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导》周报对“反赤”风潮的回击与国民革命动员
1
作者 刘会军 张恒 《传媒》 CSSCI 2024年第8期84-86,共3页
五卅运动前后,“反赤”风潮兴起。《向导》周报对此强烈回击,力促革命动员,通过鲜活实例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倒行逆施公诸于众,以此深刻剖析“反赤”本质,消解“反赤”动力。《向导》通过大力宣传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政治现状与... 五卅运动前后,“反赤”风潮兴起。《向导》周报对此强烈回击,力促革命动员,通过鲜活实例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倒行逆施公诸于众,以此深刻剖析“反赤”本质,消解“反赤”动力。《向导》通过大力宣传军阀勾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政治现状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任务以彰显革命斗争的正义性与解放性,进而达到强固思想战线、开展革命动员的政治效果。这一过程所蕴生出的革命认知及话语体系在宣传动员中得到广泛认同与传播,可谓大革命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化” “反赤” 《向导》周报 国民革命动员
下载PDF
从“反儿童”到“向儿童”: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视角转向
2
作者 邱学青 步宁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
在角色游戏中,有的教师忽视儿童游戏兴趣与需求,从成人视角出发组织游戏活动,视为“反儿童”现象,表现在游戏材料提供、游戏情节指导和游戏规则制订等方面。“反儿童”现象与教师不彻底的儿童观、不到位的游戏观以及曲折发展的游戏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有的教师忽视儿童游戏兴趣与需求,从成人视角出发组织游戏活动,视为“反儿童”现象,表现在游戏材料提供、游戏情节指导和游戏规则制订等方面。“反儿童”现象与教师不彻底的儿童观、不到位的游戏观以及曲折发展的游戏指导能力息息相关。唯有实现从“反儿童”到“向儿童”视角的转变,才能不断减少“反儿童”现象的发生。具体包括:首先,让儿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其次,对儿童的成长状态抱以求真态度,不夸大、不缩小儿童的真实发展情况;最后,注重儿童游戏体验与深度学习,明确游戏目的是儿童的经验生长而非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儿童” “向儿童” 角色游戏 教师指导
下载PDF
教师“反教育行为”:概念释义、问题检视与治理方略
3
作者 史吉海 史华楠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5期70-80,共11页
教师“反教育行为”是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种远离教育本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的偏差与失范行为。教师“反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失真、失当、失误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角色异化、社... 教师“反教育行为”是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种远离教育本质、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的偏差与失范行为。教师“反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失真、失当、失误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角色异化、社会责任意识缺失、教育本来面目被改写、正常师生关系被扭曲。对教师“反教育行为”进行纠偏和校正,是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教师“反教育行为”的治理在治理理念上应坚持立德树人,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在治理向度上应从教师“反教育行为”的成因发掘中寻求新视角,从“促进教育回归本质”的价值认同中找寻因变量,从“多元共治”模式的建构中探索契合点;在治理进路上应从“有效性治理”中细化目标定位,从“协同性治理”中调配主体合作,从“复杂性治理”中加强统筹互动;在治理策略上应以“元治理”“自组织”“参与式”“法治化”运行机制为依托,着力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这既是对传统单一治理方式的理论突破,也是对教师“反教育行为”治理“中国道路”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反教育行为” 教师角色异化 回归教育本质 立德树人 多元共治
下载PDF
分屏的视界:桌面电影的“反电影”叙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灿 《视听》 2024年第6期12-16,共5页
桌面电影弱化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它利用自身“反电影”特性将传统叙事模式进行解构重建。电影画面的分屏模式加深了观众的情境代入和情感体验,让观众与屏幕内人物产生互文性。其特有构图的局限性,又为演员创造了一种原生态的表演环境... 桌面电影弱化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它利用自身“反电影”特性将传统叙事模式进行解构重建。电影画面的分屏模式加深了观众的情境代入和情感体验,让观众与屏幕内人物产生互文性。其特有构图的局限性,又为演员创造了一种原生态的表演环境,创新性地带动了观众的情绪,使观众与电影人物形成虚实空间对话。开拓性质的光标调度手段,丰富了传统电影的叙事策略,拓展了悬疑类电影的解谜路径。桌面电影中互联网与人交互的特征,成为电影叙事中的一个变量,具有一定的先锋性质,并不断推动着电影语言、电影叙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面电影 “反电影” 跨媒介叙事
下载PDF
日本推动对华“反经济胁迫”议题的研究——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为例
5
作者 周生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共14页
