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量结构合音词“俩”、“仨”的几个问题——兼评赵元任先生的“失音”说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春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数量结构合音词“俩”、“仨”早期的用法及其词音和字形问题;“俩”、“仨”分别是先由“两个”、“三个”发生连说音变,尔后形成合音式;赵元任先生关于“数+个”结构连说音变的分析现在看来仍有其合理性,但他对于“... 本文讨论的问题是:数量结构合音词“俩”、“仨”早期的用法及其词音和字形问题;“俩”、“仨”分别是先由“两个”、“三个”发生连说音变,尔后形成合音式;赵元任先生关于“数+个”结构连说音变的分析现在看来仍有其合理性,但他对于“数+个”结构中“个”的连说变音形式以及“俩”、“仨”形成的意见,都值得重加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俩” “仨” 用法形成
下载PDF
“俩”、“仨”与北京话阳平“一”的音变类型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魏红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5-157,共3页
具有数量结构意义的“俩”、“仨”应该是连说音变形成的合音词,它跟北京话里用在名词前的阳平调“一”的来历不是同一个音变类型。“俩”、“仨”合音形成后仍保存着“两/三+个”的意义,北京话阳平“一”在原式失落“个”音后,量词“... 具有数量结构意义的“俩”、“仨”应该是连说音变形成的合音词,它跟北京话里用在名词前的阳平调“一”的来历不是同一个音变类型。“俩”、“仨”合音形成后仍保存着“两/三+个”的意义,北京话阳平“一”在原式失落“个”音后,量词“个”的语素也随之丢失了。由意义、功能上的差异,北京话阳平“一”能够从相反的角度证明“俩”、“仨”是合音式音变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阳平“一” “俩”与“仨” 音变类型 意义与功能
下载PDF
“俩”与“两个”的句法功能差异及其原因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道俊 《孝感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一般认为“俩”是“两个”的合音,“俩”与“两个”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体上。研究表明,“俩”与“两个”在句法功能上存在重大差异,最突出的一点是,“俩”主要用于人称代词后,“两个”基本不用于人称代词后;“两个”主要用于人物名词前... 一般认为“俩”是“两个”的合音,“俩”与“两个”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体上。研究表明,“俩”与“两个”在句法功能上存在重大差异,最突出的一点是,“俩”主要用于人称代词后,“两个”基本不用于人称代词后;“两个”主要用于人物名词前,“俩”较少用于人物名词前。“两个”合音为“俩”的优选条件是充当后位复指性成分,而不是充当前位限定性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 句法功能差异 优选条件 后位复指性成分 前位限定性定语
下载PDF
“俩”和“两”
4
作者 吴明 《采写编》 1999年第1期34-34,共1页
“俩”字是一个“老资格”的易被误用的字,请看下例: (1)《小俩口赶集》(《光明日报》1980年9月19日) (2)小俩口被称为新人……(《莫污染新婚之”新”字》,《工人日报》1982年1月12日) (3)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俩位”... “俩”字是一个“老资格”的易被误用的字,请看下例: (1)《小俩口赶集》(《光明日报》1980年9月19日) (2)小俩口被称为新人……(《莫污染新婚之”新”字》,《工人日报》1982年1月12日) (3)普通话也不应该有“您们”(可以说成“您俩位”“您三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俩” “两” 普通话 语文教学 社会用字 误用者 光明日报 数词 新婚 污染
下载PDF
关于“俩”的用法
5
作者 江盐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0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俩” 用法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与西宁方言的并列和伴随——兼论伴随和工具格标记“俩”的来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双成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9,共10页
并列是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西宁方言的并列从形式、语义类型来看,既有汉语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别是并列和伴随的关系,并列标记、伴随标记的使用特点以及伴随标记进一步语法化为工具格标记的特点及其来源,都和周边阿尔泰... 并列是语言中常见的编码手段,西宁方言的并列从形式、语义类型来看,既有汉语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别是并列和伴随的关系,并列标记、伴随标记的使用特点以及伴随标记进一步语法化为工具格标记的特点及其来源,都和周边阿尔泰语言的接触密切相关。其中伴随、工具格标记“俩”来自汉语“两个”,但其使用、语法化特点同阿尔泰语的影响相关,是长期接触而形成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方言 并列和伴随 工具格 “俩”的语法化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襄阳方言特色女性称呼语的构形理据探究——以“俩娃儿、孃儿和嫲嫲”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婷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5-18,共4页
