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性同体”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小王子》两个汉译本为例
1
作者 王明亮 杜乐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4期16-19,共4页
“双性同体”视角强调译者需要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突破自身性别的束缚,灵活地在两种性别视角之间实现“无意识”转换。本文对《小王子》两位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说明译者需要恰当地凸显儿童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气质,... “双性同体”视角强调译者需要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突破自身性别的束缚,灵活地在两种性别视角之间实现“无意识”转换。本文对《小王子》两位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说明译者需要恰当地凸显儿童文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气质,从而帮助儿童正确认识两性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小王子》 儿童文学
下载PDF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云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艺术创造力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诗学理论 创造力问题 王安忆 女性自我 莎士比亚 自我实现
下载PDF
“双性同体”:唐宋词女性化文学品格的另一种阐释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骊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阿尼玛” 唐宋词 女性化
下载PDF
“双性同体”在影片《飘》中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明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8-119,共2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双重性格,给予了诸多评论。本文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理论,对主人公斯佳丽“双性同体”的影视形象进行逐层解读。主要阐述了影片中斯佳丽对婚姻和爱情的态...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双重性格,给予了诸多评论。本文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所倡导的“双性同体”理论,对主人公斯佳丽“双性同体”的影视形象进行逐层解读。主要阐述了影片中斯佳丽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进一步描述了她在爱情方面执著而勇敢的追求以及在生活中的坚强和伟大。希望通过对斯佳丽双重属性的解读能给当前文学评论提供一些笔者的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爱情 人物性格 艰难友情
下载PDF
“双性同体”模式:作者-译者的新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耿强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9-102,共4页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源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用它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原作者和译者之间关系演变的过程告诉我们,传统的基于"忠实"观指导下的原作者 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新的学科研...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源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用它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原作者和译者之间关系演变的过程告诉我们,传统的基于"忠实"观指导下的原作者 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新的学科研究范式指导重铸后的作者 译者的关系亦有其不合理之处。唯有提倡作者 译者间"双性同体"关系新模式,才能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模式 作者 译者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文学翻译
下载PDF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 被引量:9
6
作者 何亚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进一步说明20世纪确实是女性小说高度发展的时期。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神奇地穿越了近4个世纪、数代王朝这一事实,微妙地批评了男性强权社会的无情以及女性应享有的平等权利与同等智慧。按照伍尔夫的观点,女性要成为自己,首先决不能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压迫。她所主张的女性“成为自己”,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自主又开放的女性自我;这样一种自我既独立,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主人公由男到女的变性,集男女于一身,直到婚后她又可以写作,都清楚地说明伍尔夫是遵循她自己提出的“双性同体”这一写作理论的。伍尔夫运用“双性同体”这种隐喻的写作手法,借助奥兰多奇异的变性,以达到她对男权社会的斥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奥兰多》 “双性同体” 女性创作意识
下载PDF
《大海哪,大海》中的“双性同体”写作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智慧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8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写作策略 《大海哪 大海》 女性主义 道德困境 父权制社会 小说家 默多克
下载PDF
走向“双性同体”——关于当代中国女性写作发展历程的一种阐释
8
作者 吕君芳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3-28,共6页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 ,经过 2 0世纪 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 ,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中国 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双性同体” 思维方式 当代文学
下载PDF
论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双性同体”思想
9
作者 姜玉平 《新余高专学报》 2009年第4期20-21,共2页
"双性同体"这一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思想,体现了远古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但由于父权制度的确立,"双性同体"思想逐渐从主流文化中隐退。然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心理学家荣格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揭示人身上... "双性同体"这一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思想,体现了远古人类朴素的性别平等意识。但由于父权制度的确立,"双性同体"思想逐渐从主流文化中隐退。然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心理学家荣格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揭示人身上的"双性"倾向,使这一思想再次引起学界尤其是女性主义者的注目。通过对两人"双性同体"思想进行归纳,揭示了他们对这一思想的贡献,并对两人的思想进行比较,指出了他们在这一思想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荣格 “双性同体” 思想
下载PDF
耶利内克两部剧作中“双性同体”意识探析
10
作者 袁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6-38,共3页
论文立足于现代心理学,从女性主义批评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两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与《克拉拉.S的音乐悲剧》中所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细致分析,旨在通过对"双性同体&qu... 论文立足于现代心理学,从女性主义批评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两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与《克拉拉.S的音乐悲剧》中所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细致分析,旨在通过对"双性同体"意识的理论解读,重点探究其女主人公身上的"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从而深入发掘作家女性意识的写作特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剧作 “双性同体”
下载PDF
奥茨《奇境》中的“双性同体”意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院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8,共4页
