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动·之·名”句式中三种语法结构的认识
1
作者 刘靖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分析了“动.之.名”句式中存在争议较多的称谓类句式、名词为对象或处所、“夺.之.名”三种语法结构,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动.之.名”中称谓类句式与一般的兼语类和双宾式归为一类。同时由于双宾式中的施事、受事1、受事2必须是异指关系,... 分析了“动.之.名”句式中存在争议较多的称谓类句式、名词为对象或处所、“夺.之.名”三种语法结构,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动.之.名”中称谓类句式与一般的兼语类和双宾式归为一类。同时由于双宾式中的施事、受事1、受事2必须是异指关系,即三者中两两之间不能指代同一对象,所以应分别对待“夺.之.名”句式。当“之”指代施事或“之”和名词之间有领属关系时,将之理解为述单宾句式似更为合理;当施事、“之”和名词代表不同的人或事物时,则可以理解为双宾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之·名” 称谓类句式 双宾式 “夺·之·名
下载PDF
代词乎?介词乎?兼词乎?──“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之词性辨析
2
作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09-110,共2页
代词乎?介词乎?兼词乎?──“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之词性辨析康 我所说的“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是指下面这四组例句中在字下加点部分的“之”字而言的。我们知道.“之”字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位... 代词乎?介词乎?兼词乎?──“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之词性辨析康 我所说的“动·之·名”结构中的“之”字,是指下面这四组例句中在字下加点部分的“之”字而言的。我们知道.“之”字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位于动词之后作宾语是其主要语法功能。但在“动·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之·名”结构 “之” 近宾语 第三人称代词 介词“于” 古汉语 兼词 双宾语句 词性 “其”
下载PDF
《史记》“动+之+名”结构分析
3
作者 许敏云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动+之+名"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结构。文章以《史记》中出现的"夺+之+名"和"为+之+名"结构为例,以充分的理由证明前人研究中通过变换分析和古人的注释来证明"之"="其"... "动+之+名"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结构。文章以《史记》中出现的"夺+之+名"和"为+之+名"结构为例,以充分的理由证明前人研究中通过变换分析和古人的注释来证明"之"="其"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从而证明整个结构是双宾语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动+之+名”结构 双宾语结构
下载PDF
论古代汉语双宾式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世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70-74,共5页
论古代汉语双宾式张世禄古代汉语双宾式比比现代汉语复杂,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谈:一般双宾式和特殊双宾式。1.一般双宾式I.1一般双宾式动词及物动词一般要带宾语。不问的及物动饲能带不同的宾语,这是由动词反映的客观现实决定的。... 论古代汉语双宾式张世禄古代汉语双宾式比比现代汉语复杂,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谈:一般双宾式和特殊双宾式。1.一般双宾式I.1一般双宾式动词及物动词一般要带宾语。不问的及物动饲能带不同的宾语,这是由动词反映的客观现实决定的。汉语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可以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式 《古代汉语》 “之” “动·之·名”结构 双宾语结构 “其” 双宾语句 《马氏文通》 特殊用法 直接宾语
下载PDF
古汉语句法变换研究中的语义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本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本文以"动·之·名"结构的变换分析为例,讨论古汉语句法变换中的语义问题。文章认为,句法变换研究中应该区分语义的不同层面。只有注意到语义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才能准确认识诸如"同一性原则"、"同义结... 本文以"动·之·名"结构的变换分析为例,讨论古汉语句法变换中的语义问题。文章认为,句法变换研究中应该区分语义的不同层面。只有注意到语义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才能准确认识诸如"同一性原则"、"同义结构"、"歧义结构"等问题,因而也才能够把变换分析法正确而有效地运用于古汉语的语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句法变换研究 语义 “动·之·名”结构 层次性 复杂性 “同一性原则” 同义结构 歧义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