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思想逻辑
1
作者
蒋元帅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六经皆史”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人们往往把“六经皆史”视为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核心,但在对其学术著作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通过“六经皆史”无法有效把握其学术思想的全部。这不是说“六经皆史”在章学诚的学术体系中不...
“六经皆史”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人们往往把“六经皆史”视为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核心,但在对其学术著作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通过“六经皆史”无法有效把握其学术思想的全部。这不是说“六经皆史”在章学诚的学术体系中不重要,而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章学诚学术的内在理路,找到其思想发展的逻辑才能真正把握章学诚思想的全貌,明确“六经皆史”在其学术体系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皆
史
章学诚
学术体系
思想逻辑
内在理路
学术著作
学术思想
“六经皆史”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
2
作者
仰和芝
吴学满
《怀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
关键词
清代
章学诚
考据学
“六经皆史”说
学术思想
学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神蜕迹”与“文史通义”——钱钟书对“六经皆史”说的超越
3
作者
王达敏
徐庆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7-46,共10页
本文讨论钱钟书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阐释与超越。钱钟书的思路是溯源流、观会通、辨同异,并将其转换成为"精神蜕迹"—"文史通义"说。本文通过钱钟书对加赛德的论述上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追问"精...
本文讨论钱钟书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阐释与超越。钱钟书的思路是溯源流、观会通、辨同异,并将其转换成为"精神蜕迹"—"文史通义"说。本文通过钱钟书对加赛德的论述上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追问"精神蜕迹"—"文史通义"成为可能的条件;通过钱钟书与海德格尔对于语言理解的比照,进而追问精神科学成为可能的基础。此说一旦展开,就会显现出这样的内在结构:诗意言说→精神科学→精神蜕迹—文史通义。这一结构有三个层级,其中居前者为居后者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精神科学
钱钟书
史
通
内在结构
语言理解
海德格尔
诗意言
说
原文传递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被引量:
20
4
作者
刘巍
《文史知识》
2008年第6期111-111,共1页
明清以降,国势衰微,随着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思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
明清以降,国势衰微,随着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思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在晚清民国的影响与折变。从“六经皆史”,到“夷六艺于古史”,再到“六经皆史料”.此说之备受关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学的衰败及其主导地位被史学所取代,而经典自身不能不以“电料”的身份寄身于“史学”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
今古文经学
没落
史
学家
西学东渐
思想资源
文化理想
原文传递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被引量:
17
5
作者
刘巍
《文史知识》
2007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章学诚循着“文史校雠”之学的取径建立起“六艺皆官礼之遗”诸说.实为“六经皆史”观念之根源。从该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意蕴:由“六经皆周官掌故”与“古无私门之著述”所指涉的“道器合一”、“官师合一”、“治...
章学诚循着“文史校雠”之学的取径建立起“六艺皆官礼之遗”诸说.实为“六经皆史”观念之根源。从该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意蕴:由“六经皆周官掌故”与“古无私门之著述”所指涉的“道器合一”、“官师合一”、“治教合一”的价值观念;由与经学的抗争而激起的从“述作”角度诠释的“以史明道”的主张;由《史籍考》的编纂而突显的“尊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
本源
形成发展过程
《
史
籍考》
价值观念
道器
无私
原文传递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巍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1期13-13,共1页
晚清以降,国势衰危,随着西方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息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
晚清以降,国势衰危,随着西方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息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在晚清民国的影响与折变。从“六经皆史”,到“夷六艺于古史”,再到“六经皆史料”,此说之备受关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学的衰败及其主导地位被史学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
今古文经学
没落
西学东渐
思想资源
文化理想
史
学家
原文传递
刘雄伟:《“六经皆史”说的理学渊源及其意蕴》
7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27,共1页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只有诉诸理学的语境才能获得完全的理解。程朱理学在道器的层面区分了形上之经学与形下之史学,内在地割裂了经、史的关系,最终导致理学末流空谈心性的学术流弊。从史学史上看,理学自发端以来所倡导的“经以载...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只有诉诸理学的语境才能获得完全的理解。程朱理学在道器的层面区分了形上之经学与形下之史学,内在地割裂了经、史的关系,最终导致理学末流空谈心性的学术流弊。从史学史上看,理学自发端以来所倡导的“经以载道”及“经本史末”不仅没有影响史学的发展,反而促成了史学的理学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程朱理学
渊源
史
学
史
章学诚
原文传递
史学精粹
8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史
学
“六经皆史”说
系统动力学模型
古代中国
历
史
周期率
历
史
坐标
古
史
研究
天下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积德累仁之家:王阳明的家世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新民
《当代贵州》
2015年第8期62-62,共1页
王阳明一生也深受祖父影响,家族的强烈认同感时常流露于他的诗文,表现为重气节、讲孝道合为一体的人格品性。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西历1472年10月30日),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当地自南宋以来,人才辈出,撰述甚多,形成了渊源流...
