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谓语动词在“给N+VP”句式歧义分化中的作用
1
作者 冯歌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6期26-27,共2页
"给N"的多种赋格作用和相同的语表形式为"给N+VP"的多解歧义提供了可能性,但在现实语言生活中,大量使用该句式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表意不清的交流障碍。本文认为,除句外语境因素的提示作用外,句内因素对该句式的歧义分化也有不容忽视... "给N"的多种赋格作用和相同的语表形式为"给N+VP"的多解歧义提供了可能性,但在现实语言生活中,大量使用该句式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表意不清的交流障碍。本文认为,除句外语境因素的提示作用外,句内因素对该句式的歧义分化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并从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谓语动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n+VP”句式 歧义 分化 动词
下载PDF
“把+N+V+了”句式中动词与动态助词“了”的扭曲关系
2
作者 刘朝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9-14,共6页
在讨论"把+N+V+了"句式中动词与动态助词"了"的扭曲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把+N+V+了"句式成立的条件,认为动词与"了"对称的前提是能够反映说话者对"把+N+V+了"句式描述"事件... 在讨论"把+N+V+了"句式中动词与动态助词"了"的扭曲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把+N+V+了"句式成立的条件,认为动词与"了"对称的前提是能够反映说话者对"把+N+V+了"句式描述"事件"的主观评价。因此,凡不能与"了"直接搭配的动词,需要对名词或动词添加其他成分来突显动词的结果义,动词与"了"才能形成对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n+V+了”句式 动词 事件 动态助词 扭曲关系
下载PDF
“以”的“用”义动词用法研究——兼论“(VP+NP)也/不/必(以+N)”中“以”的性质
3
作者 张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0-56,共7页
古汉语"以"有"用,使用,任用"的动词义,但该动词义产生较晚,商代、西周时期"以"还不具此义。至春秋末期,"以"在"提挈、携带"的本义基础上,在表示某一青铜器用途的金文中,受与"用... 古汉语"以"有"用,使用,任用"的动词义,但该动词义产生较晚,商代、西周时期"以"还不具此义。至春秋末期,"以"在"提挈、携带"的本义基础上,在表示某一青铜器用途的金文中,受与"用"共现的语境影响,从而产生"用,使用"的词义。该动词义用法在先秦时期有两方面特征:一、"以"与"用"或与"用"义相近的动词对举而现,语义一致,前后照应;二、"以"是独立谓词,一般其后没有其他动词。"(VP+NP)也/不/必(以+N)"句式中"以"的性质是介词,而不是"用"义动词,因为此类句式具有判断意味,"以N"介宾结构可以作为谓语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 “用” 动词 介词 “(VP+nP)也/不/必(以+n)”句式
下载PDF
试论“N1+把+N2+V+为+N3”句式
4
作者 蔡瑱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5-96,共2页
本文试图从动词v的语义限制,“为”在句式里的不可省略性等几个方面对“把”字句里比较常见的“N1+把+N2+V+为+N3”做系统分析,指出它们对“N1+把+N2+V+为+N3”句式成立与否的制约性因素,希望给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句式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 n1+把+n2+V+为+n3”句式 语义限制 动词 汉语 偏正结构 兼语句 谓语残缺
下载PDF
“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卢艳艳 史华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打"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常用动词,其构词能力极强,在各类词典中的释义比较复杂。该文将试图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借助相关语义语法学理论,对动词"打"进行研究。本文选取"... "打"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常用动词,其构词能力极强,在各类词典中的释义比较复杂。该文将试图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借助相关语义语法学理论,对动词"打"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动词‘打’+N"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打"的释义,对符合"动词‘打’+N"语料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并以所选语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考察动词"打"与"N"的搭配情况。本文总结了"动词‘打’+N"这类结构中"打"所具有的目的性语义特征,及"N"所体现出来的语义范畴,组成了以动词"打"为中心、以"N"为发散点的语义网络,从而构建了"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打’+n”的句式 “动词'打’+n”中“n”的聚合 “打”与“n”的组合 “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
下载PDF
关中方言“人称代词/名词+‘一’+动词/动态词”句式初探
6
作者 安幼薇 赵学清 《文教资料》 2011年第13期24-26,共3页
本文从关中地区方言口语的角度出发,对"人称代词/名词+‘一’+动词/动态词"这一句式结构的实例进行阐述和说明。不仅从语法结构和语义功能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而且与相似结构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展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和多样性,为以后... 本文从关中地区方言口语的角度出发,对"人称代词/名词+‘一’+动词/动态词"这一句式结构的实例进行阐述和说明。不仅从语法结构和语义功能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而且与相似结构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展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和多样性,为以后此类方言语法结构的再次研究作必要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方言 “人称代词/名词+'一’+动词/动态词”句式 分析
下载PDF
英语“V+N1+N2”句式浅析——兼谈N1和N2的句法功能
7
作者 杨如意 桂林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 52-53,共2页
本文通过英语228个可以带N1-N2的动词进行考查和分析,发现有38个动词后的N1是N2的逻辑主语,N1为宾语,N2为宾语补足语;有190个为“授予”动词,N1作间接宾语,N2作直接宾语;一个动词不能带两个直接宾语。
关键词 授予动词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宾语补语 英语 语法 'V+n1+n2'句式 逻辑主语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的“N_受+N_施+V”句
8
作者 张时阳 刘祥友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84-86,共3页
现代汉语中的“N受+N施+V”句是“N施+V+N受”句通过移位生成的,其生成条件是:N受具有周遍性或 有定性的特点,V的宾语能够悬空,谓词绝大多数是动作动词。
关键词 移位 周遍性 有定性 宾语 动作动词 现代汉语 "n受+n施+V"句式 生成条件
下载PDF
《诗经》一价动词“N+之+V”句式计量研究
9
作者 赫琳 《诗经研究丛刊》 2015年第1期97-104,共8页
本文采用计量研究方法,对《诗经》一价动词'N+之+V'句式的分布和频次进行数理统计和描写,全面反映'N+之+V'句式的使用状况,用量化、数据化的方式使《诗经》的句式研究更加精准化、直观化。《诗经》一价动词'N+之+V&... 本文采用计量研究方法,对《诗经》一价动词'N+之+V'句式的分布和频次进行数理统计和描写,全面反映'N+之+V'句式的使用状况,用量化、数据化的方式使《诗经》的句式研究更加精准化、直观化。《诗经》一价动词'N+之+V'句子共35个,出现频次共计60次。为表意和凑足音节,又可细分为动词为光杆动词、动词带状语,全句带衬音助词或语助词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动词 n+之+V”句式 计量
原文传递
变换关系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经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74-79,共6页
0.1 “变换”一词在汉语语法研究文献里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是指变换关系,一是指变换方法。变换关系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变换方法是研究者利用这种现象进行语法分析。本文讨论变换关系的理论基础。 0.2 “变换”是transformat... 0.1 “变换”一词在汉语语法研究文献里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是指变换关系,一是指变换方法。变换关系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变换方法是研究者利用这种现象进行语法分析。本文讨论变换关系的理论基础。 0.2 “变换”是transformation的译名。transformation这一术语在西方语法学界有不同的含义。传统语法里,它是指句子改换,联系的是内容相同的不同类别的句子或表达方式(J.Nesfield);结构主义语法里,它是指句式变换,联系的是相同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式或句子集合(Z.Harris);转换生成语法里,它是指结构转换,联系的是同一句子生成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抽象表达) (N.Chomsky)。本文是在transformation的第二种含义基础上讨论变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关系 n元组 相关句式 句式变换 词类 句例 三元组 核心动词 不可逆变换 同现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