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魏晋南北朝汉译佛典“动词+著”结构看时体助词“着”的来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琳 《励耘语言学刊》 2013年第2期202-225,共24页
汉魏南北朝佛典中,“动词+著”结构立足于佛学专用概念“著”,与佛家“色、受、想、行、识”五蕴相联系,“著”前动词有身形系缚(色)、心理贪恋(想)、行动执取(受、行)、认识积聚(识)四种类型,这四类中分别有一些词语后面可加... 汉魏南北朝佛典中,“动词+著”结构立足于佛学专用概念“著”,与佛家“色、受、想、行、识”五蕴相联系,“著”前动词有身形系缚(色)、心理贪恋(想)、行动执取(受、行)、认识积聚(识)四种类型,这四类中分别有一些词语后面可加处所名词,成为“著”结构和词义发展的核心环节,“著”前动词不同的语义特征为解释“著”分化为“在”义、“到”义提供了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佛经 “动词+著”
下载PDF
“动词+死”结构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贺龙平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动词+死"结构词性转换后会产生特殊的语用效果,引起一系列的语用和语义变化,如搭配范围和上、下义,主-被动转换和主语特征,否定特征和标记词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动词+死”结构 语用效果 语用变化 语义变化
下载PDF
英语“动词+定冠词+名词”习语的变体研究
3
作者 贺阿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习语在英语中指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意义的相加。一般来说,习语不允许发生词汇和句法层面的变体,但事实上习语变体的可能性比预料的要大得多。英语中有许多结构不同的习语,选择"动词+定冠词+名词"... 习语在英语中指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意义的相加。一般来说,习语不允许发生词汇和句法层面的变体,但事实上习语变体的可能性比预料的要大得多。英语中有许多结构不同的习语,选择"动词+定冠词+名词"结构的习语作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分析这类习语变体的程度、引起变体的原因以及定冠词"the"在这类习语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定冠词+名词”习语 内部变体 句法变体
下载PDF
抚州方言中“动词+人称代词+会死”句式探析
4
作者 左国春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0期51-52,共2页
本文对抚州方言中“动词+人称代词+会死”句式中动词和人称代词存在的三种特殊语法关系:供动关系、为动关系、让动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该句式作了语用学分析。
关键词 “动词+人称代词+会死” 供动 为动 让动
下载PDF
中考英语“动词填空”精练(英文)
5
作者 诸立忠 《中学英语园地(初中版)》 2003年第7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中考 英语 “动词填空” 精练 初中
下载PDF
“动词+doing”与“动词+to do”的辨析
6
作者 谢庆安 《中学教与学》 2003年第1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动词+doing” “动词+todo” 词语辨析 试题分析
下载PDF
“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卢艳艳 史华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打"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常用动词,其构词能力极强,在各类词典中的释义比较复杂。该文将试图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借助相关语义语法学理论,对动词"打"进行研究。本文选取"... "打"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常用动词,其构词能力极强,在各类词典中的释义比较复杂。该文将试图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借助相关语义语法学理论,对动词"打"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动词‘打’+N"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打"的释义,对符合"动词‘打’+N"语料进行筛选归纳分类,并以所选语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考察动词"打"与"N"的搭配情况。本文总结了"动词‘打’+N"这类结构中"打"所具有的目的性语义特征,及"N"所体现出来的语义范畴,组成了以动词"打"为中心、以"N"为发散点的语义网络,从而构建了"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打’+N”的句式” “动词'打’+N”中“N”的聚合 “打”与“N”的组合 “动词'打’+N”的语义网络
下载PDF
“动词+上”和“动词+up”的对称与不对称性研究
8
作者 朱雨婷 董银燕 《戏剧之家》 2020年第5期201-202,共2页
本文基于隐喻理论,采用定性分析法,借用BNC以及CCL的语料,从趋向义、结果义和时态义等方面探讨"动词+上"和"动词+up"的对称与不对称性。研究发现,三方面均有对称性。其中两方面不对称性比较明显:趋向义的不对称性... 本文基于隐喻理论,采用定性分析法,借用BNC以及CCL的语料,从趋向义、结果义和时态义等方面探讨"动词+上"和"动词+up"的对称与不对称性。研究发现,三方面均有对称性。其中两方面不对称性比较明显:趋向义的不对称性体现在词后宾语单双指向性问题中,结果义的不对称性体现在其目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上”和“动词+up” 隐喻 对称与不对称性 英汉对比
下载PDF
也谈“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构式
