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在”、“内在”与“超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光沪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43-55,共13页
本文从“全球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 ,把哲学本体论的根本范畴即“存在” ,界定为“使在”(使世界存在 )、“内在”(内在于世界 )和“超在”(超越于世界 )的“真正的神秘” ,即无形无相又难以描述、看似“空、无、非”实为“实、有、是... 本文从“全球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 ,把哲学本体论的根本范畴即“存在” ,界定为“使在”(使世界存在 )、“内在”(内在于世界 )和“超在”(超越于世界 )的“真正的神秘” ,即无形无相又难以描述、看似“空、无、非”实为“实、有、是”的世界本源。作者从儒、释、道等中国宗教哲学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圣经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引证大量的理论表达 ,支持了上述界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哲学 本体论 “存在” “超在” “内在”
下载PDF
“超越”问题:“内在”与“外在” 被引量:7
2
作者 耿开君 《中国哲学史》 1998年第1期108-115,共8页
“超越”是人类语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词,它被广泛地使用于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其中原因,简单地说,当然就是:超越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至为重要的问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 “超越”是人类语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词,它被广泛地使用于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其中原因,简单地说,当然就是:超越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至为重要的问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超越”一词也具有同样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 现代中国哲学 “内在超越” 西方哲学 现代汉语 形上学 中国文化 本体论 当代新儒家 康德
下载PDF
“内在”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3
作者 赵德滋 《江苏统计》 2000年第9期25-26,共2页
一般数理统计书上都讨论过变量非线性的回归模型 ,而对参数非线性或者变量和参数都是非线性的回归模型没有介绍 ,本文就这些“内在”
关键词 “内在”非线性 回归模型 参数估计 例子
下载PDF
器乐演奏音乐表现内在培养的重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岩岭 王洪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67-168,共2页
器乐演奏音乐表现是每一个演奏者除了追求完美的演奏技巧之外,在舞台演奏中对演奏的效果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无论从事器乐专业演奏者还是教育者在演奏或教学中都必然会涉及到此问题。在具备一定演奏能力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更... 器乐演奏音乐表现是每一个演奏者除了追求完美的演奏技巧之外,在舞台演奏中对演奏的效果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无论从事器乐专业演奏者还是教育者在演奏或教学中都必然会涉及到此问题。在具备一定演奏能力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更好的提高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是需要在演奏和教学中值得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对音乐表现最为直接的来源——人的"内在"(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心理素质等等方面)作以阐释,强调其对音乐作品诠释与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音乐欣赏者音乐欣赏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现 “内在” “外在”
下载PDF
意义对称与现代自由体诗歌“内在旋律”的生成——以郭沫若、艾青的新诗创作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意义对称作为中国现代自由体诗歌节奏建构的重要方式,为自由体诗歌"内在旋律"的最终生成提供了重要支持。郭沫若与艾青作为中国现代自由体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虽然在"内在旋律"的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郭沫若倾向于以... 意义对称作为中国现代自由体诗歌节奏建构的重要方式,为自由体诗歌"内在旋律"的最终生成提供了重要支持。郭沫若与艾青作为中国现代自由体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虽然在"内在旋律"的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郭沫若倾向于以"情绪的自然消涨"来建构诗歌的内部节奏;艾青则注重以"情绪的韵律表达"来增加诗歌节奏间的和谐,但现代意义对称的灵活使用却始终是他们建构诗歌"内在旋律"的重要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意义对称在节奏建构上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对称 现代自由体诗歌 “内在旋律” 郭沫若 艾青
下载PDF
奥尔曼“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视角下的社会主义——也评奥尔曼否定市场经济的观点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世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了独特的辩证法思想即“内在关系的辩证法”。用这种“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审视社会主义,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即后...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尔曼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了独特的辩证法思想即“内在关系的辩证法”。用这种“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来审视社会主义,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即后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这种后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应当而且可以实行计划经济;但基于“双半社会”之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是可以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曼 “内在关系的辩证法”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下载PDF
