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落言筌——“朦胧”、“张力”、“反讽”、“悖论”的本体论意趣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卫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6,共7页
1、中西诗学的相互成全 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实现不同理论的相互阐释、相互发明,已经成为中西比较诗学公认的研究旨趣。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任何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事件",都必须语境化(历史化、地方化)地加以理解... 1、中西诗学的相互成全 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实现不同理论的相互阐释、相互发明,已经成为中西比较诗学公认的研究旨趣。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任何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事件",都必须语境化(历史化、地方化)地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中西诗学文心相通、诗心相通,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张力” “反讽” 本体论 意趣 悖论 中西比较诗学 中西诗学
下载PDF
批判的“反讽”与“反讽”的批判——评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2
作者 魏治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反讽” 邓正来 批判 标准文本 阅读行为 知识体系 时代问题
下载PDF
异化的“风景”,“反讽”的诗学——辛笛《风景》赏析
3
作者 刘继林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9年第7期92-93,共2页
看到“风景”一词,读者头脑里闪现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大多是些清新明丽或苍莽道劲、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现代诗人辛笛笔下的《风景》却迥异,向我们展示的是旧中国一派萧瑟颓败的病态景象,很是令人扫兴。诗歌标题给予读者... 看到“风景”一词,读者头脑里闪现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大多是些清新明丽或苍莽道劲、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现代诗人辛笛笔下的《风景》却迥异,向我们展示的是旧中国一派萧瑟颓败的病态景象,很是令人扫兴。诗歌标题给予读者的阅读预设与诗歌文本所蕴涵的主题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反讽” 辛笛 异化 赏析 诗学 诗歌文本 现代诗人
下载PDF
苏格拉底的“反讽”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燕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通过考察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苏格拉底“反讽”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阐述“反讽”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必然关系和“反讽”的特征,说明其“反讽”的巨大历史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反讽” 苏格拉底 辩证法 历史必然性
下载PDF
浅谈“反讽”的修辞手法
5
作者 汪树福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0年第3期36-36,共1页
说话或写文章时,从适应表达上的特殊需要出发,利用想象的违反常情常理的情况,达到进行讽刺或给予批评的目的,我们把这种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讽。请看例子。①他已经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要处理的处理不了,还得把送殡的埋在坟里……
关键词 修辞手法 “反讽” 文章
下载PDF
说“反讽”——对一种流行风格的探讨
6
作者 水天中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6,共2页
近年美术创作上有一种流行风格,就是以反讽的方式描述现实或者历史. "反讽"作为文学艺术概念,大概是80年代之后才开始为中国文艺界广泛接受.在传统戏剧、曲艺中,虽然没有使用"反讽"这个词,但早就有成功运用反讽的经... 近年美术创作上有一种流行风格,就是以反讽的方式描述现实或者历史. "反讽"作为文学艺术概念,大概是80年代之后才开始为中国文艺界广泛接受.在传统戏剧、曲艺中,虽然没有使用"反讽"这个词,但早就有成功运用反讽的经验.但在美术上,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多,开始时大家不太清楚它是什么意思.说简单一点,反讽就是说反话,就是在通常的意义之外包含着相反的意义.它来自外语IRONY,这个词的意思是;冷嘲、反语、反话.据说IRONY这个术语源于希腊戏剧中的一个处境艰难,但凭借机智战胜对手的人物的名字.语言学上指(事情的结果与预期相反的)命运(境遇)的嘲弄.苏格拉底经常在辩论中佯装无知,表面上接受对方的结论,然后用发问方法逐步引向相反的结论而驳倒对方.他的这种策略被看作欧洲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以反讽为论战手段的事例--以智力低下的姿态,坐在智者的脚下,露出欣羡的神情,提出高深的学者不屑一顾的问题,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反讽者的历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流行风格 美术创作 文学艺术
下载PDF
历史矗立在“悖论”与“反讽”之上——评痖弦的《上校》
7
作者 汤天勇 《阅读与写作》 2007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上校》 “反讽” 历史 痖弦 悖论 克罗齐 当代史 文学家
下载PDF
行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反讽”
8
作者 乔志峰 《今日中国》 2011年第11期7-7,共1页
6小伙嘴叼垃圾跪拜环卫工,称为宣传环保。10月6日上午,来自湖南衡阳、岳阳的6名年轻人在广州天河购书中心门口,以用嘴巴捡垃圾、下跪膜拜环卫工人的方式宣传环保。负责人康毅介绍,10月1日,他们从湖南长沙出发,身上只带10元,沿途... 6小伙嘴叼垃圾跪拜环卫工,称为宣传环保。10月6日上午,来自湖南衡阳、岳阳的6名年轻人在广州天河购书中心门口,以用嘴巴捡垃圾、下跪膜拜环卫工人的方式宣传环保。负责人康毅介绍,10月1日,他们从湖南长沙出发,身上只带10元,沿途在株洲、衡阳、郴州、韶关等城市,以同样的方式宣传环保,已募捐600余元,广州是他们最后一站。(10月7日《羊城晚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行为艺术 《羊城晚报》 环卫工人 环保 年轻人 负责人 垃圾
下载PDF
汪曾祺笔下的反讽
9
作者 殷翔 《写作》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在希腊喜剧里,被称作愚人的角色是佯装的,他言辞含蓄,故意假装比实际上更为愚笨,却击败了骗子——即自欺欺人、愚蠢的大话家。在大多数现代批评中“反讽”一词保留了原意,即不为欺骗,而是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或艺术效果而掩盖或隐... 在希腊喜剧里,被称作愚人的角色是佯装的,他言辞含蓄,故意假装比实际上更为愚笨,却击败了骗子——即自欺欺人、愚蠢的大话家。在大多数现代批评中“反讽”一词保留了原意,即不为欺骗,而是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或艺术效果而掩盖或隐藏话语的真实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汪曾祺 现代批评 艺术效果 喜剧 含蓄 言辞 大话
