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名”结构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姝昀 崔秀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副+名"结构问题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包括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试用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顺应理论,对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选择"副+名"结... "副+名"结构问题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包括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试用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顺应理论,对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选择"副+名"结构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进行了综观分析,指出它们是与交际者的语言现实、心理动机和社会规约相互顺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语用策略 语言选择 顺应性理论
下载PDF
语用视角下的“副+名”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常国萍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91-93,共3页
"副+名"结构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从语用角度看,进入"副+名"结构框架中的副词、名词需要具备内在语用条件和外在语用条件——社会认同感及&... "副+名"结构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从语用角度看,进入"副+名"结构框架中的副词、名词需要具备内在语用条件和外在语用条件——社会认同感及"副+名"结构对语境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语用 社会认同感 语境
下载PDF
从静态描写到动态分析看“副词+名词”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杨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20,共3页
传统语法学认为"副词+名词"结构中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但是,在当今社会交流中此结构却得到广泛运用。本文试图在"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来窥探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 “副”结构 静态描写 动态分析
下载PDF
“副+名”结构中隐喻的运作机制
4
作者 常国萍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0-172,共3页
"副+名"结构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始终是不少人研究的对象,但其研究仅建立在对"副+名"结构客观的静态的语法分析或者是纯粹的语义探讨上是不够的。近些年来,现代隐喻理论的长足发展,为科学地解释"副+名"... "副+名"结构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始终是不少人研究的对象,但其研究仅建立在对"副+名"结构客观的静态的语法分析或者是纯粹的语义探讨上是不够的。近些年来,现代隐喻理论的长足发展,为科学地解释"副+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拟用现代隐喻理论的运作机制尝试对"副+名"结构的解释,旨在使"副+名"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隐喻 相似性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副+名”结构的翻译研究
5
作者 孟宏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9-32,共4页
现代汉语中,从"顶悲剧"这样的"副+名"结构出现,学者就其规范性、合理性以及理据性展开了句法、语义、语用、修辞、认知和文化等多角度的讨论,从最初的全盘否定到认可语言事实,分析其存在理据及意义,并预测其具有更... 现代汉语中,从"顶悲剧"这样的"副+名"结构出现,学者就其规范性、合理性以及理据性展开了句法、语义、语用、修辞、认知和文化等多角度的讨论,从最初的全盘否定到认可语言事实,分析其存在理据及意义,并预测其具有更大的推广性。基于前人的研究,从认知视角探讨"副+名"结构的翻译策略发现:"时间副词+名词"和"范围副词+名词"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认知主体容易产生相似的认知体验,大多采用直译的方式;"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依赖语境较强,大多采用意译加注释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认知体验 直译 意译 语境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副+名”结构
6
作者 常国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00-301,共2页
汉语"副+名"这一语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关注,研究成果颇丰。但纵观之前关于"副+名"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组合的合理性、可能性方面,而与之息息相关的话语理解则研究不够。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从明示推理、语境... 汉语"副+名"这一语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关注,研究成果颇丰。但纵观之前关于"副+名"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组合的合理性、可能性方面,而与之息息相关的话语理解则研究不够。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从明示推理、语境效果、最佳关联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进行探讨,为"副+名"结构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明示推理 认知语境 最佳关联
下载PDF
谈谈“副+名”结构中的名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庆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2期28-30,共3页
“副+名”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言语现象。本文通过收集例句和研究此类现象的论文,试图对“副+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名词语义限制条件以及名词的功能作初步地归纳。
关键词 “副+”结构 类型 语义限制 功能
下载PDF
“副+名”结构——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杏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副+”结构 语言现象 20世纪30年代 词性结构 注意 语法结构 《日出》 80年代 地域范围 书面语
