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意识”问题与美国黑人的身份建构 被引量:6
1
作者 骆洪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4,共6页
二十世纪的美国黑人小说反映了作家们的"双重意识"以及他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他们对身份的探讨呈现出三种倾向:一是"融入"思想,希望被白人主流社会接纳;二是强调其"黑人性",激发种族自豪感、增... 二十世纪的美国黑人小说反映了作家们的"双重意识"以及他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他们对身份的探讨呈现出三种倾向:一是"融入"思想,希望被白人主流社会接纳;二是强调其"黑人性",激发种族自豪感、增强种族凝聚力,与白人种族主义分庭抗争;三是建构其美国人的身份,同时强调其黑人性。这些倾向也是广大美国黑人寻找文化身份时的心理写照。文化身份具有客观、本质的特性的同时又具有主观、建构的特点。双重意识问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的文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以及个人经历的变化,美国黑人作家对文化身份的思考也会随之出现差异或者由差异走向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意识” 美国黑人小说 文化身份 建构 倾向
下载PDF
伯明翰学派“双重意识”表征政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威华 伏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3,共7页
斯图亚特·霍尔和保罗·吉罗伊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为伯明翰学派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双重意识"表征政治是其思想中最重要的内核。本文以"双重意识"为主题,以他们独特的文化身份认知... 斯图亚特·霍尔和保罗·吉罗伊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为伯明翰学派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双重意识"表征政治是其思想中最重要的内核。本文以"双重意识"为主题,以他们独特的文化身份认知为底色,深入考察该理论研究缘起和流变,着力阐释"双重意识"蕴含的丰富内核,为思考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话语空间,突显它对后殖民文学和文化理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政治 “双重意识” 双重刻写 熟悉的陌生人 “黑色大西洋” 后殖民文学
原文传递
流散与文化生产
3
作者 何卫华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在21世纪,流散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流散研究同样随之成为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但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缘起、发展和理论脉络还缺乏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结合萨夫兰、杜洛连和吉尔罗伊等理论家的相关论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 在21世纪,流散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现象,流散研究同样随之成为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但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缘起、发展和理论脉络还缺乏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结合萨夫兰、杜洛连和吉尔罗伊等理论家的相关论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流散进行了探讨:首先,依据流散者的意愿、地区和流散原因等因素,流散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但不管就何种类型而言,流散者与故土家园的联系、族群意识和流散者相互间的团结都是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其次,跨疆域的流动意味着更为宏阔的视野,对处于非此亦非彼的中间状态的流散者而言,他们往往更能接受一种反本质主义的身份观;最后,流散同样意味着一种文化生产方式,其代表的独特视角、经历和政治立场都将成为跨国性文化生产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身份 “双重意识” 文化生产 政治
下载PDF
贝娄作品对城市文化的批判
4
作者 赵秀兰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和纽约代表着二战之后美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小说中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现实与理想和他者取向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对立反映了贝娄对后工业社会城市文化的批判和贝娄的"双重意识",折... 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和纽约代表着二战之后美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小说中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现实与理想和他者取向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对立反映了贝娄对后工业社会城市文化的批判和贝娄的"双重意识",折射出贝娄超验人性的诉求及其思想的矛盾性。文章指出,贝娄作品重在呈现人物的思想意识,但贝娄将人物的心理投射在客观环境,用象征手法通过故事背景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营造氛围,使外部世界描写和人物心理揭示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人性本善的美好信念和对城市文化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功利主义 “双重意识” 精神自足
下载PDF
乡愁、华语文学与中华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小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84,共6页
乡愁是海外华人的离散生存方式所产生的心理需求和情结,不同的乡愁书写个案都是书写者对自身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在地回应"。历史感、文化记忆、生存的具体性以及对未来图景的想象都是华人离散族裔自我认同建构不可或缺的... 乡愁是海外华人的离散生存方式所产生的心理需求和情结,不同的乡愁书写个案都是书写者对自身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在地回应"。历史感、文化记忆、生存的具体性以及对未来图景的想象都是华人离散族裔自我认同建构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不断展开的多元文化的对话与协商过程中,在文化乡愁与思想游牧之间,在离散与聚合之间,中华文化或中华性完全有可能创造性地转化成为一种不竭的文学想象与思想动力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写作 华语语系文学 “双重意识” 中华性
原文传递
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身份解析
6
作者 吴虹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38,共2页
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在反映作家"双重意识"的同时,也在传达他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本文对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身份进行解析,指出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黑人作家们的创作及其创作出来的主人公们渐渐走出了"双重意... 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在反映作家"双重意识"的同时,也在传达他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本文对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身份进行解析,指出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黑人作家们的创作及其创作出来的主人公们渐渐走出了"双重意识"的误区,观念上已经变成"我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倾向,并以这个为定位开始人生奋斗。而作家的双重意识,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小说 “双重意识” 建构 文化身份 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