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共享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三姐”文化的多重叙事和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二 被引量:10
1
作者 郝国强 戚可夫 +1 位作者 赵新欣 李星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刘三姐”文化演进的历史、文化、民族多重叙事,呈现各民族在思想来源、文化传承和社会关系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刘三姐”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是伴随歌圩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多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民族文化。“刘三姐”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文旅促“三交”等3条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多民族共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个广西样本,进一步丰富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共享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刘三姐”文化:从岭南民间文化符号到中华文化符号的情感纽带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旭彬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4-50,共7页
岭南“刘三姐”文化习俗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大众性和传承性,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刘三姐”传说首先作为歌圩的集体想象,激活民众共同的集体记忆,通过歌圩场景中的情感交流生成岭南歌圩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 岭南“刘三姐”文化习俗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大众性和传承性,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刘三姐”传说首先作为歌圩的集体想象,激活民众共同的集体记忆,通过歌圩场景中的情感交流生成岭南歌圩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三姐”传说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境映射,在特定节庆、礼仪、场域等符号元素的社会展演中,以情感为纽带进而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纽带,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心理体验、行为、组织与情感表达联结起来,并以情求同,凝聚共识,构建起中华民族文化交融、国家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刘三姐”文化内涵的嬗变体现出从岭南情感交往交流交融升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文化 文化符号 共享文化 文化认同 情感纽带
下载PDF
舞台与电影艺术中“刘三姐”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杨雪团 《视听》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随着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风靡以及前后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的塑造与传播,“刘三姐”现已成为广西壮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叙事文本。与在舞台艺术中不断被演绎的盛况相比,“刘三姐”却在当代电影作品的建构与创作中逐渐缺席。作为一个被... 随着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风靡以及前后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的塑造与传播,“刘三姐”现已成为广西壮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叙事文本。与在舞台艺术中不断被演绎的盛况相比,“刘三姐”却在当代电影作品的建构与创作中逐渐缺席。作为一个被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刘三姐”故事的想象性和浪漫性、歌曲元素的表现性、地域风光的展示性等先天为舞台艺术提供了大量适合表现的空间,却也成为更加强调再现真实生活的银幕艺术的创作掣肘。只有找寻到适合不同艺术表现的具体路径,文化与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交融与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舞台艺术 电影艺术
下载PDF
运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路径——以“刘三姐”文化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军 戚可夫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50,共11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立足于对“刘三姐”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刘三姐”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立足于对“刘三姐”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刘三姐”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刘三姐”这一艺术形象与文化载体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多维价值和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运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条实践路径:注重出版物内容精品化、开展系列文化普及实践活动、加强专业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与营造社会优良环境。通过对广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助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为其他地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广西样本”,丰富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普及 文化符号 “刘三姐”文化
下载PDF
“刘三姐”作为象征符号的演变与重构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慧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63,共5页
本文联系国家、社会、文化变迁,运用象征人类学理论及新历史主义观点,剖析了"刘三姐"隐含在国家主流话语及民间话语中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以"刘三姐"的当代境遇,说明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国家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改造... 本文联系国家、社会、文化变迁,运用象征人类学理论及新历史主义观点,剖析了"刘三姐"隐含在国家主流话语及民间话语中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以"刘三姐"的当代境遇,说明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国家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改造民间文化,而作为主体的民众面对国家主流话语并非别无选择,既受国家主流话语的影响,又能够依照自己的观念秩序进行民间文化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象征符号 演变 重构
下载PDF
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研究——以“刘三姐”文化旅游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晓山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1-173,共3页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品牌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须经历一个艰苦过程,当前民俗文化旅游可谓正处于这一阶段之中,其面临最大的难题即为品牌的塑造与发展。"刘三姐"文化旅游恰是如此。通过对"刘三姐"文化内涵的解读,以及...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品牌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须经历一个艰苦过程,当前民俗文化旅游可谓正处于这一阶段之中,其面临最大的难题即为品牌的塑造与发展。"刘三姐"文化旅游恰是如此。通过对"刘三姐"文化内涵的解读,以及从旅游资源性质的角度对其具有的优势和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品牌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旅游 “刘三姐”文化 品牌战略