具有襄阳方言地域特色的女性称呼语主要有俩娃儿[ni A313u Ar]、孃儿[ni r34]、嫲嫲[m Am A53]三个。[ni A313u Ar]是在西南官话"女娃儿"的基础上形成,用"俩"记录[ni A313]只能表近似音,无法表意,但其在襄阳当地已... 具有襄阳方言地域特色的女性称呼语主要有俩娃儿[ni A313u Ar]、孃儿[ni r34]、嫲嫲[m Am A53]三个。[ni A313u Ar]是在西南官话"女娃儿"的基础上形成,用"俩"记录[ni A313]只能表近似音,无法表意,但其在襄阳当地已有一定的群众使用基础;[ni r34]是在"娘"的方言儿化的基础上形成,[m Am A53]在"妈妈"的方言变调的基础上形成,可分别用"娘"和"妈"的异体字"孃、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 女性称呼语 构形理据 娃儿 孃儿 嫲嫲
下载PDF
东北官话不表双数“俩”用法及演化路径
8
作者 王越 《汉字文化》 2022年第5期23-26,共4页
东北官话中数词"俩"可以不表客观双数"两个",而是用在名词、代词后用于非数的主观性用法,语义上"NP俩=NP"。"俩"演化过程是经过介词后相邻句位,在主观交互语境中重新分析,最后类推扩展完成。... 东北官话中数词"俩"可以不表客观双数"两个",而是用在名词、代词后用于非数的主观性用法,语义上"NP俩=NP"。"俩"演化过程是经过介词后相邻句位,在主观交互语境中重新分析,最后类推扩展完成。东北官话"俩"主观用法不表尊称,这与世界语言以及汉语其他方言有所不同,在类型学上具有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官话 “俩” 演化路径 类型学意义
原文传递
话说“小俩口”
9
《新农业》 1996年第12期19-19,共1页
话说“小俩口”某晚报前年10月8日第10版《保证明天》一文中,有“小俩口去领结婚证”一句,这里有两点可议:一是句中“小俩口”系“小两口”之误。“俩”(lia)是“两个”合成的数量词,凡是可以用“两个(人)”的地方都可... 话说“小俩口”某晚报前年10月8日第10版《保证明天》一文中,有“小俩口去领结婚证”一句,这里有两点可议:一是句中“小俩口”系“小两口”之误。“俩”(lia)是“两个”合成的数量词,凡是可以用“两个(人)”的地方都可以用“俩”。如“哥俩”。“咱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俩” 《现代汉语词典》 小两口 结婚证 法律手续 逻辑错误 数量词 已履行 “个” 相矛盾
原文传递
如何区别“俩”、“两”和“二”
10
作者 袁小平 《小学语文教学》 2001年第5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二”和“两” “俩” 度量衡单位 实际运用 重量单位 二把刀 “几” 数目字 二等品 “个”
原文传递
“俩口子”的来历
11
作者 杨碧霞 刘凌霜 《广东民俗》 2000年第2期43-43,共1页
相传朱洪武坐天下时,南方有个读书的举子,爱上了邻家的一个丫环,两人常在花间月下偷偷相会。日久天长,那丫环的主人发觉了,一怒之下,把举子和丫环双双送进县衙问罪。
关键词 “俩口子” 朱洪武 民间文化 历史渊源
下载PDF
谈《聊斋俚曲集》的语言学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绍克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4期21-27,共7页
谈《聊斋俚曲集》的语言学价值董绍克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以下简称《俚曲集》)共收《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等14曲,全用方言俗语写成,约50万字,收入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下册。汉语史的资料之所以是宝贵的,是... 谈《聊斋俚曲集》的语言学价值董绍克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以下简称《俚曲集》)共收《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等14曲,全用方言俗语写成,约50万字,收入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下册。汉语史的资料之所以是宝贵的,是因为它的数量太少;方言史的资料之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 现代汉语语法 语言学价值 《墙头记》 《金瓶梅词话》 《中原音韵》 近代汉语语法 称谓词 十三辙 “俩”
下载PDF
襄阳市女性社会称呼语生活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婷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13,共4页
襄阳方言属西南官话鄂北片,带有浓郁的中原官话口音。采用实地隐蔽调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襄阳市女性社会称呼语的使用现状,发现其与普通话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活跃着"孃儿"及"孃"的变体、"嫲嫲&qu... 襄阳方言属西南官话鄂北片,带有浓郁的中原官话口音。采用实地隐蔽调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襄阳市女性社会称呼语的使用现状,发现其与普通话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活跃着"孃儿"及"孃"的变体、"嫲嫲"、"你郎儿"、"俩娃儿"等方言称呼语。襄阳城区女性社会称呼语的选择跟称呼者与称呼对象之间的熟悉程度、年龄辈分关系及称呼者的年龄、性别及城乡、教育背景密切相关。其中,年龄越大、生活所在地离城市中心越远、所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受普通话的影响越小,选择方言称呼的频次越高;反之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市 女性 社会称呼语
