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十七年”红色文学改编连环画的国家认同建构研究 |
李元奇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十七年”时期河南电影放映员的职业困境与身份认同 |
宋谦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3
|
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论“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张志忠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4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身份认同表述 |
邹华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24
|
|
5
|
1950-196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解读者身份研究 |
纪海龙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权威”的出场——试论十七年文学批评中读者的实际功能和尴尬处境 |
徐勇
|
《景德镇高专学报》
|
2005 |
8
|
|
7
|
《文艺报》与“十七年”文学批评标准和模式的建构 |
魏宝涛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8
|
《文艺报》与“十七年”文学批评文体规范建构 |
魏宝涛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9
|
当代十七年文学颂歌话语的成因 |
杨方正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1999 |
0 |
|
10
|
“人民话语”与“十七年”文学的身份认同 |
戚学英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1
|
驯化与犹疑:建国后十七年经典化文学批评群体的身份认同 |
李松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2
|
转型的艰难与心灵的归化:“十七年文学”的政治认同问题 |
贺仲明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2002年《文艺争鸣》总目录 |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