论张枣诗歌的“内在超越”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依托具体文本,文章从文化思想、存在意识等方面对张枣的古典诗学渊源进行探溯。由"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的儒家文化意识,让张枣相信诗人应该在诗歌中重建人与世界、自我的和谐关系。他的诗歌内含对现世生命的体谅,对生命领... 依托具体文本,文章从文化思想、存在意识等方面对张枣的古典诗学渊源进行探溯。由"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的儒家文化意识,让张枣相信诗人应该在诗歌中重建人与世界、自我的和谐关系。他的诗歌内含对现世生命的体谅,对生命领略麦芒似的浓缩,并注重把世界糅合进心境中取其精粹,在诗境中提升人境,以"内在超越"追求诗与生命的动态和谐,在诗歌中赢得"溢满尘世的美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枣 天人合一 儒家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才刚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5-78,共4页
儒学中蕴含的“超越” ,不是指向彼岸王国的超越 ,而是在人自身之内实现的精神超越。儒学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超越”的思想形态 ,它妥善地处理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终极理想的超越性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儒学有对超越境界的追求 ,所以 ,它虽非... 儒学中蕴含的“超越” ,不是指向彼岸王国的超越 ,而是在人自身之内实现的精神超越。儒学是一种典型的“内在超越”的思想形态 ,它妥善地处理了生命的有限性与终极理想的超越性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儒学有对超越境界的追求 ,所以 ,它虽非严格意义上的组织宗教 ,但同样能够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道 ,从而表现出宗教的某些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内在超越” 宗教性 精神超越 社会性道德
下载PDF
“内在贯通论”视域中《资本论》的哲学性质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陆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对于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意识形态批判与后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学界出现了"断裂论"(阿尔都塞)、"双向建构论"(张一兵)、"构建论"(孙正聿)、"内在贯通论"(卜祥记)等观点。"内在贯通... 对于马克思早期的哲学意识形态批判与后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学界出现了"断裂论"(阿尔都塞)、"双向建构论"(张一兵)、"构建论"(孙正聿)、"内在贯通论"(卜祥记)等观点。"内在贯通论"契合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本真样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聚焦于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对这一对范畴的进一步探讨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之后的《哲学的贫困》与《共产党宣言》中得到进一步宣示,而其得到科学论证这一环节则是在《资本论》中完成的。基于上述理解,可以找到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的要素,并可对《资本论》的哲学性质给出新的阐释:《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逻辑学,是实现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建立新世界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贯通论” 《资本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从孔子的“仁与天道”看儒家的“内在超越”精神
10
作者 徐福来 林辉 李雪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83,共4页
"内在超越"是儒家精神的基本特色。孔子"践仁以知天"即是儒学"内在超越"之精神体现。在孔子,仁即性命、即天道,"仁"与"天道"不二。本文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角度对孔子的"仁... "内在超越"是儒家精神的基本特色。孔子"践仁以知天"即是儒学"内在超越"之精神体现。在孔子,仁即性命、即天道,"仁"与"天道"不二。本文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角度对孔子的"仁与天道"观念进行阐释,儒学的"天"是生存论性质,而不是范畴论性质的,如果抛弃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近代哲学思维模式,进入现代哲学视野,"内在超越"就不难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与天道” “内在超越” 儒家精神方向
下载PDF
中国画笔墨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亮亮 《艺术科技》 2016年第8期211-212,共2页
中国画笔墨讲求用笔的起伏收尾,一波三折、节奏韵律;讲究用墨的干、湿、浓、淡的生动变化和笔墨的繁减,疏密、生熟、平奇、虚实互用的整体性;追求笔墨的气势、气韵、神似等美学意蕴。本文把笔墨的顿挫节奏、起伏收尾,干、湿、浓、淡等... 中国画笔墨讲求用笔的起伏收尾,一波三折、节奏韵律;讲究用墨的干、湿、浓、淡的生动变化和笔墨的繁减,疏密、生熟、平奇、虚实互用的整体性;追求笔墨的气势、气韵、神似等美学意蕴。本文把笔墨的顿挫节奏、起伏收尾,干、湿、浓、淡等生动变化和笔墨的繁减,疏密互用定义为笔墨的"形式美",把笔墨的气势、气韵、神似定义为笔墨的"内在美"。通过对笔墨的变化和整体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的笔墨特点和意蕴的论述,进一步,论述了笔墨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墨 变化 整体 “形式美” “内在美”
下载PDF
从动物感恩故事看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立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从远古的传说到今天的新闻报道,存在大量动物感恩于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事实充分说明自然物种具有“内在价值”,具有目的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知性与智性、价值选择和价值评判能力等特性。因此,现今以生态文化建设为己任的人... 从远古的传说到今天的新闻报道,存在大量动物感恩于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事实充分说明自然物种具有“内在价值”,具有目的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知性与智性、价值选择和价值评判能力等特性。因此,现今以生态文化建设为己任的人类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时,应该加强这类富有生态教育意义的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让人们普遍树立生态文化价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感恩于人 生态文化 自然的“内在价值” 文化的价值选择
下载PDF
“内在现实”的退守与张狂——论海派文学中的爱情主题
13
作者 王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4,共9页
五四时期的婚恋小说赞美由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对女性之美的颂扬也从美德、品行和内在神韵等方面转向了充满情欲色彩的肉体描写,古典的美学趣味在这里遭遇了现代主义思想的冲击,爱情发生了"形"与"神"裂变。海派... 五四时期的婚恋小说赞美由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对女性之美的颂扬也从美德、品行和内在神韵等方面转向了充满情欲色彩的肉体描写,古典的美学趣味在这里遭遇了现代主义思想的冲击,爱情发生了"形"与"神"裂变。海派小说中的爱情主题则进一步摆脱了婚姻的行动意义,转向纯粹的官能感受的表达,在海派作家的爱欲抒写之中,原始的生理欲望战胜了道德理性,爱情的结局沦为情欲的沉溺,而不再是婚姻的实现。因此,在三十年代的都市写作中,五四时期的启蒙精神已被彻底消解,爱情的行动意义向内转为冗长的心理分析。在对人物潜意识的层层揭露中,道德观念也逐渐变得淡薄。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将海派作家引向了一种全新的爱欲抒写,剥离了自我对善的趋向,而更接近弗洛伊德对本我的描述。他们抛弃了对外部现实的关注,转而退守那张狂的"内在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主题 海派 酒神精神 美与善 “内在现实”
