系,孔子晚年“宏道”精神,曾点个人身世以及文字训释等方面... 《论语》“侍坐”章中曾点述志的意蕴,是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对此,本文在评述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曾点志的祭祀的观点,并力图另辟蹊径,从“儒”渊源于巫祝、孔子与巫祝文化的关系,孔子晚年“宏道”精神,曾点个人身世以及文字训释等方面论证其观点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侍坐”章 意蕴 雩礼 祭祀
下载PDF
也谈曾点的述志
4
作者 余力容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6-29,共4页
正确理解《论语》“侍坐”章义理,关键在把握曾点用以述志的那幅“画”的内在意蕴。对这个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曾点所描绘的既非一幅富有尧舜气象的太平盛世图,也不是一幅隐逸者的行乐图,而是一幅儒者的“安... 正确理解《论语》“侍坐”章义理,关键在把握曾点用以述志的那幅“画”的内在意蕴。对这个争论了几千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曾点所描绘的既非一幅富有尧舜气象的太平盛世图,也不是一幅隐逸者的行乐图,而是一幅儒者的“安贫乐道”的行教图,它符合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主张,表达了“守死善道”积极与世的人生态度,所以独得孔子的赞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侍坐”章 义理 安贫乐道 行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