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都会》中漫游者的“凝视”与“被凝视”
1
作者 张丝怡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唐·德里罗的长篇小说《大都会》中,多次出现有关“看”的一系列词汇。主人公帕克在漫游过程中的观看行为暗含着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关系,展现了漫游者帕克独特的都市认知体验。帕克在对大都市城市景观的视觉占有过程中,实现其主体... 唐·德里罗的长篇小说《大都会》中,多次出现有关“看”的一系列词汇。主人公帕克在漫游过程中的观看行为暗含着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关系,展现了漫游者帕克独特的都市认知体验。帕克在对大都市城市景观的视觉占有过程中,实现其主体性建构。然而后现代媒介社会中充斥着隐形权力的凝视,个体主体性在凝视的规训下不断发生解构,使得帕克沦为被城市边缘化的他者。小说展现帕克作为凝视者与被凝视者的双重身份,揭示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 “凝视” “被凝视” 规训权力
下载PDF
福柯权力批判中的“凝视”概念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淑秀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期156-159,共4页
传统的“凝视”是眼睛的功能,到萨特那里发展为证明主体人存在的依据。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探讨了“凝视”这个概念,但不同于早期哲学家与萨特对“凝视”概念的解读,福柯赋予了凝视以权力属性。在福柯的理解中,凝视就是权力,... 传统的“凝视”是眼睛的功能,到萨特那里发展为证明主体人存在的依据。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探讨了“凝视”这个概念,但不同于早期哲学家与萨特对“凝视”概念的解读,福柯赋予了凝视以权力属性。在福柯的理解中,凝视就是权力,它是自动的、不可见的和生产性的,并且凝视的主体并不是主体人,而是规则纪律。这种规训权力的“凝视”借助知识彻底将主体客体化。晚年福柯从个人伦理角度出发寻求改变被凝视状态的可能性,认为个人应通过直言、讲真话来打破知识体系所掌握的话语权,在这种方式下重新建构自己,从而获得个人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凝视” 规训权力
下载PDF
在“凝视”中成长:从“小不点儿”到生活主角
3
作者 王可欣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1期56-62,91,92,共9页
西方文论关键词“凝视”为研究经典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小女孩涅托奇卡逐渐成长为极具主体意识的女性的过程。从“无名氏”到掌握自身命运的女主人公,涅托奇卡... 西方文论关键词“凝视”为研究经典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小女孩涅托奇卡逐渐成长为极具主体意识的女性的过程。从“无名氏”到掌握自身命运的女主人公,涅托奇卡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复杂的“凝视”的影响。通过考察文本中女主人公三个重要成长阶段的“凝视”,可以发现“凝视”是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标志性节点,“他者凝视”使涅托奇卡失去自我,而“反凝视”是涅托奇卡最终获得主体性的关键,“凝视”因此构成小说的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 主体建构 《涅托奇卡·涅兹万诺娃》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下载PDF
“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24,共3页
"凝视"理论如今已广泛地应用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当中,"凝视"理论消解了西方二元对立结构当中男性与女性的绝对对立,将女性从"被凝视"中解放。在女性主义与电影高度融合的过程中,"凝视"理论同... "凝视"理论如今已广泛地应用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当中,"凝视"理论消解了西方二元对立结构当中男性与女性的绝对对立,将女性从"被凝视"中解放。在女性主义与电影高度融合的过程中,"凝视"理论同样深刻影响着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甚至可以作为分析研究当代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工具。大银幕中的女性意识到镜头的凝视与压制,从镜头的凝视中走出,模仿镜中虚幻的"我",在"大他者"凝视中成长,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他者 “凝视”理论 大他者 女性主义 电影
下载PDF
“凝视”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本土化的面向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娟 赖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4,共10页
作为旅游人类学的一个核心理论“凝视”,文章尝试将其作为学术的一种“观看之道”,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考量。在分析了本土化现状和成果后,指出现阶段本土化不足的表现:理论命题探讨视角的内卷、旅游关系结构三体系统研究的粗... 作为旅游人类学的一个核心理论“凝视”,文章尝试将其作为学术的一种“观看之道”,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考量。在分析了本土化现状和成果后,指出现阶段本土化不足的表现:理论命题探讨视角的内卷、旅游关系结构三体系统研究的粗浅、中国文化特色分析的缺场和学术研究组成的单一。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界的“惯性凝视”。借助“凝视”是流动的、多维的、互视的和发展的特点,提出本土化不足的解决对策:第一,向现实看:面向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的理论命题的拓展与深入;第二,向内部看:面向旅游关系结构三体系统的精细探讨;第三,向文化看:面向中国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的实践;第四,向跨学科看:面向学科合作的知识创新;第五,向世界看:面向世界的案例交流与知识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中国 旅游人类学 本土化 旅游发展
下载PDF
