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留学生“反而”使用情况考察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牟世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本文讨论副词"反而"的语法特点、句式规律,指出"反而"句的成句条件是"前段预期+后段结果",在预期的基础上提出相反或相对的结果,后段结果是话题表达的焦点。其基本句式是四段式,常态句式表现为三段式或... 本文讨论副词"反而"的语法特点、句式规律,指出"反而"句的成句条件是"前段预期+后段结果",在预期的基础上提出相反或相对的结果,后段结果是话题表达的焦点。其基本句式是四段式,常态句式表现为三段式或二段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留学生使用"反而"的偏误类型及偏误的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而 预期 偏误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也说“反而”的句法特点
2
作者 杨德峰 《国际汉语学报》 2017年第2期63-74,共12页
本文在大规模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发现由“反而”构成的格式有八种,其中“A+不但(不仅)C+反而D”、“A+反而D”是常规格式,“A+B+反而D”、“C+反而D”、“反而D”等都是非常规格式;A主要是小句和见于前句;C中主要使用连词“不但”、“不... 本文在大规模语料统计的基础上,发现由“反而”构成的格式有八种,其中“A+不但(不仅)C+反而D”、“A+反而D”是常规格式,“A+B+反而D”、“C+反而D”、“反而D”等都是非常规格式;A主要是小句和见于前句;C中主要使用连词“不但”、“不仅”,其他连词都很少使用;“反而”主要用于陈述句,很少用于疑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而 句法 格式 语料库
下载PDF
“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
3
作者 阮蓓 朱斌 袁陈杰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3,共10页
本文从句式的构成条件、语义关系、句式特点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进行了分析。这一句式通过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用跨类关联标记复现的形式把隐含在分句之间的因果和转折两种关系显现出来,反映了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 本文从句式的构成条件、语义关系、句式特点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对“因为A,反而B”异合句式进行了分析。这一句式通过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用跨类关联标记复现的形式把隐含在分句之间的因果和转折两种关系显现出来,反映了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双视点”。根据A和B之间蕴涵的逻辑语义关系,句式可细分为转折内核句、因果内核句和对比因果句三类,它们的因果推理性与意外性在强弱上呈反对应态势,并各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 反而 异合 双视点
下载PDF
“反、倒、反倒、反而”辨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颜明 肖奚强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8,96,共9页
"反而"组同义词在ABCD四段出现与否的表达中,BD两段式基本不被接受,ABCD四段式的用例很少,语义互补的B段与C段相较而言,B段更多地被隐而不现,说明B段与C段缺乏同时出现的必要性。"反"的语用环境偏于精练,故两段式... "反而"组同义词在ABCD四段出现与否的表达中,BD两段式基本不被接受,ABCD四段式的用例很少,语义互补的B段与C段相较而言,B段更多地被隐而不现,说明B段与C段缺乏同时出现的必要性。"反"的语用环境偏于精练,故两段式和一段式的表达较多,且常用于被动句;"倒"的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主要集中在两段式和一段式中;"反倒"表现形式丰富而用例不多。"反而"的使用频率比另三个词的总和还多,"反而"用于ACD式、AD式、D式呈递降趋势,而另三个词则都是AD式、D式的使用频率高于ACD式,可能是很正式的"反"和口语化的"倒""反倒"更加倾向于简约化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倒 反而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也说“反而” 被引量:5
5
作者 邹哲承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1,共3页
马真对"反而"一词语法意义的描述比较深刻而全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由[A意]、[B意]、[C意]、[D意]构成的语义背景中,[B意]与[D意]具有反义关系,[C意]是对[B意]的否定。借此相互之间的语义分析,可以验证包含"反而&qu... 马真对"反而"一词语法意义的描述比较深刻而全面。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由[A意]、[B意]、[C意]、[D意]构成的语义背景中,[B意]与[D意]具有反义关系,[C意]是对[B意]的否定。借此相互之间的语义分析,可以验证包含"反而"句的正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而 语义背景 语义分析
原文传递
“反而”还是“而且”?——有关与“不但+否定分句”呼应的关联词的讨论
6
作者 任瑚琏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114-117,共4页
认为递进复句的前一分句为“不但+否定式”时,后一分句只能用“反而”呼应,这是一种表面化和简单化的认识。事实上,这种情况下后一分句用“反而”还是“而且、还、也”等,取决于说话人的主观表达意图。
关键词 不但 否定分句 而且 反而 呼应 讨论
原文传递
“不但不A,反而B”认知及语用探析
7
作者 李向阳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9-72,共4页
反递句式"不但不A,反而B"属于并列类复句的一种。从认知层面来分析该复句与语境C项之间的认知关系,考察在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中人们对于命题的信赖程度。主观推测层面:0.5<P{A/C}<1,0<P{B/C}<0.5;客观反... 反递句式"不但不A,反而B"属于并列类复句的一种。从认知层面来分析该复句与语境C项之间的认知关系,考察在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中人们对于命题的信赖程度。主观推测层面:0.5<P{A/C}<1,0<P{B/C}<0.5;客观反映层面:P{C/B}=1,P{C/A}=0,P{A}=0。已然为P{C}=1,P{B}=1,未然为P{C}=0,P{B}=0。说话人使用"不但不A,反而B"这一句式,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大脑思维这两种不同认知层面的不一致关系,体现该句独特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但不A 反而B” 主观推测层面 客观反映层面 语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