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评估方法--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4
1
作者 祝建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4,共9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运行以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的新特点,都表明这项制度需要加以调整和变革。要回答城市低保制度为何转型和如何转型的问题,需要对这项制度进行系统地评估。本文从城市低保制度评估与调整的动因出发...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运行以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的新特点,都表明这项制度需要加以调整和变革。要回答城市低保制度为何转型和如何转型的问题,需要对这项制度进行系统地评估。本文从城市低保制度评估与调整的动因出发,阐述了该制度评估的前提假定与方法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估的具体分析框架,最后根据分析框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与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评估 分析框架
下载PDF
乡村环境治理:制度、技术与效能——基于中央政策文本分析
2
作者 邓学衷 唐滔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82-86,共5页
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制度-技术-效能”框架,运用词频和词频聚类分析法,对1978—2022年中国中央政府机构关于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的阶段性演变逐步聚焦到治理效能,政策的制度设计走向系统化和协调... 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制度-技术-效能”框架,运用词频和词频聚类分析法,对1978—2022年中国中央政府机构关于乡村环境治理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的阶段性演变逐步聚焦到治理效能,政策的制度设计走向系统化和协调性,技术工具转向开发和运用适用技术进行精细化治理,以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效能目标。为此,乡村环境治理实践应立足于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强化治理机制的协同效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增强适应性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环境治理 “制度-技术-效能”分析框架 政策文本 治理效能 词频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政策制度影响力的传媒编辑框架探讨——从框架分析理论和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谈起
3
作者 李艳中 古明加 《岭南学刊》 201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框架分析"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传播学理论。传媒编辑间框架分析差异性来源于归因不同。传媒编辑框架对社会信息流的调控功能可以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中得到印证。在大众传播链条中,扼守于信息流咽喉部位的编辑人要善... "框架分析"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传播学理论。传媒编辑间框架分析差异性来源于归因不同。传媒编辑框架对社会信息流的调控功能可以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中得到印证。在大众传播链条中,扼守于信息流咽喉部位的编辑人要善用框架分析,发挥对政策议程的驱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诉求下,大众传播的时效型框架、民意型框架、知识型框架是改革推动型框架,能为改革的伟大进程提供持续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分析 传媒编辑框架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政策制度 改革推动型框架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的利益-制度分析框架
4
作者 潘秀珍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在短期内导致了制度创新行为的出现,在长期则表现为行政审批制度的演进和变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利益-制度分析框架从利益冲突和制度变迁的双重视角研究我国行政审批... 转型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在短期内导致了制度创新行为的出现,在长期则表现为行政审批制度的演进和变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利益-制度分析框架从利益冲突和制度变迁的双重视角研究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利益-制度分析框架描述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冲突和制度变迁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利益冲突是制度变迁的原因和内在动力,制度变迁是利益冲突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利益冲突决定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进程、形式及其战略选择,而一定时期内的行政审批制度则约束了各利益主体的行为,为利益冲突提供了既定的博弈规则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制度 利益-制度 分析框架
下载PDF
国家制度环境影响下的个体信念和个体表达——一个分析框架的构思
5
作者 张森斌 《新丝路(中旬)》 2023年第6期0088-0090,共3页
制度是镶嵌在实践中解释个体行为的重要变量。文章通过相关学术理路,构建“制度-组织-个体”分析框架。该框架指出,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和个体组成立体结构,衍生出制度距离概念,制度距离影响着个体信念和表达,且组织规范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
关键词 制度距离 个体信念 个体表达 “制度-组织-个体”分析框架
下载PDF
理论、制度与表达:教育实践分析的多重框架
6
作者 胡友志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6,共5页
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争论,产生了对教育实践的逻辑、策略的关注。在关于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中,分别形成了"理论—实践"、"制度—实践"两种规范体系的分析框架。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了"理论—实践"... 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争论,产生了对教育实践的逻辑、策略的关注。在关于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中,分别形成了"理论—实践"、"制度—实践"两种规范体系的分析框架。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了"理论—实践"分析框架对教育实践的把握;而"制度—实践"的分析框架仍然难以解释日常教育实践的丰富形态。针对上述两种"规范—实践"分析框架的"解释残余",引入"表达—实践"的分析框架,尝试揭示教育实践在与理论、政策的张力乃至和"表达"的背离中自身独特的逻辑,并重新审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践 制度实践 表达-实践 教育实践 分析框架
下载PDF
我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投资保护制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建学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08年第7期52-57,共6页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框架。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为CAFTA)进程的正式启动,在中国与东盟的关...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框架。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为CAFTA)进程的正式启动,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尤其是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以降低关税为核心的早期收获计划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东盟国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制度分析 投资保护 中国与东盟 全面发展 柬埔寨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制度逻辑与实现路径--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为例
8
作者 苏毅清 莫斯婷 《中国农村观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43,共20页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四个村庄为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嵌套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成效及其差异,探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制度体系是不同层级规则的构型,其...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四个村庄为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嵌套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成效及其差异,探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制度体系是不同层级规则的构型,其中,制度体系互动性与完整性的差异决定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而制度体系高完整性和高互动性是制度体系稳定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关键条件。本文进而提出三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路径:一是以改善制度体系互动性来提升制度体系完整性的“纵向飞跃式”路径;二是以提高制度体系完整性来推动制度体系互动性的“横向推进式”路径;三是制度体系完整性和互动性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纵横交错式”路径。本文研究能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制度分析框架 制度体系 集体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生活垃圾分类