齐泽克电影批评理论研究——以“凝视”理论为切入点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竑 《现代视听》 2019年第6期59-63,共5页
齐泽克的电影批评理论以'凝视'理论为核心,通过'凝视'理论展示主体的欲望机制。他认为,希区柯克电影的根本性主题在于欲望与毁灭,'凝视'理论通过在电影中用不同的角色来复制观众自己的欲望,使观众成为真正意义... 齐泽克的电影批评理论以'凝视'理论为核心,通过'凝视'理论展示主体的欲望机制。他认为,希区柯克电影的根本性主题在于欲望与毁灭,'凝视'理论通过在电影中用不同的角色来复制观众自己的欲望,使观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建立起真正的主体性,从而让每位观众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凝视'是一个非个人的、也非人类的超验存在。齐泽克游走穿梭于晦涩的理论建构与大众通俗文化之间时发现,拉康在精神分析领域的思想转变与希区柯克在电影实践领域的转变具有高度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凝视”理论 电影批评 欲望机制
下载PDF
从“凝视”的政治看《船讯》中奎尔的重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岑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凝视”(gaze)是一种特殊的观看方式。它蕴含种族和性别意识,携带权力及欲望编码,因而具有政治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凝视”是社会群体形成和分裂的内在驱动力。本文试图用“凝视”的政治来解读奎尔的重生,说明其出走和重生是在... “凝视”(gaze)是一种特殊的观看方式。它蕴含种族和性别意识,携带权力及欲望编码,因而具有政治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凝视”是社会群体形成和分裂的内在驱动力。本文试图用“凝视”的政治来解读奎尔的重生,说明其出走和重生是在“凝视”机制驱使下的必然。在“凝视”的政治下,奎尔的重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 弱势群体 权力 《船讯》 重生
下载PDF
紧扣主旨 五官“凝视”——浅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被引量:1
8
作者 崔伟 《中学语文》 2021年第9期37-38,共2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学生的作文存在人物形象干瘪、内容粗糙、事件简陋等问题,学会在记叙文中添加细节描写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添加细节描写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所有添加的细节描写都是要为主旨服务的;其次把握添加细节的一个... 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学生的作文存在人物形象干瘪、内容粗糙、事件简陋等问题,学会在记叙文中添加细节描写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添加细节描写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所有添加的细节描写都是要为主旨服务的;其次把握添加细节的一个方法,即五官“凝视”。充分把握这一原则和方法,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自然能生动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细节描写 主旨 “凝视”
下载PDF
“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萌骁 《艺术评鉴》 2019年第21期166-167,共2页
“凝视”理论在女性主义方面的文学研究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凝视”理论的应用能对西方二元对立结构中男性与女性绝对对立的情况实施合理化的控制,逐步将女性从被凝视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本文从女性主义电影入手,对“凝视”理论视角下... “凝视”理论在女性主义方面的文学研究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凝视”理论的应用能对西方二元对立结构中男性与女性绝对对立的情况实施合理化的控制,逐步将女性从被凝视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本文从女性主义电影入手,对“凝视”理论视角下女性主义电影进行解析,力求能从“凝视”理论形成对女性被凝视情况的全新认识,形成对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发展的全新解读,促进女性意识在女性主义电影创作方面的进一步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理论 女性主义 电影
下载PDF
《穷人》中的“凝视”与主体建构
10
作者 王可欣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34-141,共8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由多封书信构成,其中作者、主人公、社会舆论等多层次的目光交织呈现了丰富的对话和暗辩。小说以“穷人”为题名,主人公们对贫穷的承认或否认,其本质都是对“不体面”的反抗,即是对“被凝视”的抗拒。小...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由多封书信构成,其中作者、主人公、社会舆论等多层次的目光交织呈现了丰富的对话和暗辩。小说以“穷人”为题名,主人公们对贫穷的承认或否认,其本质都是对“不体面”的反抗,即是对“被凝视”的抗拒。小说中,“凝视”是触发主人公自我意识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本文拟借助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凝视”理论,考察主人公杰武什金三种不同方向的“凝视”,进而为解读其主体建构过程提供另外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穷人》 “凝视” 主体建构
下载PDF
“凝视”理论视角下郭晶晶的视觉形象建构
11
作者 孟潇庆 刘晨 《科技传播》 2020年第14期126-127,共2页
在关于女性的研究中,"凝视"理论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凝视无处不在。郭晶晶作为中国体育界旗帜性人物,其视觉形象也是在不断地"凝视"与"反凝视"中不断建构起来的。文章从"凝视"的视角出发... 在关于女性的研究中,"凝视"理论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凝视无处不在。郭晶晶作为中国体育界旗帜性人物,其视觉形象也是在不断地"凝视"与"反凝视"中不断建构起来的。文章从"凝视"的视角出发,主要基于媒体报道中郭晶晶的图像传播资料,分析研究郭晶晶的视觉形象为什么能够建构并且是如何建构的,为独立女性视觉形象建构提供文化理论支撑,以期对优秀女性的凝视情况产生全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理论 女运动员 视觉形象
