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性”结合:大学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司新丽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5-90,共6页
大学应用文写作课程在高校处于认识上"边缘化"、使用上"陌生化"的尴尬境地,在师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态度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双性"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其改革提供了... 大学应用文写作课程在高校处于认识上"边缘化"、使用上"陌生化"的尴尬境地,在师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态度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双性"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范式,改革路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充分认识应用文写作课程重要性,提升其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开展跨学科合作,加大"专""通"结合的师资培训;编写突出工具性、兼具人文性的合适教材;课堂训练和职业实训并行,体现工具性特征;拓展教学内容,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人文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应用文写作 “双性” 教学模式改革
下载PDF
“双性”和谐 情理交融——例谈和融课堂的打造
2
作者 郁万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44,共2页
和融课堂追求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达成情与理交融。和融的构建,体现在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认知思辨、教师讲述分析、教材使用、情境设置、问题设计及课堂活动开展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 和融课堂 教学设计 “双性”和谐 情理交融
下载PDF
《红楼梦》人物的“双性同体”分析
3
作者 蒋雨彤 杨星月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双性同体”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争取女性权利和地位的重要理论之一,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该理论对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有着全新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都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于一体,具有“双... “双性同体”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争取女性权利和地位的重要理论之一,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该理论对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有着全新的意义。《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都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于一体,具有“双性同体”的特征,像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双性气质,体现了《红楼梦》“双性同体”人格建构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双性同体”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新时期的女性领导者与“双性管理”
4
作者 李艳征 《职业圈》 2007年第12S期18-19,共2页
在现代社会里,女性领导者在各个组织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知识型员工的兴起,和谐社会的提出,更加突出了女性领导者实施"双性"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 女性领导者 “双性”管理 学习型组织 知识型员工
下载PDF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云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艺术创造力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诗学理论 创造力问题 王安忆 女性自我 莎士比亚 自我实现
下载PDF
“双性同体”:唐宋词女性化文学品格的另一种阐释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晓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阿尼玛” 唐宋词 女性化
下载PDF
“双性同体”在影片《飘》中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明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8-119,共2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双重性格,给予了诸多评论。本文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理论,对主人公斯佳丽“双性同体”的影视形象进行逐层解读。主要阐述了影片中斯佳丽对婚姻和爱情的态...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双重性格,给予了诸多评论。本文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理论,对主人公斯佳丽“双性同体”的影视形象进行逐层解读。主要阐述了影片中斯佳丽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进一步描述了她在爱情方面执著而勇敢的追求以及在生活中的坚强和伟大。希望通过对斯佳丽双重属性的解读能给当前文学评论提供一些笔者的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爱情 人物性格 艰难友情
下载PDF
“双性同体”模式:作者-译者的新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耿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9-102,共4页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源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用它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原作者和译者之间关系演变的过程告诉我们,传统的基于"忠实"观指导下的原作者 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新的学科研...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源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用它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原作者和译者之间关系演变的过程告诉我们,传统的基于"忠实"观指导下的原作者 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新的学科研究范式指导重铸后的作者 译者的关系亦有其不合理之处。唯有提倡作者 译者间"双性同体"关系新模式,才能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模式 作者 译者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文学翻译
下载PDF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 被引量:9
9
作者 何亚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进一步说明20世纪确实是女性小说高度发展的时期。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神奇地穿越了近4个世纪、数代王朝这一事实,微妙地批评了男性强权社会的无情以及女性应享有的平等权利与同等智慧。按照伍尔夫的观点,女性要成为自己,首先决不能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压迫。她所主张的女性“成为自己”,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自主又开放的女性自我;这样一种自我既独立,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主人公由男到女的变性,集男女于一身,直到婚后她又可以写作,都清楚地说明伍尔夫是遵循她自己提出的“双性同体”这一写作理论的。伍尔夫运用“双性同体”这种隐喻的写作手法,借助奥兰多奇异的变性,以达到她对男权社会的斥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奥兰多》 “双性同体” 女性创作意识
下载PDF
《大海哪,大海》中的“双性同体”写作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智慧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8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写作策略 《大海哪 大海》 女性主义 道德困境 父权制社会 小说家 默多克
下载PDF
“双性同体”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小王子》两个汉译本为例
11
作者 王明亮 杜乐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4期16-19,共4页
“双性同体”视角强调译者需要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突破自身性别的束缚,灵活地在两种性别视角之间实现“无意识”转换。本文对《小王子》两位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说明译者需要恰当地凸显儿童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气质,... “双性同体”视角强调译者需要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突破自身性别的束缚,灵活地在两种性别视角之间实现“无意识”转换。本文对《小王子》两位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说明译者需要恰当地凸显儿童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气质,从而帮助儿童正确认识两性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小王子》 儿童文学