原文传递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利污名的社会构建——基于镇雄县W镇的个案研究
9
作者 简荣玉 范玉仙 《当代经济》 2022年第12期86-91,共6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作为我国农村贫困问题重要的安全网,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温饱的重要举措。但随着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其引发的福利污名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从农村低保制度福利污名的内涵出发,对镇雄县W镇进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作为我国农村贫困问题重要的安全网,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温饱的重要举措。但随着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其引发的福利污名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从农村低保制度福利污名的内涵出发,对镇雄县W镇进行了调研,发现该地的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福利污名效应。从福利污名的三维分析框架出发,发现农村低保制度所引发的制度污名是隐性、无意识的,在农村特殊的文化场景中,不存在人际污名。制度污名、社会污名先于个体污名,且与个体污名的产生有关系,三种污名共同构建了福利污名。削弱农村低保制度中的福利污名效应,要转变农村低保政策的治理理念,推动农村低保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及将福利政策的理念由救济转为赋权;要促进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精准化,在做好政策瞄定的同时保护好低保申领者的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福利污名 三维分析框架 社会构建
下载PDF
关中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艳 卢虹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2-59,共8页
随着农户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呈急剧增长趋势,研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治理效果,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借鉴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以陕西关中地区村庄的数据为样本,对影... 随着农户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呈急剧增长趋势,研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治理效果,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借鉴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以陕西关中地区村庄的数据为样本,对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垃圾桶的数量以及人均收入这两个因素显著影响垃圾治理的效果;是否有垃圾治理规定以及村领导是否接受过环保培训对治理效果有正向的影响;同时,村庄面积越大,治理效果可能越不好,据此,提出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增加治理经费投入,加强环保宣传力度,规范垃圾治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治理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工资差异、城市生活能力与劳动力转移——一个基于中国背景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茂华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3,共8页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 传统理论从工资收入差异角度阐释了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但对我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中国劳动力转移现实背景的抽象描述,认为决定劳动力能否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性转移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转移能力———城市生活能力。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转移制度约束,而是不变制度工资、家庭决策和非人力财富匮乏导致劳动力缺乏城市生活能力。“两栖”劳动力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下一代的永久性转移积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财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市民化,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农村教育制度,使之向务实有效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能力 城市 工资 分析框架 中国 劳动力转移模式 进城务工农民 农村教育制度 收入差异 传统理论 现实背景 转移能力 制度约束 家庭决策 人力资本 子女教育 永久性 解释力 市民化 受教育 财富 匮乏 改革
原文传递
民间环保组织的合法性建构何以可能——基于两个案例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虎彪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117-123,共7页
近年来,一些民间环保组织不断通过赢得合法性以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本文运用"制度–生活"分析框架,以两个个案为分析对象,从议题、社会动员的范围和渠道、媒体的作用等角度对民间环保组织如何建构合法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 近年来,一些民间环保组织不断通过赢得合法性以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本文运用"制度–生活"分析框架,以两个个案为分析对象,从议题、社会动员的范围和渠道、媒体的作用等角度对民间环保组织如何建构合法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环境话语的建构可以弥补社会合法性和政府合法性之间的断裂;环境行动需要坚守政府合法性的底线。随着法律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民间环保组织将会更一步推动中国的环境治理模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框架 合法性 民间环保组织 政府 媒体
下载PDF
NGO与政府合作中的自主性何以可能?——以上海YMCA为个案 被引量:83
13
作者 姚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42,241-242,共22页
本文运用"制度—生活"分析框架,根据个案调查获取的经验资料与文献资料,对个案NGO组织与政府合作的过程加以考察。研究发现:在合作过程中,NGO既要有妥协又要有坚持,妥协要妥协得有智慧、有策略,坚持要坚持得有理性、有原则;在... 本文运用"制度—生活"分析框架,根据个案调查获取的经验资料与文献资料,对个案NGO组织与政府合作的过程加以考察。研究发现:在合作过程中,NGO既要有妥协又要有坚持,妥协要妥协得有智慧、有策略,坚持要坚持得有理性、有原则;在"强国家弱社会"的背景下,"做加法"是NGO同政府妥协的一种有智慧、有成效、可复制的策略;"理念与责任"、"专业化道路"是NGO必须坚守的底线,在NGO自主性成长的内部条件中,它们比"经济基础"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分析框架 制度主体 生活主体 自主性 行动者
原文传递
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大纲 被引量:1
14
《中国资产评估》 CSSCI 2005年第6期43-47,共5页
为了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质量,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内容,指导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中评协以财政部2004年2月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中对注册资产... 为了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质量,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内容,指导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中评协以财政部2004年2月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中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的要求为依据,以《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培训制度(试行)》和《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后续教育规范》为指导,借鉴国外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经验和国内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框架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同时参考国内相关中介行业后续教育培训内容,在对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和后续教育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大纲。为了有针对性地搞好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后续教育工作,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和岗位职责的不同,将注册资产评估师分为评估机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一般执业人员三个层次,并按每个层次不同的能力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资产评估师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 中国 2004年2月 后续教育 执业能力 教育培训工作 资产评估准则 培训内容 培训质量 教育规范 培训制度 框架理论 培训经验 中介行业 培训大纲 系统分析 教育工作 岗位职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