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20世纪中国文学“原罪—救赎”母题的嬗变——试以《雷雨》、《骆驼祥子》、《施洗的河》为例
1
作者 陈佳冀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33-134,202,共3页
根源于基督教堕落神话的原罪与救赎观念在西方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完备的母题形式,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前30年里“原罪—救赎”母题是以与本土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相拒斥的状态呈现的,对《雷雨》、《骆驼祥子》这样较具代表性的文本加以分... 根源于基督教堕落神话的原罪与救赎观念在西方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完备的母题形式,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前30年里“原罪—救赎”母题是以与本土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相拒斥的状态呈现的,对《雷雨》、《骆驼祥子》这样较具代表性的文本加以分析,可以窥见这种呈现所孕育的艰辛与不易。经历50—70年代的延宕期以后,该母题重新复苏并有了很好的发展,90年代以《施洗的河》为代表,标志着它的逐步完善与渐趋成型。本文对这一母题嬗变过程的阐释与论证,也是对中国文学蓬勃的发展前景所寄予的某种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原罪-救赎”文化母题 拒斥 延宕 嬗变
下载PDF
牺牲与救赎:马拉默德笔下的犹太文化母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慧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美国籍犹太作家马拉默德以犹太人及其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犹太民族特征、深刻揭示犹太民族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长短篇小说。《创世纪》、《出埃及记》、《士师记》中的故事情节表明人只有经历苦难、自我牺牲,才能实现自... 美国籍犹太作家马拉默德以犹太人及其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犹太民族特征、深刻揭示犹太民族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长短篇小说。《创世纪》、《出埃及记》、《士师记》中的故事情节表明人只有经历苦难、自我牺牲,才能实现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我之死》、《账单》中的小人物甚至用生命来完成一生的救赎。究其原因,犹太人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使他们相信负罪——牺牲——救赎是亘古不变的命运程式,然而其救赎的最终结果却是拯救的虚妄。牺牲与救赎这样的犹太文化母题成为马拉默德创作的思想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默德 犹太文化 负罪 牺牲 虚妄
下载PDF
圣经文化母题的投影与民众精神的救赎——《礼拜二午睡时刻》试析
3
作者 何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46,共3页
优秀的作品往往有一个重大的文化母题或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比如曹禺《雷雨》可以视为脱胎于“俄狄浦斯”母题,余华《活着》的叙述模式很明显地借鉴了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礼拜二午睡时刻》也不例外。
关键词 文化 民众精神 午睡 礼拜 《一个人的遭遇》 投影 圣经
下载PDF
《雨王亨德森》的“负罪—救赎”母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白英丽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负罪—救赎”母题在《雨王亨德森》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主人公亨德森虽是一位百万富翁,但具有深深的失落和负罪之感。渴望救赎、寻找自我是亨德森最突出的意识,流浪与受难是他进行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亨德森历... 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负罪—救赎”母题在《雨王亨德森》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主人公亨德森虽是一位百万富翁,但具有深深的失落和负罪之感。渴望救赎、寻找自我是亨德森最突出的意识,流浪与受难是他进行自我救赎的独特方式。亨德森历尽了种种艰辛和危难之后,终于认识到只有依靠自我才能达到拯救的目的,因此他不再选择逃避而是重新回归美国社会,从亨德森身上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现代的救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王亨德森》 “负罪-赎”
下载PDF
西方魔幻小说英雄母题的宗教阐释——以《哈利·波特》为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红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4-88,共5页
宗教的价值在于为人们的信仰世界指明方向,《哈利·波特》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他的英雄母题叙事不仅与基督教原罪救赎思想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且也蕴含了诸多异教文化元素。在给读者带来神秘的... 宗教的价值在于为人们的信仰世界指明方向,《哈利·波特》作为西方"现代性的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他的英雄母题叙事不仅与基督教原罪救赎思想有密切的文化联系,而且也蕴含了诸多异教文化元素。在给读者带来神秘的阅读体验时,这部系列魔幻小说也给受到不断进步的物质文明的沉重压抑,纯粹宗教信仰意义的精神慰藉范式几乎失落的人类,重构了一个暂以使心灵得以栖息的宁静港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魔幻小说 英雄 原罪
下载PDF
“从形象中求解救”——论70后小说的救赎母题
6
作者 邓芳宁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4,共9页
一“救赎”源于基督教文化(《罗马书》6:15—18;《哥多林前书》1:30),兼有“拯救”和“赎罪”的涵义①。许慎《说文解字》训曰:“救,止也”,“赎,贸也”②。可见,作为现代汉语中“舶来品”的“救赎”一词精巧地融合了“救”与“赎”的... 一“救赎”源于基督教文化(《罗马书》6:15—18;《哥多林前书》1:30),兼有“拯救”和“赎罪”的涵义①。许慎《说文解字》训曰:“救,止也”,“赎,贸也”②。可见,作为现代汉语中“舶来品”的“救赎”一词精巧地融合了“救”与“赎”的本义和引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求解 形象 《说文解字》 《罗马书》 基督教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