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阅读敏感力的“前”阅读指导探究——以二年级《兔子坡》整本书阅读为例
1
作者 汪华姿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
很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认知不全、阅读思辨不足、阅读监控缺失、阅读目的不清等问题。对此,教师可激活学生的“前”阅读意识,实施相关的“前”阅读策略,并对标“前”阅读进行评价,有效促进学生提升阅读敏感力,最终实现高... 很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认知不全、阅读思辨不足、阅读监控缺失、阅读目的不清等问题。对此,教师可激活学生的“前”阅读意识,实施相关的“前”阅读策略,并对标“前”阅读进行评价,有效促进学生提升阅读敏感力,最终实现高效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阅读敏感力 “前”阅读
下载PDF
“前”用作类前缀的三种用法试探——从“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说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世群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由"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颇多,其症结恐怕在于对"前"的用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前苏联"中的"前",一般用在现已不存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名称之前,表示"从前曾有,现在已无的",... 由"前苏联"一词引发的争议颇多,其症结恐怕在于对"前"的用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前苏联"中的"前",一般用在现已不存在的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名称之前,表示"从前曾有,现在已无的",可以认为是一个类前缀。此外,"前"字用作类前缀还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表职务的名称之前,指"现任之前的任何一位担任该职位的";二是用在一些术语前,指"……产生之前的"。这是受外来语缀影响产生的新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语法 汉语
下载PDF
让纳黑,他是谁——“前”勒·柯布西耶(1900-1917)的人格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莫浙娟 《新建筑》 2017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让纳黑1900—1917年间与建筑学培养相关的四种角色:其家乡拉绍德封艺术学校的建筑学生、国际著名建筑师事务所学徒、建筑师旅行者,以及年轻的建筑实践者。让纳黑对建筑的理解和领会,直接成为了勒·柯布西耶重要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让纳黑1900—1917年间与建筑学培养相关的四种角色:其家乡拉绍德封艺术学校的建筑学生、国际著名建筑师事务所学徒、建筑师旅行者,以及年轻的建筑实践者。让纳黑对建筑的理解和领会,直接成为了勒·柯布西耶重要的理念之源及其形式的理由。此时的他受工业化文化的洗礼,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勇敢地提问。虽然离想要的答案仍非常遥远,但让纳黑开始走向了"绝对"现代的建筑学阵营,表现出割裂的态度和变革的意愿。他有着强大的"自我"和"不现实"的特殊姿态,注定要超越拉绍德封的让纳黑及其地方文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尔·爱德华·让纳黑 “前”勒·柯布西耶 拉绍德封 姿态 不现实
下载PDF
时空关系“前”、“后”的认知与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晓明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身体经验。"前"、"后"方位的判定,往往取具有类似人体的"前"、"后"特征的物体作为参照,有时与&q...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身体经验。"前"、"后"方位的判定,往往取具有类似人体的"前"、"后"特征的物体作为参照,有时与"图形—背景"相关联。"前"、"后"引申到时间域时,基于不同的隐喻基础,在两种时间系统中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时间指向,这与文化差异有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前"、"后"运用中的歧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前”“后” 空间 时间
下载PDF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2
5
作者 甄长慧 《平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时间表达 空间隐喻 时间在动 自我在动
下载PDF
往“前”翻应往哪儿翻?
6
作者 崔军民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前” 释义 中学 语文 语言知识
下载PDF
“前”字义项矛盾探究
7
作者 黄婷 孙晓 《龙岩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35,共5页
"前"字在表达时间概念时出现部分义项矛盾的现象,既承担了"未来的"意义又承担了"过去的"意义。"前"字的义项来源、矛盾表现以及矛盾根源,主要与中国人的认知方式、时间历史观念等因素紧密相关。
关键词 “前” 义项矛盾 感知方式
下载PDF
漫谈有关“前”和“后”的英译
8
作者 宋蕾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79,共4页
“前”和“后”最初表示的是空间概念,被归为“方位词”一类。“前”指“在正面的”,跟“后”相对。人面对的方向称为“前方”,与之相反,人的背面则为“后方”。这是人类用自己的身体与环境接触后获得的一种直接体验,
关键词 “前” 英译 空间概念 直接体验 方位词 背面
下载PDF
什么是“前”作文教学?