9
作者 贾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2-75,共4页
"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结构属于何种构式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之一。本文以替换分析的方法,以四个句子为基本,分别用程度副词如"狠狠地"、"上"、"个"以及由它们组合产生的词组替换掉结... "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结构属于何种构式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之一。本文以替换分析的方法,以四个句子为基本,分别用程度副词如"狠狠地"、"上"、"个"以及由它们组合产生的词组替换掉结构中的"他/它",探究"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构式的性质。结果表明以上替换词(词组)与"他/它"的作用相当,都表情感的抒发;"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归属于"动词+数量词(名词)"大范畴下,"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动词+上+数量词(名词)"、"动词+个+数量词(名词)"属于平行子范畴,属于主观量构式;替换分析也表明"动词+他/它"已变成黏着结构,只是相当于动词的作用而已,因此"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应属于动补宾结构,换句话说即单宾构式,而非双宾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他/它+数量词(名词)” 他/它 主观量构式 单宾构式
下载PDF
对英语“动词”称谓的多视角辩正研究
10
作者 刘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英语动词(verb)是句子结构中心,有极其重要语法作用,本文针对有关英语动词概念及称谓的含糊表述与理解,从"verb"词类概念及划类依据、"动词"称谓的来源、动词词类哲学意蕴等多视角进行研究,以正本清源,进而更好理... 英语动词(verb)是句子结构中心,有极其重要语法作用,本文针对有关英语动词概念及称谓的含糊表述与理解,从"verb"词类概念及划类依据、"动词"称谓的来源、动词词类哲学意蕴等多视角进行研究,以正本清源,进而更好理解英语语法体系,学好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动词(verb) “动词”称谓 动词词类划分 动词哲学意蕴
下载PDF
“动词+up”短语集锦
11
作者 贝周玲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动词+up” 动词短语 用法 英语 中学
下载PDF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语气副词“半天”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开昌 《晋中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7-21,共5页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句中位置灵活,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通过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就是"动词+半天"结构...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句中位置灵活,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通过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就是"动词+半天"结构的省略,这种结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套话 语气副词“半天” “动词+半天” 语言经济性原则
下载PDF
九江县方言中“喃”字用法研究
13
作者 李兆琳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期257-257,共1页
九江县方言中"喃"字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词,并在九江县方言中用法十分丰富广泛。作者通过调查九江县方言中"喃"的使用情况,初步概括出"喃"字大致有三种用法:词尾、"动词+下(眼)喃"结构式中、... 九江县方言中"喃"字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词,并在九江县方言中用法十分丰富广泛。作者通过调查九江县方言中"喃"的使用情况,初步概括出"喃"字大致有三种用法:词尾、"动词+下(眼)喃"结构式中、语气词。本文就"喃"的这三种用法举出大量语言例子,并分析"喃"字在使用过程当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尾 “动词+下(眼)喃”结构式中 语气词
下载PDF
四川广安方言中的“嘎”字结构
14
作者 邱秘 《雨露风》 2022年第12期76-78,共3页
四川广安方言中的“嘎”用法非常丰富,从语法方面看,其可以作为一种界限标记,如果与“了”连用,就会转化为语气助词,用来强调事情已经完成;可以作为句末语气词,用于表示祈使、不满、警告、无奈、感叹的语气意义;“嘎”还可与形容词和动... 四川广安方言中的“嘎”用法非常丰富,从语法方面看,其可以作为一种界限标记,如果与“了”连用,就会转化为语气助词,用来强调事情已经完成;可以作为句末语气词,用于表示祈使、不满、警告、无奈、感叹的语气意义;“嘎”还可与形容词和动词连用,即“动词+嘎”与“形容词+嘎”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嘎”结构 “形容词+嘎”结构 语气助词
下载PDF
