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机簇”理论与鲁迅《伤逝》创作动机阐释难题——兼及《伤逝》研究中的“过度阐释”现象
1
作者
古大勇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5期168-181,共14页
学术界对《伤逝》创作动机(意图)的解读难以取得共识。运用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动机簇”理论解决这一阐释难题,是一种思路。第一,《伤逝》的创作是由“动机簇”完成的,“动机簇”是由多个创作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因此《...
学术界对《伤逝》创作动机(意图)的解读难以取得共识。运用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动机簇”理论解决这一阐释难题,是一种思路。第一,《伤逝》的创作是由“动机簇”完成的,“动机簇”是由多个创作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因此《伤逝》的创作动机不是单一的,而具有多元并存的特征,其中至少包含一个“外部动机”和一个“内部动机”。第二,在《伤逝》的“动机簇”结构中,存在着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显明性创作动机和潜隐性创作动机的区别。第三,《伤逝》的创作动机虽然表现为多元化的“动机簇”现象,但并非没有限制的,创作动机数量的有限性决定了不能对《伤逝》的创作动机进行随意的、脱离作者或文本实际的“过度阐释”,而这种“过度阐释”现象在《伤逝》研究史上屡见不鲜,值得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簇”理论
鲁迅
《伤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机簇”理论与鲁迅《伤逝》创作动机阐释难题——兼及《伤逝》研究中的“过度阐释”现象
1
作者
古大勇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5期168-181,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台港澳暨海外华人文化圈的鲁迅接受研究”(22FZWB09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课题“鲁迅在台港澳暨海外华人圈的百年接受研究”(2022GDKTZD32)。
文摘
学术界对《伤逝》创作动机(意图)的解读难以取得共识。运用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动机簇”理论解决这一阐释难题,是一种思路。第一,《伤逝》的创作是由“动机簇”完成的,“动机簇”是由多个创作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因此《伤逝》的创作动机不是单一的,而具有多元并存的特征,其中至少包含一个“外部动机”和一个“内部动机”。第二,在《伤逝》的“动机簇”结构中,存在着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显明性创作动机和潜隐性创作动机的区别。第三,《伤逝》的创作动机虽然表现为多元化的“动机簇”现象,但并非没有限制的,创作动机数量的有限性决定了不能对《伤逝》的创作动机进行随意的、脱离作者或文本实际的“过度阐释”,而这种“过度阐释”现象在《伤逝》研究史上屡见不鲜,值得警惕。
关键词
“动机簇”理论
鲁迅
《伤逝》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机簇”理论与鲁迅《伤逝》创作动机阐释难题——兼及《伤逝》研究中的“过度阐释”现象
古大勇
《学术交流》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