下载PDF
英汉轭式修辞格对“副-名”结构的解释能力
9
作者 严婷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6-97,共2页
从传统意义上看,"副-名"结构似乎不合乎语法规则。然而借助轭式修辞格与拈连可以对"副-名"结构进行解释,将它视为一种特殊的轭式修辞格或拈连。
关键词 “副-”结构 轭式修辞格 拈连
下载PDF
汉英“副+名”结构的认知对比研究
10
作者 孟宏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10期48-50,共3页
在汉英两种语言语法书中,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然而"副+名"结构是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的现象,前人主要围绕现代汉语,从句法、语义、语用、修辞、认知等不同视角展开讨论,试图解释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学者进行汉俄... 在汉英两种语言语法书中,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然而"副+名"结构是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的现象,前人主要围绕现代汉语,从句法、语义、语用、修辞、认知等不同视角展开讨论,试图解释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学者进行汉俄、汉英对比分析,但大都是从现象到现象,并未揭示隐藏于背后的认知机制。通过对汉英"副+名"结构的认知对比分析得出:(1)英语"副+名"结构的认知机制则是副词的非范畴化;(2)汉语"副+名"结构较之英语中丰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认知机制是名词的非范畴化;(3)"副+名"结构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动态性和语言的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认知 对比 创新
下载PDF
名词性状因子的构成与“副+名”框架提取的动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海明 李振中 《语言科学》 2004年第2期62-72,共11页
本文拟以网络与期刊文本为基础,把进入“副+名”框架的名词分为指人名词、物质名词、处所名词、抽象名词四类,分析“副+名”框架提取四类名词性状因子的背景和认知动因。最后,本文认为“副+名”结构形成是经济动因的驱使,传信者提供何... 本文拟以网络与期刊文本为基础,把进入“副+名”框架的名词分为指人名词、物质名词、处所名词、抽象名词四类,分析“副+名”框架提取四类名词性状因子的背景和认知动因。最后,本文认为“副+名”结构形成是经济动因的驱使,传信者提供何种背景,受信者定向提取名词的何种性状因子由象似动因驱使,故“副+名”框架的确立与性状因子的提取是经济动因与象似动因竞争与避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汉语 语法
下载PDF
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宝荣 任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7,共4页
汉语中的"副+名"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这种"副+名"结构存在的可能性,基于汉语语法功能的"隐含性";"副+名"结构形成的现实条件,是汉语副词与形容词语法与语义上的关联性;汉语"副+名&... 汉语中的"副+名"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这种"副+名"结构存在的可能性,基于汉语语法功能的"隐含性";"副+名"结构形成的现实条件,是汉语副词与形容词语法与语义上的关联性;汉语"副+名"结构的认知基础,源于汉民族长于具象思维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副+”结构 语法 语义关联性 认知基础
下载PDF
“顶悲剧”和“好喜剧”——由误读引起的“副+名”滥觞
13
作者 彭敏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6期77-78,共2页
当前,语言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副+名”现象,由此引发的讨论和探究也日渐增多。本文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所谓的副词修饰名词现象是由于人们对“顶悲剧”和“好喜剧”一类“副+名”现象的误读引起的。
关键词 “副+”结构 语义 语用 语境
下载PDF
“连续统”视野下“A(副)+B(名)”的考察分析
14
作者 韩唯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第8期10-11,共2页
“连续统”是认知主义语言学的常见概念之一,本文试图以这一观点,浅析“副+名”这一本非常规,却又被愈加关注及使用的语言结构,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所助益。
关键词 “连续统” “副+”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很+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艳萍 《丝绸之路》 2009年第4期88-89,共2页
要谈"很+名"结构,就必须先从"副+名"结构说起,本文对近代以来语言学界关于"副+名"结构的研究成果加以略微陈述,进而将近代以来关于"很+名"结构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 “副+”结构 “很+”结构 现代汉语
下载PDF
韩语“X■”与汉语相关的对应形式
16
作者 沈志暎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105-107,共3页
韩语中有一系列带"■(的)"的词语,称作"X■"词。韩语的"X■"与汉语的"X的"有同亦有异,汉语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跟韩语的"X■"词都是通过同样的机制获得[+程度性、+性状... 韩语中有一系列带"■(的)"的词语,称作"X■"词。韩语的"X■"与汉语的"X的"有同亦有异,汉语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跟韩语的"X■"词都是通过同样的机制获得[+程度性、+性状性]语义特征的。其对应式为:韩语:X■=汉语:副+X+(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X的 程度性 性状性 “副+”结构 联想意义 词的性状化
下载PDF
论“很+生肖”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17
作者 何恒幸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年第4期3-8,共6页
诸如"(你)很牛"的"很+生肖"结构属于"副+名"结构中的一个小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结构除具有一般"副+名"结构的语言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语义功能。其中"牛"字的形容... 诸如"(你)很牛"的"很+生肖"结构属于"副+名"结构中的一个小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结构除具有一般"副+名"结构的语言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与语义功能。其中"牛"字的形容词化程度最高,"很牛"的使用最为普及,得到大多数受试的认同。此外,"很+生肖"结构也有一定的扩展形式,表达了特定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构 “很+生肖”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