近年来,随着大国博弈加剧和中日实力差距不断扩大,日本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对其国家安全利益造成“威胁”,并将使地区秩序朝向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需要通过与美国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塑造新的规则、规范来限制中国。在此背景下,... 近年来,随着大国博弈加剧和中日实力差距不断扩大,日本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对其国家安全利益造成“威胁”,并将使地区秩序朝向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需要通过与美国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塑造新的规则、规范来限制中国。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对华“反经济胁迫”议题成为日本规锁中国的新抓手。2023年8月,日本在强推核污染水排海遭到中国反制后,立刻利用“反经济胁迫”议题进行对抗,意欲向国内外展示该议题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转嫁自身危机。然而,日本对于“反经济胁迫”议题的认知以及推动具有明显的工具主义和双重标准,实质上是为打压异己、维护以美国为核心的霸权秩序,背离了真正的多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 “经济胁迫” “反经济胁迫”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反”与“通”:现代文明视域下的中国文论何以可能
6
作者 刘金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文论如何古今贯通、中西互鉴,如何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而形成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下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选题和方向。基于文化研究和关...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文论如何古今贯通、中西互鉴,如何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而形成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下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选题和方向。基于文化研究和关键词研究方法,现代文明视域下的中国文论可以从“反”与“通”的角度凸显自身的学术贡献和应用价值。中国文论历史流变的三个“元”关键——人学视域、反者道动、意在言外为其当下建设提供了通晓、通变与通达的学理基础。通过将学术精神和工具理性结合,将人文精神和学术伦理结合,中国文论可以在回答现实世界是什么,学者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当下应该做什么等中国实践性问题方面提出传统坚守、文明转化、理论通达、方法转向、中外互鉴等方面的可能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中国文论 “反”(返) “通”
下载PDF
边缘与中心:当代汉语诗歌写作的双向流动——以“反克诗群”为例
7
作者 江少英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48-153,共6页
汉语诗歌写作的文化中心,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现代标准汉语的创作,闽地的“反克诗群”受地域因素影响,显现出边缘的写作境域。作为先锋诗歌群体,“反克诗群”具有民间刊物的性质,他们营造私语语境,带有先锋的实验性,“边缘性”是其必... 汉语诗歌写作的文化中心,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现代标准汉语的创作,闽地的“反克诗群”受地域因素影响,显现出边缘的写作境域。作为先锋诗歌群体,“反克诗群”具有民间刊物的性质,他们营造私语语境,带有先锋的实验性,“边缘性”是其必然的文化境况。“中心”与“边缘”并非绝对永恒,“中心”与“边缘”具有双向的流动性,“边缘性”的“反克诗群”也丰富了现代汉诗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克诗群” 边缘性 先锋性 私语语境
下载PDF
青年“反劳动”现象的“困”与“解”
8
作者 宋吉玲 米艺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5-50,共6页
近年来“内卷”“躺平”“摆烂”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表征了青年群体以厌倦劳动为状态的集体焦虑、以逃避劳动为表现的软性抵抗和以拒绝劳动为选择的消极对抗等“反劳动”现象。形成“反劳动”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消费主义消解青年... 近年来“内卷”“躺平”“摆烂”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表征了青年群体以厌倦劳动为状态的集体焦虑、以逃避劳动为表现的软性抵抗和以拒绝劳动为选择的消极对抗等“反劳动”现象。形成“反劳动”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消费主义消解青年劳动价值认同,社会转型过程复杂加剧青年劳动困境,家庭劳动教育不力引发青年劳动误区,自我认知偏差弱化青年自我劳动认同等。破解青年“反劳动”问题,必须直面青年一代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筑牢青年劳动价值认同,以健康和谐的劳动环境保障青年劳动发展权益,以崇尚劳动的家庭教育凝聚青年劳动教育合力,以知行合一的自我教育强化青年劳动主体认同,进而实现青年劳动观念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劳动 “反劳动” 劳动观
下载PDF
台湾地区对“反渗透法”的司法援引、适用及其影响
9
作者 王鹤亭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2期81-92,共12页