下载PDF
走向“双性同体”——关于当代中国女性写作发展历程的一种阐释
12
作者 吕君芳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3-28,共6页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 ,经过 2 0世纪 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 ,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中国 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双性同体” 思维方式 当代文学
下载PDF
伍尔夫和严歌苓笔下的“双性同体”解读——以《到灯塔去》和《白蛇》为例
13
作者 赵明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在《到灯塔去》和《白蛇》中,伍尔夫和严歌苓分别以女性视角写出了受时代影响的女性气质的被摧残和迷茫错乱。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严歌苓的《白蛇》都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双性心理"的女性给予关注,以超性别立场对同性恋... 在《到灯塔去》和《白蛇》中,伍尔夫和严歌苓分别以女性视角写出了受时代影响的女性气质的被摧残和迷茫错乱。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严歌苓的《白蛇》都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双性心理"的女性给予关注,以超性别立场对同性恋给予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白蛇》 “双性同体” 人性
下载PDF
耶利内克两部剧作中“双性同体”意识探析
14
作者 袁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6-38,共3页
论文立足于现代心理学,从女性主义批评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两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与《克拉拉.S的音乐悲剧》中所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细致分析,旨在通过对"双性同体&qu... 论文立足于现代心理学,从女性主义批评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两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与《克拉拉.S的音乐悲剧》中所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细致分析,旨在通过对"双性同体"意识的理论解读,重点探究其女主人公身上的"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从而深入发掘作家女性意识的写作特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剧作 “双性同体”
下载PDF
论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双性同体”思想
15
作者 姜玉平 《新余高专学报》 2009年第4期20-21,共2页
"双性同体"这一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思想,体现了远古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但由于父权制度的确立,"双性同体"思想逐渐从主流文化中隐退。然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心理学家荣格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揭示人身上... "双性同体"这一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思想,体现了远古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但由于父权制度的确立,"双性同体"思想逐渐从主流文化中隐退。然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心理学家荣格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揭示人身上的"双性"倾向,使这一思想再次引起学界尤其是女性主义者的注目。通过对两人"双性同体"思想进行归纳,揭示了他们对这一思想的贡献,并对两人的思想进行比较,指出了他们在这一思想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荣格 “双性同体” 思想
下载PDF
奥茨《奇境》中的“双性同体”意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院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8,共4页
奥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小说家。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奇境》中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尝试了理想的创作状态:“双性同体”。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小说叙述视角、双重文本和叙述语言三方面探... 奥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小说家。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奇境》中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尝试了理想的创作状态:“双性同体”。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小说叙述视角、双重文本和叙述语言三方面探讨作家的这种“双性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奇境》 奥茨
下载PDF
『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乐诗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5-91,共7页
『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周乐诗1“双性同体”(androgyny)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尽管在女性主义批评界内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彼此之间不乏矛盾和歧异之处,但却都普遍引... 『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周乐诗1“双性同体”(androgyny)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尽管在女性主义批评界内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彼此之间不乏矛盾和歧异之处,但却都普遍引入了这一概念,并且都将它作为一种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神话思维 女性主义批评 弗吉尼亚·伍尔夫 性别差异 原始思维 性别意识 性别角色 男性中心 神话原型
下载PDF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嬗变
18
作者 戚珊珊 高卫红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2-54,共3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公认的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鼻祖,她艺术思想体系中最具争议和最重要的莫过于她的"双性同体"说。从伍尔夫创作的《自己的一间屋》《奥兰多》到《三枚旧金币》可以看出她"双性同体"观...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公认的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鼻祖,她艺术思想体系中最具争议和最重要的莫过于她的"双性同体"说。从伍尔夫创作的《自己的一间屋》《奥兰多》到《三枚旧金币》可以看出她"双性同体"观的嬗变,她的思想由保守转向激进,对两性的态度由温和转向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双性同体” 极致体现 嬗变
下载PDF
从“双性同体”视角看《简爱》的中译本
19
作者 吴林 彭利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但由于女性主义者过分强调女性身份、过分彰显女性地位,使得翻译中出现了新的二元对立,针对这一情形,学者们提出了"双性视角"这一概念用以解构二元对立。以《简爱...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但由于女性主义者过分强调女性身份、过分彰显女性地位,使得翻译中出现了新的二元对立,针对这一情形,学者们提出了"双性视角"这一概念用以解构二元对立。以《简爱》的男性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双性视角的可能性以及实现"双性同体"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视角 “双性同体” 《简爱》
下载PDF
宋词“双性同体”创作模式探微
20
作者 曹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X期50-51,共2页
宋词在创作中普遍采用"男子而作闺音"的"双性同体"创作模式,即词的创作者是男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是女性,男性代女性立言,展现女性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创作模式为宋词赢得了一代文学的美誉。笔者试图... 宋词在创作中普遍采用"男子而作闺音"的"双性同体"创作模式,即词的创作者是男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是女性,男性代女性立言,展现女性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创作模式为宋词赢得了一代文学的美誉。笔者试图找出宋词采用"双性同体"创作模式的内在因由,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创作模式给宋词带来的艺术魅力,作为其当选为一代文学之代表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双性同体” 创作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