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的“公民教育”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曹蓉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3,共4页
美国“公民教育”理论有多种多样的主张 ,共同表现出理论性、渗透性、整体性、实践性、专业性等基本特征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许多有益启示。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道德模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美国“公民教育”理论有多种多样的主张 ,共同表现出理论性、渗透性、整体性、实践性、专业性等基本特征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许多有益启示。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道德模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加强我国社区和社团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并对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民教育” 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公民教育”与“民族国家”诉求——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民教育观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2
2
作者 暨爱民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5,共7页
近代欧美与中国的公民教育经验均显示,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开始就包含着民族政治观的具体要求,即按照民族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塑造自己的国民。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要求与政治逻辑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民教育观,在表达民族富强的心理期... 近代欧美与中国的公民教育经验均显示,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开始就包含着民族政治观的具体要求,即按照民族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塑造自己的国民。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要求与政治逻辑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民教育观,在表达民族富强的心理期待的同时,又反映了他们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民族国家”诉求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 被引量:42
3
作者 田心铭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7,共10页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普世性"出发。我们所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般社会",也没有"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针规定了我国教育包括思想政...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普世性"出发。我们所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般社会",也没有"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针规定了我国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确定"德育"含义的根本依据是这一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性是德育固有的本质属性之一。主张"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本身就有很强的政治性。没有超越于不同国家的"中性"的公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 “公民教育” 教育方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癸卯学制”与近代“公民意识”的培育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国平 黄爱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2期96-99,共4页
晚清社会重造的成败关键在于“民族再生”,而“民族再生”又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成功。因此,“民族再生”就变成了一个对人的教育问题。只有通过“公民教育”,将旧制度下被动的“臣民”改造成新制度中主动的“... 晚清社会重造的成败关键在于“民族再生”,而“民族再生”又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成功。因此,“民族再生”就变成了一个对人的教育问题。只有通过“公民教育”,将旧制度下被动的“臣民”改造成新制度中主动的“公民”,新的社会大厦才能建立牢固的基础。“癸卯学制”的颁布施行,不仅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也形成了清末全新的知识分子阶层、社会市民阶层,并通过近代新式教育,塑造了全新的“公民人格”与“公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卯学制” 内部结构创新 “公民教育” “公民意识”觉醒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5
《中国德育》 2006年第7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研究团队 研究领域 学校德育 人文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6
作者 王有鹏 《中考政治快递》 2004年第4期30-30,共1页
一、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要从公民自身发展和对国家要求的角度来理解受教育的权利。2.要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要求的角度来理解受教育的义务。
关键词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初中 政治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练习题 参考答案 法律常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