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旷日持久的“逃离”——从《逃离》探求“出走”女性的“归路”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伟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85-186,共2页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的《逃离》中,卡拉的"逃离"是对男权话语下自身需要无法满足的环境的逃离,并企图重建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环境。然而作为女性,要完成这一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卡拉最终体验到女权主义导致的人格分...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的《逃离》中,卡拉的"逃离"是对男权话语下自身需要无法满足的环境的逃离,并企图重建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环境。然而作为女性,要完成这一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卡拉最终体验到女权主义导致的人格分裂的悲剧境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出走"的她而言,基本生理需求、安全和归属感都面临危机,自我实现需求就不再那么重要。最终"约拿情结"占领了她的身心,她拒绝了解救者的指引,再次回到丈夫的身边。家庭环境造就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依靠别人来解救自己,自己都不会答应。在一切都显得无药可救的时刻,小说最后"出走"又"归来"的山羊充当了他们共同的神域,和他们发生了某种精神上联系,就像自然与灵性一样。使他们最终勘破人性造就的幻象,摆脱罪恶感、界分感和二元对立,直接体验自身内在的神性,体验到巨大的幸福、解脱、连贯和至真,长久以来的无谓争吵也烟消云散,彼此释然,找到了自我的本真,从根本上结束女性内心旷日持久的"逃离",走向了更好的心灵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走”女性 人格分裂 需求层级理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长青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