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祛魅与消解:“反劳动”文化侵蚀青年劳动精神的审思
- 1
-
-
作者
李苏
潘金刚
-
机构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82-90,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研究”(22ZDA03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反劳动”文化是当代青年面对内卷化的社会压力对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产生认识偏差,进而选择逃避劳动的态度与行为的文化现象,它映射出青年群体中存在的自我认同焦虑和劳动价值观偏离,严重挫伤了青年的劳动热情。“反劳动”文化掀起了集体性的网络狂欢,对劳动正义的破坏、对过度竞争的抵抗、对群体狂欢的沉迷是其产生的原因,以“反内卷”为表征的“消极抵抗”、以“泛娱乐”为表征的“及时行乐”、以“泛怀疑”为表征的“质疑嘲讽”是青年群体在新型劳动环境下表达内心焦虑的主要方式。我们要从社会、媒体、学校、青年四个层面消解“反劳动”文化对青年劳动精神的侵蚀作用,大力营造“劳动幸福”的社会氛围,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年真正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
关键词
“反劳动”文化
劳动精神
青年亚文化
资本逻辑
-
Keywords
“Anti-work”movement
Value of work
Youth subculture
Capital logic
-
分类号
D648.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青年“反劳动”文化的症候诊断、理性反思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郭钰雯
张夺
-
机构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8-136,共9页
-
文摘
“反劳动”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新形态,是青年群体在面临新型劳动环境下表达内心焦虑的文化符码。青年“反劳动”文化的出现与传播,一方面映射出青年一代对劳动意义的认知偏差、自我认同焦虑感的发酵与承担时代使命责任感的隐退,另一方面其背后蕴含着理性祛魅、自我治愈与价值回归的正向意义。因此,要以青年“反劳动”文化的流行为契机,在社会维度营造“劳动幸福”的社会氛围,在个体维度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年一代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与担当者。
-
关键词
“反劳动”文化
青年亚文化
社会症候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