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头史诗说唱的叙事空间和“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晔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口头史诗说唱的叙事以仪式化的出场为起点,其承载的价值观念与认知态度的“共同体”意识的联结,使说唱叙事具有情绪传导和情感动员的意义指向。说唱仪式的空间构建与听觉符号的程式化复诵以及情感动员的共同作用,形成观念与情感的象征... 口头史诗说唱的叙事以仪式化的出场为起点,其承载的价值观念与认知态度的“共同体”意识的联结,使说唱叙事具有情绪传导和情感动员的意义指向。说唱仪式的空间构建与听觉符号的程式化复诵以及情感动员的共同作用,形成观念与情感的象征意象和“沉浸”行为的交互空间。聚焦于中国三大史诗,从仪式、程式和情感三个方面论述口头史诗说唱的叙事空间和“共同体”意识构建的情境创设、结构表征和意识生成,以此来揭开史诗传唱的编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史诗说唱 “共同体”意识 仪式化 程式化 情感动员
下载PDF
“共同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英雄叙事与认同理路
2
作者 岳燊超 唐忠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48,共7页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塑“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以英雄叙事角度切入,拟廓清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英雄叙事打造“...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塑“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以英雄叙事角度切入,拟廓清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命题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英雄叙事打造“集体记忆”、营造“共同情感”,进而促进国内外受众对其产生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以期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与研究提供新的着眼点和借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共同体”意识 英雄叙事 文化认同 情感认同
下载PDF
论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建构的“共同体”意识
3
作者 张爱凤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0,共6页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书写改革开放发展史、反映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纪录片,标题用"我们"作为主语。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是共同体(Community)的指称,象征着互助、信任、归属,传递出安全、...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书写改革开放发展史、反映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纪录片,标题用"我们"作为主语。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是共同体(Community)的指称,象征着互助、信任、归属,传递出安全、愉悦和令人神往的满足感。共同体的历史记忆能够更牢固地把分散的个体凝聚在一起。《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旨在形塑改革开放的历史记忆,建构起基于共同目标的"利益共同体"意识、基于认同的"精神共同体"意识以及基于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一起走过》 改革开放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论刘亮程小说《本巴》中的主体重塑
4
作者 杨钦增 《新疆艺术(汉文)》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小说《本巴》中,“本巴”是一个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既是对中华各民族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生存现状的生动概括,也隐喻中华民族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诚挚愿望。小说以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责任意识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本巴》中,“本巴”是一个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既是对中华各民族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生存现状的生动概括,也隐喻中华民族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诚挚愿望。小说以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责任意识的人物形象,向世界展现了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播了责任、担当、和平的中国文化。这便是这部小说“世界性的叙事方式”传递出的具有世界性价值指向的内容及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巴》 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