9
作者 李白坚 《云南教育》 2007年第04S期26-27,共2页
一、“后”作文教学的弊端 多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前” 学生
下载PDF
“前”“后”的时间指向及其构成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舒邦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1-56,共6页
"前""后"所表达的时间指向包括时间的次序、时间的方向和时间的位置。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看,"前""后"指时间的次序、方向和位置时的构成机制有:1.次序型;2.方向型((1)拟物型;(2)拟人型:正向... "前""后"所表达的时间指向包括时间的次序、时间的方向和时间的位置。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看,"前""后"指时间的次序、方向和位置时的构成机制有:1.次序型;2.方向型((1)拟物型;(2)拟人型:正向型,逆向型);3.位置型(同面型,正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 时间指向 构成机制
下载PDF
“前”“后”对称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舒邦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4-37,共4页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q...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时间词 “前” “后” 对称性 语言事实 语义指向 语义对称关系
下载PDF
汉语“前”“后”方位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君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文章基于空间隐喻和意向图式理论,从认知角度对这一对方位词进行解读,分析发现"前""后"方位词通过隐喻投射方式,由表示空间方位的源域投射到表示时间、社会地位的目标域,并归纳出其隐喻投射规律以及隐喻拓展意义,... 文章基于空间隐喻和意向图式理论,从认知角度对这一对方位词进行解读,分析发现"前""后"方位词通过隐喻投射方式,由表示空间方位的源域投射到表示时间、社会地位的目标域,并归纳出其隐喻投射规律以及隐喻拓展意义,还进一步解读了"前""后"的静态意象图式和动态意象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 空间隐喻 意象图式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汉语方位词“前”“后”的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亚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9-74,共6页
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既可以指称空间范畴,又可以指称时间范畴,具有不对称性,且用法灵活,常常使汉语学习者产生困惑。本文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方位词“前”“后”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对... 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既可以指称空间范畴,又可以指称时间范畴,具有不对称性,且用法灵活,常常使汉语学习者产生困惑。本文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方位词“前”“后”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讲解汉语方位词“前”“后”时,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从核心义项入手,借助“前”“后”的意象图式,解释其概念隐喻的认知过程,从而为汉语学习者构建一个语义网络,帮助汉语学习者减少来自母语的空间概念系统的影响,掌握不同语境下“前”“后”的正确语义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前”“后” 认知概念 隐喻 意象图式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霍州方言中的“前”
14
作者 郝如莉 李晓丽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6-67,共2页
霍州方言中的"前"除了有《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五个义项的用法以外,还可以单独作动词和语气词。作动词时,"前"表示祈使的语气,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但在语法特点上与"去"有很大的差别;... 霍州方言中的"前"除了有《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五个义项的用法以外,还可以单独作动词和语气词。作动词时,"前"表示祈使的语气,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但在语法特点上与"去"有很大的差别;作语气词时,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加强肯定判断的语气,催促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表示不耐烦的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州方言 “前” 动词 语气词 语法特点
下载PDF
空间隐喻维度下英汉语“前”与“后”隐喻拓展对比研究
15
作者 孙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研究结合认知学,对英汉语空间隐喻维度下"前"与"后"的隐喻拓展所投射到的时间域、状态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民族之间就空间隐喻所... 自20世纪80年代,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研究结合认知学,对英汉语空间隐喻维度下"前"与"后"的隐喻拓展所投射到的时间域、状态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发现英、汉两民族之间就空间隐喻所投射到的上述域之间存在诸多异同,特别是时间域所体现的不同认知模式。准确把握这些异同,特别是时间隐喻的差异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汉两族人民在空间隐喻下对"前"与"后"的时间隐喻拓展之差异,提高驾驭"前"和"后"的时间隐喻差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和开展外语教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隐喻 “前”与“后” 隐喻拓展 时间域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永川:“前”“后”奏鸣曲
16
作者 禹宁静 林晓 《公民导刊》 2009年第4期21-23,共3页
执法检查“前”先学法3月24日上午,重庆永川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正在听取和审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执法检查的报告。在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执... 执法检查“前”先学法3月24日上午,重庆永川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正在听取和审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执法检查的报告。在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执法检查前进行的法律专题学习。这要追溯到—个月以前,永川区人大常委会在春节上班后的第一次主任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永川 区人大常委会 奏鸣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执法检查 主任会议 气象灾害
下载PDF
表示“前”与“后”的英语前缀
17
作者 刘福学 《英语知识》 2003年第10期21-21,共1页
在英语里,表示“前”与“后”有其固定的词汇。此外,在某些单词前加上某些前缀,也可以表达这一概念。掌握了这些前缀,我们就只需用简单的单词来表达就行,既清楚又明了。而且掌握了这些前缀及其构词原理,能够举一反三,有助于我们学习理... 在英语里,表示“前”与“后”有其固定的词汇。此外,在某些单词前加上某些前缀,也可以表达这一概念。掌握了这些前缀,我们就只需用简单的单词来表达就行,既清楚又明了。而且掌握了这些前缀及其构词原理,能够举一反三,有助于我们学习理解一些新的词汇,相应地也就扩大了我们的词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 英语 词汇 教学
下载PDF
“前”和“先”的用法及其异同
18
作者 张永义 《日语知识》 2003年第4期11-12,共2页
「前」和「先」在时间、空间和顺序等方面是一对近义词,无论是日常会话中还是书面语言中使用率都比较高.不过,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准确无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词在用法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 「前」和「先」在时间、空间和顺序等方面是一对近义词,无论是日常会话中还是书面语言中使用率都比较高.不过,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准确无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两个词在用法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就「前」和「先」的用法及其异同,通过较多的实际用例作一考察、分析和归纳,仅供学习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先”字 用法 意义 日语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汉英中“前”“后”时空域参照框架分析
19
作者 康敏 《海外英语》 2015年第8期214-216,共3页
人类空间思维的认知和表征是人类身体经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汉英中"前"和"后"以人体视线和行走方向为参照,既可以表达水平空间关系也可以表达时间关系。文章借助Levinson的参照框架理论,从内在参照框架和... 人类空间思维的认知和表征是人类身体经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汉英中"前"和"后"以人体视线和行走方向为参照,既可以表达水平空间关系也可以表达时间关系。文章借助Levinson的参照框架理论,从内在参照框架和相对参照框架两方面对汉英中"前"和"后"在空间域和时间域的具体语例进行认知分析,揭示汉英时空认知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 内在参照 相对参照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分析
20
作者 黄平平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7期248-250,共3页
针对汉语中"前"字错综复杂的使用情况,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中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利用认知语言学学的体验观,隐喻理论,意象图示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研究发现"前&... 针对汉语中"前"字错综复杂的使用情况,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汉语中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并利用认知语言学学的体验观,隐喻理论,意象图示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汉语中"前"的认知语义。研究发现"前"主要有六个义项,都集中在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其在时间域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源域空间域,证明"前"的隐喻用法尤其是在时间域的隐喻已经相当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前” 认知语义 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