台湾地区强力通过的“反渗透法”已成为民进党当局全面阻碍两岸民间交流、恐吓台湾地区民众及打压选举竞争对手的“法律工具”,对“反渗透法”的司法援引与适用也成为民进党当局制造“执政优势”“寒蝉效应”和“绿色恐怖”的重要手段... 台湾地区强力通过的“反渗透法”已成为民进党当局全面阻碍两岸民间交流、恐吓台湾地区民众及打压选举竞争对手的“法律工具”,对“反渗透法”的司法援引与适用也成为民进党当局制造“执政优势”“寒蝉效应”和“绿色恐怖”的重要手段。相关案例大致可以分为涉案自然人引用、“法院”参考援引、“法院”裁定援引、“法院”判决适用等4种类型,司法裁判对“反渗透法”的援引和适用既是对条文空白授权及执行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认可,也体现了类推适用和扩张解释的逻辑。司法裁判将“受内地资助、委托或指示”作为违反“反渗透法”的构成要件,但又无视当事人主观意图和行为的客观效果,缺乏关于“实质控制力”的证据与论证。台湾地区对“反渗透法”的援引与适用违背法治原则、侵害人权自由,对两岸融合发展氛围、岛内民主机制运行环境和政治文化生态演进,以及台湾地区民众正当利益表达等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反渗透法” 援引与适用 司法裁判
下载PDF
祛魅与消解:“反劳动”文化侵蚀青年劳动精神的审思
10
作者 李苏 潘金刚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82-90,共9页
“反劳动”文化是当代青年面对内卷化的社会压力对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产生认识偏差,进而选择逃避劳动的态度与行为的文化现象,它映射出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同焦虑和劳动价值观偏离,严重挫伤了青年的劳动热情。“反劳动”文化掀起了集... “反劳动”文化是当代青年面对内卷化的社会压力对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产生认识偏差,进而选择逃避劳动的态度与行为的文化现象,它映射出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同焦虑和劳动价值观偏离,严重挫伤了青年的劳动热情。“反劳动”文化掀起了集体性的网络狂欢,对劳动正义的破坏、对过度竞争的抵抗、对群体狂欢的沉迷是其产生的原因,以“反内卷”为表征的“消极抵抗”、以“泛娱乐”为表征的“及时行乐”、以“泛怀疑”为表征的“质疑嘲讽”是青年群体在新型劳动环境下表达内心焦虑的主要方式。我们要从社会、媒体、学校、青年四个层面消解“反劳动”文化对青年劳动精神的侵蚀作用,大力营造“劳动幸福”的社会氛围,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年真正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劳动”文化 劳动精神 青年亚文化 资本逻辑
下载PDF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反哺”机制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李奎龙 王文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3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发展,半导体技术及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半导体器件物理”是半导体科学和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如何建立理论与实际、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前沿相...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新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发展,半导体技术及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半导体器件物理”是半导体科学和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如何建立理论与实际、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的纽带显得愈发迫切。针对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建立了科研对教学、学生对教师、个人对国家的“反哺”路径,逐步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重基础与前沿、科教相得益彰”的全新教学模式,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该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将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指导和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器件物理 “反哺”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孙频小说中的“反母性”书写——以小说集《疼》《盐》《裂》为例
12
作者 胡龙雨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3期4-6,共3页
孙频的三部中篇小说集《疼》《盐》《裂》中不乏母亲形象的书写,以母性意识为关照点能够发现孙频笔下母性的书写与传统母性意识的塑造相悖。多数情况下,母亲们的母性本能是淡漠扭曲的,究其原因,一是巨大的生存压力所迫;二是母亲们独立... 孙频的三部中篇小说集《疼》《盐》《裂》中不乏母亲形象的书写,以母性意识为关照点能够发现孙频笔下母性的书写与传统母性意识的塑造相悖。多数情况下,母亲们的母性本能是淡漠扭曲的,究其原因,一是巨大的生存压力所迫;二是母亲们独立精神的严重缺失。从文学史发展进程来看,孙频的“反母性”书写受到新时期女作家作品的影响,有所继承与发扬。在80后写作中,也显示出严肃的态度,为当代文学贡献了更加多元的母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频 小说集 母性意识 “反母性”
下载PDF
浅谈高校思政课“反翻转”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与配套机制
13
