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公共博物馆的“再媒介化”实践——以三大博物馆抖音官方账号为例 |
吴靖
沈述宜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2
|
越南灰姑娘型故事“再生”母题研究——以京族《碎米细糠》为例 |
夏露
|
《民间文化论坛》
|
2024 |
0 |
|
3
|
反思与建构:论我国乡村非遗传承人群的“再教育” |
胡郑丽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4
|
|
4
|
“再创作”翻译思想观照下的“闽人智慧”:福建民间艺术文化译介 |
黄诗颖
苏炎奎
|
《闽江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经历“再创造”过程落实核心素养——以“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例 |
柳雨萱
陈碧芬
|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
2024 |
0 |
|
6
|
地方立法权“再扩容”对基层治理的双重影响及实践优化 |
周泽中
谭楚雄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集体记忆理论视域下明星翻红缘起解析——以“再就业男团”翻红为例 |
安妮
杨丽雅
|
《东南传播》
|
2024 |
0 |
|
8
|
情境教学法在学生数学“再创造”中的应用 |
陆小蓓
|
《数学教学通讯》
|
2024 |
0 |
|
9
|
渐进“再发现”:在数学活动中悟思想提素养——以“一次函数”复习课为例 |
包栋栋
化劼
张良江
|
《数学教学通讯》
|
2024 |
0 |
|
10
|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再地化”实践探索——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
谢镕键
张侨
|
《大学教育》
|
2024 |
0 |
|
11
|
八廓古街语言景观的“再历史化”研究 |
李永斌
|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2
|
社会保障的两种理论维度:“再商品化”互构论与“去商品化”权利论 |
王一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再一个”:从数量到指代再到连接的语义演变——兼论数量范畴的双重演化路径 |
吕佩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4
|
追问密斯奖中的“再-”——一种基于奖项案例库视角的研究 |
高长军
李翔宁
邱嘉玥
|
《建筑遗产》
|
2023 |
0 |
|
15
|
论受众导向下民生新闻编辑“再创作” |
汪淑华
|
《新闻文化建设》
|
2023 |
1
|
|
16
|
敏感位置、语境吸收与“再不”的主观化 |
尹海良
李淑康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金枝”的期许与家族的“再历史化”——论邵丽长篇小说《金枝》 |
张杨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3 |
0 |
|
18
|
原始意象的喜剧性改写与时代价值——周星驰喜剧电影“再生”母题的多维意义 |
贺彩虹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汉语主观极量构式“再X不过” |
代宗艳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0
|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意识“再集中”机制的构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视角 |
谢素军
谢碧霞
|
《青年发展论坛》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