王阳明一生也深受祖父影响,家族的强烈认同感时常流露于他的诗文,表现为重气节、讲孝道合为一体的人格品性。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西历1472年10月30日),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当地自南宋以来,人才辈出,撰述甚多,形成了渊源流变既深且长的学脉,学者多以“浙学”一词来加以概括或总结。阳明崛起于明代中叶,则可谓“浙学”之光,不仅上承孔、孟儒学传统,而且开启以后席卷天下的心学学派。王阳明之后的“浙学”既重心学又重史学,也与阳明的心学特别是他的“六经皆史”说关系颇为密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六经皆史”说
家世
积德
“浙学”
人格品性
人才辈出
渊源流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取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10
作者
闻实
《成功之路》
2011年第9期47-48,共2页
章学诚(1738—1801)是我国清代著名史学家,研究史学颇有建树。他提出“六经皆史”说,认为史学是“经世”之学。他强调历史是进化的,史学是不断发展的,应以著述为贵,讲究“史德”,并提出一整套方志理论。他的著作很多。收在《章...
章学诚(1738—1801)是我国清代著名史学家,研究史学颇有建树。他提出“六经皆史”说,认为史学是“经世”之学。他强调历史是进化的,史学是不断发展的,应以著述为贵,讲究“史德”,并提出一整套方志理论。他的著作很多。收在《章氏遗书》中。章学诚治学有方,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治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方法
“六经皆史”说
“经世”之学
治学经验
史
学家
方志理论
章学诚
清代
原文传递
题名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思想逻辑
1
作者
蒋元帅
机构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文摘
“六经皆史”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人们往往把“六经皆史”视为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核心,但在对其学术著作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通过“六经皆史”无法有效把握其学术思想的全部。这不是说“六经皆史”在章学诚的学术体系中不重要,而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章学诚学术的内在理路,找到其思想发展的逻辑才能真正把握章学诚思想的全貌,明确“六经皆史”在其学术体系中的位置。
关键词
六经
皆
史
章学诚
学术体系
思想逻辑
内在理路
学术著作
学术思想
“六经皆史”说
分类号
B249.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
2
作者
仰和芝
吴学满
机构
湘潭大学哲史文化学院
出处
《怀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文摘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
关键词
清代
章学诚
考据学
“六经皆史”说
学术思想
学风
Keywords
Zhang Xuecheng
textualism
Historical Six Classics
分类号
B249.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蜕迹”与“文史通义”——钱钟书对“六经皆史”说的超越
3
作者
王达敏
徐庆年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安徽大学当代文学评论中心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7-46,共10页
文摘
本文讨论钱钟书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阐释与超越。钱钟书的思路是溯源流、观会通、辨同异,并将其转换成为"精神蜕迹"—"文史通义"说。本文通过钱钟书对加赛德的论述上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追问"精神蜕迹"—"文史通义"成为可能的条件;通过钱钟书与海德格尔对于语言理解的比照,进而追问精神科学成为可能的基础。此说一旦展开,就会显现出这样的内在结构:诗意言说→精神科学→精神蜕迹—文史通义。这一结构有三个层级,其中居前者为居后者奠基。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精神科学
钱钟书
史
通
内在结构
语言理解
海德格尔
诗意言
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被引量:
20
4
作者
刘巍
出处
《文史知识》
2008年第6期111-111,共1页
文摘
明清以降,国势衰微,随着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思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在晚清民国的影响与折变。从“六经皆史”,到“夷六艺于古史”,再到“六经皆史料”.此说之备受关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学的衰败及其主导地位被史学所取代,而经典自身不能不以“电料”的身份寄身于“史学”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
今古文经学
没落
史
学家
西学东渐
思想资源
文化理想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49.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被引量:
17
5
作者
刘巍
出处
《文史知识》
2007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文摘