奥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小说家。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奇境》中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尝试了理想的创作状态:“双性同体”。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小说叙述视角、双重文本和叙述语言三方面探... 奥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小说家。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奇境》中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尝试了理想的创作状态:“双性同体”。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小说叙述视角、双重文本和叙述语言三方面探讨作家的这种“双性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奇境》 奥茨
下载PDF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嬗变
12
作者 戚珊珊 高卫红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2-54,共3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公认的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鼻祖,她艺术思想体系中最具争议和最重要的莫过于她的"双性同体"说。从伍尔夫创作的《自己的一间屋》《奥兰多》到《三枚旧金币》可以看出她"双性同体"观...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公认的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鼻祖,她艺术思想体系中最具争议和最重要的莫过于她的"双性同体"说。从伍尔夫创作的《自己的一间屋》《奥兰多》到《三枚旧金币》可以看出她"双性同体"观的嬗变,她的思想由保守转向激进,对两性的态度由温和转向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双性同体” 极致 嬗变
下载PDF
从“双性同体”视角看《简爱》的中译本
13
作者 吴林 彭利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但由于女性主义者过分强调女性身份、过分彰显女性地位,使得翻译中出现了新的二元对立,针对这一情形,学者们提出了"双性视角"这一概念用以解构二元对立。以《简爱...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但由于女性主义者过分强调女性身份、过分彰显女性地位,使得翻译中出现了新的二元对立,针对这一情形,学者们提出了"双性视角"这一概念用以解构二元对立。以《简爱》的男性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双性视角的可能性以及实现"双性同体"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视角 “双性同体” 《简爱》
下载PDF
宋词“双性同体”创作模式探微
14
作者 曹翠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X期50-51,共2页
宋词在创作中普遍采用"男子而作闺音"的"双性同体"创作模式,即词的创作者是男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是女性,男性代女性立言,展现女性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创作模式为宋词赢得了一代文学的美誉。笔者试图... 宋词在创作中普遍采用"男子而作闺音"的"双性同体"创作模式,即词的创作者是男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是女性,男性代女性立言,展现女性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创作模式为宋词赢得了一代文学的美誉。笔者试图找出宋词采用"双性同体"创作模式的内在因由,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创作模式给宋词带来的艺术魅力,作为其当选为一代文学之代表的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双性同体” 创作模式
下载PDF
马维尔的诗歌《花园》中的“双性同体”意识
15
作者 王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他的诗歌在国内至今仍少有人问津。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游历经历、深沉的玄学禀赋使得他的诗歌扑朔迷离,令人望而生畏。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花园》这首诗解读的基础上...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他的诗歌在国内至今仍少有人问津。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游历经历、深沉的玄学禀赋使得他的诗歌扑朔迷离,令人望而生畏。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花园》这首诗解读的基础上,从在创造夏娃之前的亚当是"双性同体"的观念入手,给出了这首诗的另一类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维尔 “花园境界” “双性同体”
下载PDF
伍尔夫和严歌苓笔下的“双性同体”解读——以《到灯塔去》和《白蛇》为例
16
作者 赵明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在《到灯塔去》和《白蛇》中,伍尔夫和严歌苓分别以女性视角写出了受时代影响的女性气质的被摧残和迷茫错乱。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严歌苓的《白蛇》都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双性心理"的女性给予关注,以超性别立场对同性恋... 在《到灯塔去》和《白蛇》中,伍尔夫和严歌苓分别以女性视角写出了受时代影响的女性气质的被摧残和迷茫错乱。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严歌苓的《白蛇》都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双性心理"的女性给予关注,以超性别立场对同性恋给予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白蛇》 “双性同体” 人性
下载PDF
走出女性的“荒原”:《美狄亚》与《呼啸山庄》之“双性同体”研究
17
作者 侯梦汐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9-83,共5页
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考察《美狄亚》与《呼啸山庄》两部作品,其印证的前提源于美狄亚和“疯女人”希刺克厉夫身处被边缘化的女性“他者”困境。“双性同体”不仅指涉了主人公的形象气质,而且凸显着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受... 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考察《美狄亚》与《呼啸山庄》两部作品,其印证的前提源于美狄亚和“疯女人”希刺克厉夫身处被边缘化的女性“他者”困境。“双性同体”不仅指涉了主人公的形象气质,而且凸显着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受压抑的现实境遇中的写作风格,以超性别的心态与立场创造了相较《美狄亚》更为开放包容的两性关系,走出女性的“荒原”,通向两性和谐的美学建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狄亚》 《呼啸山庄》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下载PDF
简析“双性同体”思想流变及文化意蕴
18
作者 刘文奇 《章回小说(中下)》 2018年第24期0062-0062,共1页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双性同体”观点,首次突破传统的性别对峙局面,为女性作家主体地位的确立做了贡献。“双性同体”独特处在于,将原本是生物学、未成体系的观点,上升为理论,并认为是人的生存及文学创作的理想境界,赋予...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双性同体”观点,首次突破传统的性别对峙局面,为女性作家主体地位的确立做了贡献。“双性同体”独特处在于,将原本是生物学、未成体系的观点,上升为理论,并认为是人的生存及文学创作的理想境界,赋予其文学和哲学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同体” 伍尔夫 文化意蕴 思想流变
下载PDF
“双性同体”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蕴涵 被引量:8
19
作者 冷东 《文艺争鸣》 CSSCI 1999年第5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文化蕴涵 历史演变 性别意识 双性和谐 双性 性别角色 双性文化 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作者—译者的新关系—“双性同体”模式 被引量:11
20
作者 耿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63-175,共13页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用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在回顾了原作者和译者间关系演变过程后,指出传统的基于“忠实”观念指导下的原作者/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以新的学科研究范式...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用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在回顾了原作者和译者间关系演变过程后,指出传统的基于“忠实”观念指导下的原作者/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以新的学科研究范式指导重铸后的作者/译者的关系亦有其不合理之处。只有提倡“双性同体”的作者/译者新关系才能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女性主义批评 “双性同体”理论 性别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