下载PDF
“内在于”时代的方式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从如何看《兄弟》看当下的文学观念
14
作者 张新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5-58,共4页
《兄弟》出版后,引发了激烈的批评。本文认为,《兄弟》是以"内在于"时代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时代的,由此而导致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和距离的调整,以及文学观念的调整。这种调整会引起不适应的反应,也为重新思考文学的一些基本... 《兄弟》出版后,引发了激烈的批评。本文认为,《兄弟》是以"内在于"时代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时代的,由此而导致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和距离的调整,以及文学观念的调整。这种调整会引起不适应的反应,也为重新思考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于”时代的方式 时代性的精神分裂 “文学化”
下载PDF
国际贸易运输法强制性体制“内在逻辑体系”的合理性
15
作者 马得懿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8-25,共8页
从某种意义上看,强制性体制是国际贸易运输法特别是海上货物运输法的核心和特质。在"海商法文化"的维度下,基于对国际贸易运输法强制性体制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体系"和运输法体系的自足性分析,运输法强制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看,强制性体制是国际贸易运输法特别是海上货物运输法的核心和特质。在"海商法文化"的维度下,基于对国际贸易运输法强制性体制价值论的"内在逻辑体系"和运输法体系的自足性分析,运输法强制性的"二维价值结构"的提出具有合理性。而在"内在逻辑体系"范畴上,特殊主义的强制性体制价值论,特别是"内在逻辑体系"意义上的运输法强制性体制,在诠释运输法某些制度的应然性、理解海上运输法的自足体系以及预示运输法发展趋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法 强制性体制 海商法文化 “内在逻辑体系”
下载PDF
儒家“内在超越”意识对当代中国制度创新的制约分析
16
作者 孙成竹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26-28,共3页
儒家"内在超越"意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制度创新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的设定,忽视了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内省和体悟的内在超越途径忽视了制度... 儒家"内在超越"意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制度创新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的设定,忽视了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内省和体悟的内在超越途径忽视了制度及其创新在个体人格完善中的作用;"学而优则仕"的入世情怀,导致知识分子批判现实意识的缺失;注重个体价值实现,忽视了制度创新在群体价值实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内在超越”意识 制约 制度创新
下载PDF
论竞技体育中的“内在主义”
17
作者 杨其虎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第3期5-10,30,共7页
竞技体育中的"内在主义"是在建构主义、惯习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哲学理论。它以规则、原则、契约、习惯等元素构成的体育特质为核心内容,揭示了竞技体育的独特价值和德性,对竞技体育的本体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广义“内在主义” 内在价值 德性
下载PDF
“内在发展论”的历史认识轨迹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荣昊 金锦子 《东疆学刊》 CSSCI 2016年第4期60-71,共12页
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内在发展论"是一种关于韩国历史的新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认识,其源于对殖民主义史学的克服和确立"国民国家"的韩国历史体系的需要。"内在发展论"在韩国的发展分为两个主要流派:其... 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内在发展论"是一种关于韩国历史的新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认识,其源于对殖民主义史学的克服和确立"国民国家"的韩国历史体系的需要。"内在发展论"在韩国的发展分为两个主要流派:其一是韩国史的(科学)体系化;二是资本主义萌芽论。分析"内在发展论"在韩国的形成、分化和进化的轨迹,并对其在韩国历史体系构建作用进行评价,对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发展论” 历史认识 轨迹 展望
下载PDF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的内在理路——与焦长权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龙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75-80,共6页
焦长权认为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并未按照其一贯的"内在理路",而是在有意无意的比附。其实余英时的这部论著,是对当时学界广泛讨论的"韦伯式"问题的一个学术回应,问题意识虽是外来的,论述过程仍是... 焦长权认为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并未按照其一贯的"内在理路",而是在有意无意的比附。其实余英时的这部论著,是对当时学界广泛讨论的"韦伯式"问题的一个学术回应,问题意识虽是外来的,论述过程仍是本于中国历史的内在理路,其中的中西对照,应是比较,而非比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式问题” 比较 比附 “内在理路”
下载PDF
余英时“内在理路”说的再审视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芮欣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06-219,共14页
自余英时提出"内在理路"说后,学术界基本认为是一种新范式。然而,余英时把梁启超的"反理学"说评论为外缘因素,把钱穆的"每转益进"说评论为汉宋对峙的叙述,从而凸显"内在理路"说的创新性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三种说法都是... 自余英时提出"内在理路"说后,学术界基本认为是一种新范式。然而,余英时把梁启超的"反理学"说评论为外缘因素,把钱穆的"每转益进"说评论为汉宋对峙的叙述,从而凸显"内在理路"说的创新性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三种说法都是基于学术自身发展所提出的看法,是内在分析的不同形态。在内在分析的前提下,梁启超侧重清学的创造性,钱穆侧重理学的延续性,余英时侧重"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互动性。从某种程度言,三者还存在着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理路”说 “反理学”说 “每转益进”说 递进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