作者 邹平林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2期0111-0114,共4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政课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任务重而课时少”“教师‘满堂灌’而师生互动少”等问题,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但由于思政课自...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政课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任务重而课时少”“教师‘满堂灌’而师生互动少”等问题,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但由于思政课自身的特殊性,当其运用“翻转课堂”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本教学团队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反翻转”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学流程的合理再造,在有效整合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各自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扬弃了这两教学模式各自的弊端与不足。为了引起学界同仁对“反翻转”教学模式的关注与讨论,我们愿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与配套机制进行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反翻转”教学模式 基本流程 配套机制
下载PDF
从“反服贸”、“反课纲”运动透析台湾公民教育困局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家新 张宝蓉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9,共7页
台湾青年群体在"反服贸"、"反课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本土意识彰显,身份认同混乱"、"关切社会事务,心态视野褊狭"、"民主意识张扬,民主素养低落"、"政治参与扩大,政治信念模糊&... 台湾青年群体在"反服贸"、"反课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本土意识彰显,身份认同混乱"、"关切社会事务,心态视野褊狭"、"民主意识张扬,民主素养低落"、"政治参与扩大,政治信念模糊"、"擅长公共动员,欠缺公民理性"等特质反映了当代台湾公民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局,其主要源于"台湾主体性"、"小确幸思潮"、"民粹化政治"等对公民教育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为妥善应对台湾公民教育困局对两岸关系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大陆应进一步加强台湾公民教育的研究,完善两岸公民教育交流合作机制,进而不断改进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公民教育 “反服贸”运动 “反课纲”运动
下载PDF
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沈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8例中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分成对照组54例... 目的:探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中风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08例中风患者作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分成对照组54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采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手段治疗,治疗组基于“反阿是穴”取穴理论,采用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手段治疗,治疗5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结果:治疗5周后治疗组SCI、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周后治疗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对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采用基于“反阿是穴”理论针刺联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使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症状有效改善,明显使其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阿是穴”理论针刺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 中风 上肢肌张力
下载PDF
当代文化思潮中的“反智主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樊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9,共6页
"反智主义"是一种怀疑、反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思潮。当代"反智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传统的专制主义是滋生"反智主义"的政治根源;现代革命的民粹主义思潮也具有鲜明的"反智"色彩;"... "反智主义"是一种怀疑、反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思潮。当代"反智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传统的专制主义是滋生"反智主义"的政治根源;现代革命的民粹主义思潮也具有鲜明的"反智"色彩;"文革"更是"反智主义"登峰造极的混乱时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1980年代知识分子物质生活水平的贫困、1990年代全社会世俗化思潮的高涨以及"后现代""反文化"思潮的逐渐流行,都使得"反智主义"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另一方面,知识分子阵营中的"反智主义"与社会上"无知者无畏"心态的交汇对于知识异化、知识分子庸俗化的激烈批判显然具有警世意义。在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年代里,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异化必然导致人文精神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智主义” “反文化” 世俗化 知识分子问题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新一轮身份“漩涡”——兼谈“反民族主义”与“反欧洲中心主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景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20,共6页