“时间顺序原则”与“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形成的句式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德峰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65,共10页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过去认为有四种位置:A.VC1C2O,B.VC1OC2,C.VOC1C2,D.把OVC1C2.本文认为这四种句式反映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时间序列在汉语中的反映,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证明它们都遵循着"时间顺序原...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过去认为有四种位置:A.VC1C2O,B.VC1OC2,C.VOC1C2,D.把OVC1C2.本文认为这四种句式反映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时间序列在汉语中的反映,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证明它们都遵循着"时间顺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顺序原则” “动词+复合趋向动词 宾语 句式 汉语 语法
原文传递
湖南方言中的“动词+动态助词+介宾短语”句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昕如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339,共7页
本文考察"动词+动态助词+介宾短语"句型在湖南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对该句型各格式进行句法语义分析,并探讨该句型的来源。
关键词 湖南方言 “动词+动态助词+介宾短语”句型 格式 分布 来源
原文传递
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匡鹏飞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四个问题。一是时量成分与宾语之间"的"的隐现规律,二是结构对宾语的语义限制,三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向"动词+宾语+... 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四个问题。一是时量成分与宾语之间"的"的隐现规律,二是结构对宾语的语义限制,三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向"动词+宾语+时量成分"转换的规律,四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与"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时量成分+宾语” 时量成分 “的”的隐现 语义限制 句式转换
原文传递
从类型学看汉语“动词+X+处所”结构中“X”的隐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天华 《东方语言学》 2011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以往的研究多指出现代汉语'动词+X+处所'结构中'X'的隐现与谓语动词的性质相关。本文通过跨语言比较,认为'X'的隐现还与主语/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处所宾语的性质有关,具体与主语/宾语的自控度、处所宾... 以往的研究多指出现代汉语'动词+X+处所'结构中'X'的隐现与谓语动词的性质相关。本文通过跨语言比较,认为'X'的隐现还与主语/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处所宾语的性质有关,具体与主语/宾语的自控度、处所宾语的复杂程度、处所宾语的定指度相关。文章也讨论了'X'的分化、读音及'动词+X+处所'结构的切分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X+处所” “X”隐现 处所宾语 自控度 复杂度 定指度
原文传递
《论衡》“动词+之+名词”结构分析
19
作者 谢文乾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113-114,共2页
"动词+之+名词"结构是古汉语语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其结构性质的判定与对"之"的功能认识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对《论衡》的语料分析表明,不论该结构里的动词是什么性质的,"之"都只能充当间接宾语,即该... "动词+之+名词"结构是古汉语语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其结构性质的判定与对"之"的功能认识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对《论衡》的语料分析表明,不论该结构里的动词是什么性质的,"之"都只能充当间接宾语,即该结构是一个"动·宾·宾"性质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衡》 “动词+之+名词” 结构性质
原文传递
论古日语「動詞+着」的结构特征和语法功能
20
作者 杨金萍 肖平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古日语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动词后续助动词「つ「」ぬ「」たり「」り」的形式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即动词的完成貌。然而,笔者在考察日本古典文献过程中却发现,「動詞+着」结构也是表示动词的完成状态的一种重要形式。有鉴于此,本文在提出... 古日语在通常情况下采用动词后续助动词「つ「」ぬ「」たり「」り」的形式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即动词的完成貌。然而,笔者在考察日本古典文献过程中却发现,「動詞+着」结构也是表示动词的完成状态的一种重要形式。有鉴于此,本文在提出动词完成貌结构中存在「動詞+着」结构的基础上,又从结构特点上将「動詞+着」结构分为三类,并通过与古汉语四种情况的"动词+着"结构进行比较,归纳出古日语「動詞+着」的结构特征和语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着” 完成貌 结构特征 动词特性 语法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