下载PDF
文化产业发展中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利用——以广西民族文化品牌“刘三姐”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开娥 滕志朋 《法制与经济》 2012年第5期74-76,84,共4页
文化产业发展中对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必须把握品牌的内涵,充分利用品牌内涵的要素。"刘三姐"的品牌化是电影《刘三姐》完成的,赋予了"刘三姐"这个民族文化品牌特定的内涵,包括外在可视性的和内在的精神性两层要素... 文化产业发展中对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必须把握品牌的内涵,充分利用品牌内涵的要素。"刘三姐"的品牌化是电影《刘三姐》完成的,赋予了"刘三姐"这个民族文化品牌特定的内涵,包括外在可视性的和内在的精神性两层要素,并通过"山歌——对歌"这个要件将外在要素和精神性要素贯通融合。《印象·刘三姐》对"刘三姐"品牌内涵的理解把握以及对其要素的运用有得有失,因而广西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对该品牌的开发要扬长避短,抓好这几点:凸显"刘三姐"品牌的精神性内涵;突出"山歌——对歌",强化该要素在主体性作用;守住桂林山水这个"刘三姐"的空间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刘三姐”品牌 内涵要素 《印象·刘三姐
下载PDF
歌仙“刘三姐”考究
8
作者 陈辉 高翔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歌仙"刘三姐"是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人物,而"刘三姐"的传源却鲜为人知。笔者撰写本文主要从民族音乐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观点就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作以探究,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刘三姐” 民俗文化 变异
下载PDF
“刘三姐”歌谣何以实现跨文化传唱——论共性记忆与共同情感交织中的共同体形塑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信杉 罗江华 李献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5,共9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三姐”歌谣不仅凸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蕴,更关联文化共享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主题。基于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定位的联结模式,“刘三姐”歌谣跨文化传唱可视为生成“同一个人、共同经...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三姐”歌谣不仅凸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蕴,更关联文化共享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主题。基于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定位的联结模式,“刘三姐”歌谣跨文化传唱可视为生成“同一个人、共同经验、共性记忆、共同情感”的意义链条,以完成情感共通和共同体形塑的过程。在此意义上,以共性记忆构筑文化共享系统、以共同情感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以稳定文化基因铸牢共同体意识三者相整合,共同勾勒出理解“刘三姐”歌谣跨文化传唱的理论谱系,为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情感与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 跨文化 共性记忆 情感共通 共同体
下载PDF
跨媒介性·审美治理性·审美资本化:“刘三姐”形象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肖梅 魏宏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刘三姐"形象的生成机制与跨媒介性、审美治理性与审美资本化紧密相关。在历史与当下的跨媒介实践中,"刘三姐"形象经历了从"华南地区性"到"广西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经济、文化的... "刘三姐"形象的生成机制与跨媒介性、审美治理性与审美资本化紧密相关。在历史与当下的跨媒介实践中,"刘三姐"形象经历了从"华南地区性"到"广西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经济、文化的影响又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性和阶级属性,保留了更具普遍性的美丽善歌的壮族女子形象特点。"刘三姐"形象在博物馆等当代记忆空间营造、听觉艺术实践等塑造了一种建基于"地方感"的审美认同、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体现了审美治理的逻辑。在其形象的审美商品化与资本化过程中,在视觉经济体验以及旅游的"地点神话"中参与重组了地方感和意义的生成,在介入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模式建立与体验对象之间的感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性 审美治理性 审美资本化 “刘三姐”形象
下载PDF
论“刘三姐”传说的起源与流播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亚伟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6-21,共6页
"印象·刘三姐"是以"刘三姐"为主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讨论"刘三姐"传说的起源与流播不仅对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这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大的价值。据现有文献资... "印象·刘三姐"是以"刘三姐"为主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讨论"刘三姐"传说的起源与流播不仅对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这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大的价值。据现有文献资料,"刘三姐"传说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型,这一人物并不具有征实性。"刘三姐"传说在明清时期的流播范围小,故事单一。而在五四之后,其流播区域渐广,故事也越来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起源 流播
下载PDF
新中国“刘三姐”研究70年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金娇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2期172-177,共6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刘三姐”研究经历了《刘三姐》文学艺术样式研究阶段及“刘三姐”文化研究阶段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单一的文学样式分析评论到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面广但缺乏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刘三姐”研究经历了《刘三姐》文学艺术样式研究阶段及“刘三姐”文化研究阶段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单一的文学样式分析评论到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面广但缺乏深度等。此外,“刘三姐”境外传播、“刘三姐”口述传承、各种《刘三姐》比较研究等话题尚可深入,也亟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刘三姐” 70年 文化研究 展望
下载PDF