下载PDF
女性形象建构中的反“凝视”--以剧情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为例
12
作者 鲜于文灿 《江科学术研究》 202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传统的叙事电影中,女性常是被作为“凝视”的对象,男性作为看之载体,而剧情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在女性形象的构建中不同于以往众多剧情片,试图将对女性身体的“凝视”转换成对现实的映射,淡化乃至消除视觉快感,在一定程度上... 在传统的叙事电影中,女性常是被作为“凝视”的对象,男性作为看之载体,而剧情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在女性形象的构建中不同于以往众多剧情片,试图将对女性身体的“凝视”转换成对现实的映射,淡化乃至消除视觉快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劳拉·穆尔维所阐述的传统叙事电影中女性作为“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凝视” 消解父权
下载PDF
跨域“凝视”:新世纪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的困境与出路
13
作者 张娟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4,共9页
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最初的发生契机是一种面对新世界的经验写作,新世纪以来更是形成了非虚构写作的回潮。置于全球视域内对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一脉加以考察,可更清晰把握其缘起背景、基本态势、叙事逻辑和现实困境。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 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最初的发生契机是一种面对新世界的经验写作,新世纪以来更是形成了非虚构写作的回潮。置于全球视域内对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一脉加以考察,可更清晰把握其缘起背景、基本态势、叙事逻辑和现实困境。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总体上表现出文献史料、新闻特稿、家族个人史口述和文史杂谈四种向度,但也呈现出“求真”与“求美”之间的困境与矛盾。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善讲故事,灵活运用叙事视角,并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文献等方式建立叙事的可信度,形成形态各异的非虚构叙事手法。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的非虚构写作热潮表现出一种内在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回流和呼应,两者密切互动、彼此融合。在西方非虚构、当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域外书写等多种脉络下省察,非虚构正在形成多向度的跨域“凝视”,给我们提供了审视海外华文非虚构写作的多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以来 海外华文文学 非虚构写作 跨域“凝视”
原文传递
凝视之眼
14
作者 刘恪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3-60,共8页
"凝视"是后现代主义时期针对图像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术语,作为对当下与未来社会进行深度文化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凝视"也是先锋小说的一种重要的技巧,某种意义上说它支配了后现代小说的形式与内容。首先从传统视... "凝视"是后现代主义时期针对图像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术语,作为对当下与未来社会进行深度文化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凝视"也是先锋小说的一种重要的技巧,某种意义上说它支配了后现代小说的形式与内容。首先从传统视觉美学、现代性凝视、凝视的权力与变形、凝视文化等方面对"凝视"作出历史考察,然后结合文本逐一对凝视的镜像、幻象、想象、变形、权力、审美、凝视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等功能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景观社会"凝视"写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 现代性 凝视权力 凝视文化 凝视类型 写作
下载PDF
自我"凝视"之下生命主体的衰竭——比较《一九八四》与《苍老的浮云》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玲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一九八四》和《苍老的浮云》以寓言式的建构,喻示人的主体性在自我"凝视"之下的衰竭。自我"凝视"在基督教和儒家的文化传统中是美善自律的精神之根,但在文明进程中受社会权力的"规训",产生了丑恶自控... 《一九八四》和《苍老的浮云》以寓言式的建构,喻示人的主体性在自我"凝视"之下的衰竭。自我"凝视"在基督教和儒家的文化传统中是美善自律的精神之根,但在文明进程中受社会权力的"规训",产生了丑恶自控的位移,转变为自我监控。"自我凝视"对人的主体性的压制,引发我们去思考人如何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保存和发展主体性的自由与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八四》《苍老的浮云》 主体性 自我“凝视”
下载PDF