章学诚循着“文史校雠”之学的取径建立起“六艺皆官礼之遗”诸说.实为“六经皆史”观念之根源。从该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意蕴:由“六经皆周官掌故”与“古无私门之著述”所指涉的“道器合一”、“官师合一”、“治教合一”的价值观念;由与经学的抗争而激起的从“述作”角度诠释的“以史明道”的主张;由《史籍考》的编纂而突显的“尊史”思想;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
本源
形成发展过程
《
史
籍考》
价值观念
道器
无私
分类号
B249.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巍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1期13-13,共1页
文摘
晚清以降,国势衰危,随着西方东侵、西学东渐,经典不再是士大夫发挥政治与文化理想的最高思想资源,“六经皆史”遂成为流行的时代息潮。本文主要联系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与民国新史学家提出的“六经皆史料”的口号,扼要勾勒了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在晚清民国的影响与折变。从“六经皆史”,到“夷六艺于古史”,再到“六经皆史料”,此说之备受关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经学的衰败及其主导地位被史学所取代,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
今古文经学
没落
西学东渐
思想资源
文化理想
史
学家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刘雄伟:《“六经皆史”说的理学渊源及其意蕴》
7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27,共1页
文摘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只有诉诸理学的语境才能获得完全的理解。程朱理学在道器的层面区分了形上之经学与形下之史学,内在地割裂了经、史的关系,最终导致理学末流空谈心性的学术流弊。从史学史上看,理学自发端以来所倡导的“经以载道”及“经本史末”不仅没有影响史学的发展,反而促成了史学的理学化转型。
关键词
“六经皆史”说
程朱理学
渊源
史
学
史
章学诚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史学精粹
8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史
学
“六经皆史”说
系统动力学模型
古代中国
历
史
周期率
历
史
坐标
古
史
研究
天下观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B249.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积德累仁之家:王阳明的家世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新民
机构
贵州大学
中国史学会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
中华儒学会
出处
《当代贵州》
2015年第8期62-62,共1页
文摘
王阳明一生也深受祖父影响,家族的强烈认同感时常流露于他的诗文,表现为重气节、讲孝道合为一体的人格品性。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西历1472年10月30日),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当地自南宋以来,人才辈出,撰述甚多,形成了渊源流变既深且长的学脉,学者多以“浙学”一词来加以概括或总结。阳明崛起于明代中叶,则可谓“浙学”之光,不仅上承孔、孟儒学传统,而且开启以后席卷天下的心学学派。王阳明之后的“浙学”既重心学又重史学,也与阳明的心学特别是他的“六经皆史”说关系颇为密契。
关键词
王阳明
“六经皆史”说
家世
积德
“浙学”
人格品性
人才辈出
渊源流变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取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10
作者
闻实
出处
《成功之路》
2011年第9期47-48,共2页
文摘
章学诚(1738—1801)是我国清代著名史学家,研究史学颇有建树。他提出“六经皆史”说,认为史学是“经世”之学。他强调历史是进化的,史学是不断发展的,应以著述为贵,讲究“史德”,并提出一整套方志理论。他的著作很多。收在《章氏遗书》中。章学诚治学有方,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治学经验。
关键词
学习方法
“六经皆史”说
“经世”之学
治学经验
史
学家
方志理论
章学诚
清代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思想逻辑
蒋元帅
《华夏文化》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
仰和芝
吴学满
《怀化师专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精神蜕迹”与“文史通义”——钱钟书对“六经皆史”说的超越
王达敏
徐庆年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原文传递
4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刘巍
《文史知识》
2008
20
原文传递
5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刘巍
《文史知识》
2007
17
原文传递
6
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
刘巍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
1
原文传递
7
刘雄伟:《“六经皆史”说的理学渊源及其意蕴》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8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积德累仁之家:王阳明的家世
张新民
《当代贵州》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采取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闻实
《成功之路》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