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兴、观、群、怨”说的内涵发展及影响 |
赵晶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兴、观、群、怨”说与《孔子诗论》 |
赵东栓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3
|
王夫之“兴、观、群、怨”说的美学阐释 |
马振国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9 |
1
|
|
4
|
符号六因素阐释下的孔子“兴、观、群、怨”说 |
欧婧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5
|
兴观群怨说——从孔子到王夫之 |
崔海峰
|
《船山学刊》
CSSCI
|
2009 |
4
|
|
6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诗论的解释学意味 |
毛宣国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7
|
论王夫之对"兴、观、群、怨"说的独特阐释 |
金洪大
杨东篱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8
|
“兴、观、群、怨”新解 |
王齐洲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9
|
兴、观、群、怨——论梁实秋的著译内涵 |
严晓江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0
|
宋人禽言诗中的兴、观、群、怨 |
杨宏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1
|
孔子诗学观中“兴、观、群、怨”的内涵及价值 |
安奇贤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2 |
0 |
|
12
|
“兴、观、群、怨”在古典文学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
刘利侠
|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3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诗教与君子性情 |
刘美红
|
《咸宁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4
|
浅析孔子“兴观群怨”的音乐观 |
袁波
|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
2009 |
1
|
|
15
|
“兴、观、群、怨”映射下的设计批评观 |
薛峰
史汉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20 |
1
|
|
16
|
电影·历史·现实——谈电影的兴、观、群、怨 |
付慧
|
《艺术评鉴》
|
2016 |
0 |
|
17
|
论“兴、观、群、怨”范式与诗歌教学的联系 |
陆亚平
|
《西部素质教育》
|
2016 |
0 |
|
18
|
“诗言志”观念的确立 |
张云鹏
胡艺珊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
|
|
19
|
论孔子的文艺观 |
张鸿阁
|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0 |
|
20
|
我的批评观 |
丛治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