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禅并重”的农业伦理意境与佛教中国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共9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其中的"农禅并重"乃是佛教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农业伦理的宗教化表达,同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其中的"农禅并重"乃是佛教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农业伦理的宗教化表达,同时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在印度佛教中,寺院大都位于城市及其周边,僧人实行"乞食"制度,自己不用从事获取食物的生产劳动,食物由信徒供养;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国佛教逐渐走向"山林化",僧人逐渐退居山林远离城市,从而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养,于是就只好自己开荒种地,从事农业劳作,并受禅宗观念的影响,直接将这种农业劳作视为修行,从而发展出了"农作即修行"的"农禅并重"体制。同时僧人们还有意识地用农业场景和农业话语来表达禅宗和佛教的理念,从而产生了许多"以农说佛"的禅宗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禅宗 “农禅并重” 农业伦理 农业文明
下载PDF
“农禅并重”的当代实践与经验——以北京龙泉寺为例
2
作者 焦自伟 戴家武 王秀清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120,共5页
"农禅并重"是汉传佛教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它一方面解决或缓解了寺院大规模的食物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叉为佛教徒提供了实践佛法的修行平台。历经一千多年传承,"农禅并重"制度在佛教各宗派间发扬光大,产生了深远而广... "农禅并重"是汉传佛教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它一方面解决或缓解了寺院大规模的食物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叉为佛教徒提供了实践佛法的修行平台。历经一千多年传承,"农禅并重"制度在佛教各宗派间发扬光大,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环境与一千多年前相去甚远,"农禅并重"的实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本文在梳理了"农禅并重"兴起的背景和演化脉络的基础上,以北京龙泉寺"大地心"农场为例,分析了"农禅并重"在当代的实践与经验。该农场的独特理念和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也许在短时期内它不具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但至少在概念上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禅并重”龙泉寺 “大地心”农场 原种 业果法则
原文传递
“商禅偕行”与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启元 赵德兴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7,共6页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时代重要的旅游资源。"农禅并重"到"商禅偕行"成为佛教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主要有"少林寺模式"、"灵山模式"以及"佛...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时代重要的旅游资源。"农禅并重"到"商禅偕行"成为佛教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主要有"少林寺模式"、"灵山模式"以及"佛光山派"的运作方式,对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农禅并重” “商禅偕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