下载PDF
认真纠正数字差错
14
作者 赵文泉 《今传媒》 1997年第2期24-25,共2页
我在阅读报刊时,发现在运用数字方面,态度不够严谨,编校不够认真,出现了一些差错,现举例分析如下,希望能引起作者及编校人员的注意。一、计算失误这是一组滚烫的数字。八年间,企业固定资产增加920倍,由建厂初期的5万元增加... 我在阅读报刊时,发现在运用数字方面,态度不够严谨,编校不够认真,出现了一些差错,现举例分析如下,希望能引起作者及编校人员的注意。一、计算失误这是一组滚烫的数字。八年间,企业固定资产增加920倍,由建厂初期的5万元增加到4600万元;给国家的利税由3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友》 平均初婚年龄 套袋梨 “俩” 统计数字 脱落率 计算方法 肠癌 固定资产 共产党人
下载PDF
谈谈学生的语感问题
15
作者 朱根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2X期48-49,共2页
曹雪芹没有学过语法,却写出了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施耐庵也不知道语法为何物,却写出了脍灸人口的《水浒传》。这是什么原因呢?掩卷深思,他们除了许许多多的成功原因外,我想语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了语感,即使不学习语法,也可... 曹雪芹没有学过语法,却写出了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施耐庵也不知道语法为何物,却写出了脍灸人口的《水浒传》。这是什么原因呢?掩卷深思,他们除了许许多多的成功原因外,我想语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了语感,即使不学习语法,也可以直接判断出句子通顺与否;没有语感,即使学习了语法,学习的知识停留在书本上,不能真正领会,故而作文仍然会病句不断,尽管经别人指出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感教学 “俩” 祖母 尸体 作文 同义词 文学巨著 成功原因 爆竹 家乡
下载PDF
写作不规范事例
16
作者 南石 《吉林财税》 1997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毛泽东 “俩” “最大” 第一人称代词 《为人民服务》 数量词 “但” 主语 自由主义 百分率变化
下载PDF
突出重点 注重能力培养──庞光辉《骆驼和羊》第一课时教学纪实与评析
17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1998年第4期12-15,共4页
突出重点注重能力培养庞光辉《骆驼和羊》第一课时教学纪实与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有意思呢!请大家往前看。(板画骆驼、羊)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那么在这一高一矮的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 突出重点注重能力培养庞光辉《骆驼和羊》第一课时教学纪实与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可有意思呢!请大家往前看。(板画骆驼、羊)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那么在这一高一矮的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7课《骆驼和羊》。(板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和羊》 课时教学 注重能力 田字格 突出重点 “俩” “两” 下半部 中板 双峰驼
下载PDF
小迷糊学辨字二两俩
18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2010年第3期28-29,39,共3页
正所谓“人如其名”,小迷糊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迷糊大王,再加上他经常上课打个小盹,开个小差什么的,所以时不时闹出一些笑话,,这不,下面就是小编姐姐搜集的迷糊“罪证”。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汉字 字义 “二” “两”“俩”
原文传递
用好二、两、俩
19
《中外童话画刊(经典美文)》 2009年第12期36-36,共1页
二、两、俩都是数词,所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但用法并不完全一样。我们在说话写作文时要合理选用,要不然就会造成不应有的语病哦。
关键词 初等教育 语文教学 汉字 “二” “两” “俩”
原文传递
《燕京妇语》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话特色(上) 被引量:28
20
作者 江蓝生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19,共5页
《燕京妇语》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话特色(上)江蓝生一《燕京妇语》是清末以日本女性为对象的汉语会话课本,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鳟泽彰夫先生架藏该书的抄本,1992年9月日本好文出版社出版了经鳟泽先生整理后的排印本,此书遂得以披布... 《燕京妇语》所反映的清末北京话特色(上)江蓝生一《燕京妇语》是清末以日本女性为对象的汉语会话课本,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鳟泽彰夫先生架藏该书的抄本,1992年9月日本好文出版社出版了经鳟泽先生整理后的排印本,此书遂得以披布于世。①排印本依次由扉页书影、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儿女英雄传》 连读音变 “俩” “早晚” “仨” 羡余成分 “去” 音变现象 燕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