打造旅游品牌,传承刘三姐文化——以“刘三姐”文化数字化浮雕工艺品开发研究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欣娜 《河池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广西山水为背景的"刘三姐"文化通过山歌、戏剧、电影等艺术的传播方式因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给游客留下抽象的"印象刘三姐"。介于"刘三姐"文化传播的局限性,将数字化浮雕技术与"刘三姐"文化... 以广西山水为背景的"刘三姐"文化通过山歌、戏剧、电影等艺术的传播方式因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给游客留下抽象的"印象刘三姐"。介于"刘三姐"文化传播的局限性,将数字化浮雕技术与"刘三姐"文化元素结合,进行再创作,开发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纪念工艺品,达到以携带具象实物的转移方式进行传播的目的。通过对"刘三姐"文化工艺品开发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打造出"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刘三姐"文化的影响力,起到宣传"刘三姐"文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浮雕 “刘三姐”文化 工艺品 传承 开发研究
下载PDF
“刘三姐”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熔珍 《文化与传播》 2022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主要以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梳理壮族歌仙“刘三姐”文化在新加坡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情况,聚焦探讨“刘三姐”在新加坡传播接受过程中所呈现的坚强不屈、忍辱负重、追求美好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族裔文化意识,以及由此构建出来的文... 本文主要以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梳理壮族歌仙“刘三姐”文化在新加坡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情况,聚焦探讨“刘三姐”在新加坡传播接受过程中所呈现的坚强不屈、忍辱负重、追求美好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族裔文化意识,以及由此构建出来的文化同源、身份同构、理想同向的新加坡“刘三姐”形象,旨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新加坡 文化传播 形象构建
下载PDF
民族文化品牌“刘三姐”的全媒体传播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雪娜 《视听》 2022年第8期3-5,共3页
“刘三姐”是广西著名民族文化品牌,数十年来一直处于昔日荣光之中。电影《刘三姐》确立了“刘三姐”这一经典传播品牌,电影《寻找刘三姐》尝试创新元素表达,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壮大了“刘三姐”品牌的影响力。目前,“刘... “刘三姐”是广西著名民族文化品牌,数十年来一直处于昔日荣光之中。电影《刘三姐》确立了“刘三姐”这一经典传播品牌,电影《寻找刘三姐》尝试创新元素表达,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壮大了“刘三姐”品牌的影响力。目前,“刘三姐”存在品牌传播断层现象,也缺乏特色亮点传播。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应深入挖掘“刘三姐”文化内涵,构建“刘三姐”文化传播体系,创作多元化“刘三姐”传播产品,紧扣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全媒体传播。要以文化内核为支撑,以品质追求为保障,以创新发展为灵魂,以全媒体方式,提升“刘三姐”文化品牌的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品牌 “刘三姐” 全媒体
下载PDF
“刘三姐”——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结出的硕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宁宁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刘三姐”是岭南壮汉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融过程中结出的文化硕果。在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山歌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壮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汉族文化对当时壮族方方面面的影响。从有关刘三姐的传说、山歌、故事的表现... “刘三姐”是岭南壮汉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融过程中结出的文化硕果。在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山歌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壮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汉族文化对当时壮族方方面面的影响。从有关刘三姐的传说、山歌、故事的表现形式看,壮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吸收融合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文化 民族文化 汉族文化 文化交融 “刘三姐”故事 “刘三姐”传说 山歌 社会生活 风俗习惯 伦理道德 表现形式
原文传递
中国“新传说”的创造与流传——冷战时期“刘三姐”的北上和南下
17
作者 秦翼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119,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间传说“刘三姐”被拍摄成电影。经过对旧传说“神性”的替换,“刘三姐”首先完成了其“北上”的过程,即从华南少数民族风物传说改造为符合社会主义阶级观念的新时代传说。随后它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造成进一步... 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间传说“刘三姐”被拍摄成电影。经过对旧传说“神性”的替换,“刘三姐”首先完成了其“北上”的过程,即从华南少数民族风物传说改造为符合社会主义阶级观念的新时代传说。随后它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造成进一步轰动。基于对主人公美好品质、斗争精神的认同,并伴随着对红色中国的想象,刘三姐“南下”成为冷战中世界华人的共同传说。“刘三姐”巨大影响力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文本优势,也是冷战特殊形势所造就的。当下,我们仍面临着相似的文化传播需求,“刘三姐”式的中国新传说应当被继续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冷战 “竹幕” 新传说
原文传递
“刘三姐歌谣”考辨——兼谈作为非遗的“刘三姐歌谣”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5
18
作者 韦杨波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刘三姐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刘三姐歌谣"是一个在内涵和外延上均界定不清的概念。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既是学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支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 “刘三姐歌谣” 考辨 非遗保护
下载PDF
《刘三姐》的情 《刘三姐》的爱——记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
19
作者 景喜 方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23,共2页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就象一首歌……是的,我的一生也是一首歌,一首婉转曲折的山歌,幸福与痛苦,荣誉与耻辱,甜蜜与苦涩,都和刘三姐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汇集成起伏跌宕的旋律,在我心中久久的萦回着!
关键词 刘三姐 表演艺术 桂林市 弘扬民族文化 歌舞团 股份有限公司 艺术团 “刘三姐”文化 婉转曲折 子弟兵
下载PDF
作为语境的艺术:以“刘三姐歌”为例
20
作者 范秀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在历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被反复演绎的"刘三姐歌",体现了艺术和语境的一种重要关系,即艺术可以营造语境。"刘三姐歌"以其经典旋律营造了鲜明的时代语境、地域语境和文化语境,表征了艺术与语境的互动关系:语境建... 在历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被反复演绎的"刘三姐歌",体现了艺术和语境的一种重要关系,即艺术可以营造语境。"刘三姐歌"以其经典旋律营造了鲜明的时代语境、地域语境和文化语境,表征了艺术与语境的互动关系:语境建构艺术,艺术也建构语境;艺术既是"他律"的,也是"律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歌”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艺术性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