论《双重人格》中作为叙述策略的“凝视”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可欣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2期53-60,共8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中的"多声部对话",不仅表现为"声音",也体现为最为直观的"凝视"。"凝视"并不仅仅是单向地看,也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它提供了主人公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对话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中的"多声部对话",不仅表现为"声音",也体现为最为直观的"凝视"。"凝视"并不仅仅是单向地看,也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它提供了主人公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对话空间。小说中的"凝视",不只是一个对话与交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构成了主人公主体建构、欲望呈现、社会规训过程的主要标志,主导着揭示主人公主体性的叙述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双重人格》 “凝视” 叙述策略
原文传递
《博物馆》中东方“他者”的“凝视”与“被凝视”
17
作者 王春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66-75,共10页
“他者”是后殖民文学与批评理论无法绕开的话题,并且始终处于权力场中的客体位置。非裔英籍作家蕾拉·阿伯里拉突破了西方话语霸权,在短篇小说《博物馆》中对东方“他者”进行了大胆逆写,将东方“他者”置于权力场中的主体位置,让... “他者”是后殖民文学与批评理论无法绕开的话题,并且始终处于权力场中的客体位置。非裔英籍作家蕾拉·阿伯里拉突破了西方话语霸权,在短篇小说《博物馆》中对东方“他者”进行了大胆逆写,将东方“他者”置于权力场中的主体位置,让其以“东方我者”自居,对“西方他者”的文化与身份进行“凝视”。尽管在博物馆内部隐形权力的规训“凝视”下,东方“他者”依旧回落到权力场中的客体位置,但阿伯里拉以新颖的视角观照了当今世界流散群体的身份现状,开拓了后殖民文学创作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权力场 “他者” 规训式“凝视”
原文传递
《湖畔女郎》:“凝视”理论视域下的犹太伦理身份认同
18
作者 赵艺瞳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第2期70-73,共4页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 1914—1986)是当代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犹太作家之一,与索尔·贝娄(Saul Below)、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并称美国三大犹太小说家。在创作中,马拉默德继承了英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 1914—1986)是当代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犹太作家之一,与索尔·贝娄(Saul Below)、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并称美国三大犹太小说家。在创作中,马拉默德继承了英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的传统,善于将现实的描写与道德的寓意相结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对广大犹太下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并对于纳粹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残酷行径表达了强烈谴责。在短篇小说《湖畔女郎》中,作者马拉默德借一对青年犹太男女朦胧凄美的爱情纠葛,揭示了男女主人公彼此爱慕的"凝视"背后最终导致这场爱情悲剧的犹太伦理身份认同问题,从而表达了"大屠杀"记忆在犹太人伦理身份的坚守与维系方面所存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默德 《湖畔女郎》 “凝视”理论 身份认同 “大屠杀”记忆
原文传递
《送我上青云》:女性困境的现代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子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2,共3页
《送我上青云》讲述了女主人公盛男在罹患卵巢癌后,在寻求自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在家庭矛盾、理想主义幻灭与情欲得不到释放的过程中,主人公从愤怒到与自我和解。影片利用丰富多样的人物细节全面深刻地展示了现代都市独立女性的自... 《送我上青云》讲述了女主人公盛男在罹患卵巢癌后,在寻求自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在家庭矛盾、理想主义幻灭与情欲得不到释放的过程中,主人公从愤怒到与自我和解。影片利用丰富多样的人物细节全面深刻地展示了现代都市独立女性的自我困境,同时稍显大胆地直白表达了女性的欲望,采用戏谑与反讽的口吻对当下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解构,称得上是中国内地银幕史上缺席已久的性别意识的一次回归,完成了中国银幕史上性别意识的呼唤与补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我上青云》 女性困境 “凝视” 疾病叙事 女性身体
下载PDF
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的创新性表达——以《亲爱的小课桌》为例
20
作者 马梦迪 《今传媒》 2021年第12期60-64,共5页
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在2019年重新回归观众视野,《亲爱的小课桌》采用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形式,深耕教育垂直类题材,在爱奇艺平台上线之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话题讨论。本文将从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的特点入手,运用“凝视”理论,分析节... 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在2019年重新回归观众视野,《亲爱的小课桌》采用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形式,深耕教育垂直类题材,在爱奇艺平台上线之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话题讨论。本文将从亲子教育类综艺节目的特点入手,运用“凝视”理论,分析节目的“凝视”模式、“凝视”内容与“凝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教育类综艺 “凝视”理论 垂直细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