比较文学在其一个多世纪的学科发展历程中,似乎始终摆脱不了其身份“漩涡”。时至今日,在各种“后”学冲击下,又陷入了更深一层的漩涡中心——“反欧洲中心”和“反民族主义”。这用两个公式可以概括: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全球化多元文化... 比较文学在其一个多世纪的学科发展历程中,似乎始终摆脱不了其身份“漩涡”。时至今日,在各种“后”学冲击下,又陷入了更深一层的漩涡中心——“反欧洲中心”和“反民族主义”。这用两个公式可以概括: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全球化多元文化=反欧洲中心主义+反民族主义。但实际存在的问题远比人为的完美逻辑复杂得多,因为不管是欧洲中心主义,还是民族主义,都携带着太多的历史内容,二者也并非处在完全对立而又对等的位置上。倘若跳出形而上的二分对立观,就不难发现,作为客观历史存在的欧洲中心同作为各种显性或隐性帝国主义意识的欧洲中心主义,就如同作为客观历史存在的民族主义生存权同作为惟我独尊的狭隘民族主义信念一样,是应当给予区分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应当多些亦此亦彼的辩证思考方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身份“旋涡” “反民族主义” “反欧洲中心”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试析部分台湾民众的“反中”情绪——一种怨恨情绪的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惠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4,共7页
近年来三个主要因素使得台湾日趋成为一个"怨恨的社会",即台湾社会变化带来的利益分化和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相对剥夺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伤害"和"比较"以及"省籍-族群"、国家认同议题等的操... 近年来三个主要因素使得台湾日趋成为一个"怨恨的社会",即台湾社会变化带来的利益分化和一些社会群体的利益相对剥夺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伤害"和"比较"以及"省籍-族群"、国家认同议题等的操弄。由于两岸之间的特殊关系,台湾社会的内部怨恨情绪很容易转化成外部怨恨情绪,亦即把怨恨的对象导向中国大陆,致使部分台湾民众的"反中"情绪不断高涨。概括起来,部分台湾民众的"反中"情绪具有归因于两岸的紧密联结、"恐中"心态下的集体焦虑及"台湾主体意识"上扬等三个主要意涵。部分台湾民众的"反中"情绪成为破坏台湾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怨恨动员下的"反中"民粹主义泛滥,并导致两岸之间难以建立互信与合作的关系,甚至为两岸冲突埋下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中”情绪 怨恨情绪 “反中”民粹主义
下载PDF
“反冒进”与批判“反冒进”:胡乔木的经历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成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1956年至1958年间发生的"反冒进"和批判"反冒进",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向"左"转折的一个拐点。胡乔木晚年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对这段历史作了深刻反思。这种深刻认识来源于胡乔木对这段历史的切... 1956年至1958年间发生的"反冒进"和批判"反冒进",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向"左"转折的一个拐点。胡乔木晚年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对这段历史作了深刻反思。这种深刻认识来源于胡乔木对这段历史的切身体验。在毛泽东迫使"反冒进"的正确观点统一于鼓励"冒进"的错误主张的过程中,作为中央秘书班子核心成员,胡乔木随着党的核心层决策方针的变化,也经历了由支持"反冒进"转向批判"反冒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乔木 “反冒进” 批判“反冒进” 思考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北京市东三乡之“反规划”案例 被引量:37
20
作者 俞孔坚 乔青 +3 位作者 袁弘 闫斌 李迪华 刘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1,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将生态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提出... 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将生态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提出了运用"反规划"理论和景观安全格局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土地控制分区,并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导则;(2)依据不同生态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和土地控制分区,调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符合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以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借鉴,也是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发展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反规划” 生态基础设施 景观安全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