下载PDF
爱情中的物质理性——《艰难爱情》的反讽修辞
10
作者 张娟 《剧影月报》 2008年第6期12-13,共2页
“反讽”一词源于古希腊,其定义不断发展。到了英美新批评派,反讽得到了进一步阐发。艾略特、瑞恰兹、燕卜荪都谈过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 “反讽”一词源于古希腊,其定义不断发展。到了英美新批评派,反讽得到了进一步阐发。艾略特、瑞恰兹、燕卜荪都谈过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所有语词都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也部受到语境的修辞,因而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反讽。在这个意义上,反讽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爱情 理性 物质 诗歌语言 “反讽” 新批评派 布鲁克斯
下载PDF
刺点写作的“聪明主义”反思与探索
11
作者 董迎春 《百家评论》 2016年第5期95-102,共8页
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各种进程、阶段当中,必然会形成某种主导性的写作趣味与时尚。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作为现代诗写匆匆过场之后,至今占诗坛话语主流的仍然是“第三代诗”中“口语写作”一脉,一直影响到21世纪以来的诗写。众所周... 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各种进程、阶段当中,必然会形成某种主导性的写作趣味与时尚。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作为现代诗写匆匆过场之后,至今占诗坛话语主流的仍然是“第三代诗”中“口语写作”一脉,一直影响到21世纪以来的诗写。众所周知,从诗艺上的“反讽”作为修辞策略运用以来,便一直在当代诗歌的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反讽作为一种修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20世纪80年代 主义 聪明 诗歌艺术 “反讽” 第三代诗
下载PDF
当代诗歌“刺点”及“刺点诗”的价值及可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迎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3-179,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口语叙事,成为主流诗歌话语并影响着一直以来的当代诗歌写作,从对无聊、乏味的日常化、凡俗性的现实叙述的关注开始,慢慢形成了文本的机智与幽默的鲜活“口语”风格,这种以“反讽”话语为特征的文本“刺点”的合宜...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口语叙事,成为主流诗歌话语并影响着一直以来的当代诗歌写作,从对无聊、乏味的日常化、凡俗性的现实叙述的关注开始,慢慢形成了文本的机智与幽默的鲜活“口语”风格,这种以“反讽”话语为特征的文本“刺点”的合宜运用,在形式上、技巧上保证了口语写作的有效性及影响力。因而,口语叙事类的诗歌,保持诗性的往往就是这类“刺点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20世纪80年代末 价值 诗歌写作 诗歌话语 “反讽” 口语 日常化
下载PDF
隐幽与张力 从反讽叙事角度论晚明传奇女性形象塑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小平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4,共3页
“反讽”一词是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术语。它源自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反讽是一种修辞学效果,即以表面的褒扬实则责备或者表面上的责备实则褒扬。但随着这种修辞被广泛使用,以及对于更宽泛“反讽”现象的深入研究,反讽所蕴涵的内... “反讽”一词是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术语。它源自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反讽是一种修辞学效果,即以表面的褒扬实则责备或者表面上的责备实则褒扬。但随着这种修辞被广泛使用,以及对于更宽泛“反讽”现象的深入研究,反讽所蕴涵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它不仅包括了语言修辞方面的“反讽”,同时也涉及到作者描述态度与读者关系这一角度,常常表现为作品主题存在的多重悖立。作为一种写作修辞形态,“反讽”在中国文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当时代到达明清——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顶峰时期,“反讽”在明清传奇中得到了高度重视。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十分强调戏曲运用反讽手法,使得观众在轻松的笑声中领悟讥讽。如《风筝误》结尾下场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明清传奇 女性形象塑造 叙事角度 晚明 张力 西方文艺理论 亚里士多德
原文传递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语式”
14
作者 林广泽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美国作家海明威被公认为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大师之一。海明威小说叙事艺术最大的魅力,集中体现在他独特的"叙事语式",而构成这种语式的基本要素,除去艺术技巧层面的词汇、短词和短句的处理手段外,更应该看到简... 美国作家海明威被公认为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大师之一。海明威小说叙事艺术最大的魅力,集中体现在他独特的"叙事语式",而构成这种语式的基本要素,除去艺术技巧层面的词汇、短词和短句的处理手段外,更应该看到简洁自身的生成与作家在独有的生活态度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思维的关系、形式的简洁与内容的繁复之间的辨证转化,以及基于海明威"叙事语式"自身的"反讽"美学张力等诸多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小说 叙事语式 艺术思维 辨证转化“反讽”张力
下载PDF
为激情一辩 被引量:1
15
作者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王东东 《上海文化》 2012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译者识:本文转译自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2004年出版的英文同名随笔集(Adefense of ardor),英译者为clarecavanagh,是作者的一篇演讲稿,看似发散和行文随意,其实紧紧围绕“激情”与“反讽”的关系这一中心议题。它可以说延续了“... 译者识:本文转译自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2004年出版的英文同名随笔集(Adefense of ardor),英译者为clarecavanagh,是作者的一篇演讲稿,看似发散和行文随意,其实紧紧围绕“激情”与“反讽”的关系这一中心议题。它可以说延续了“为诗一辩”的传统,但更多诗学内部的辩难.同时对20世纪至今各个阶段——从纳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情 中心议题 “反讽” 纳粹主义 20世纪 随笔集 演讲稿 诗人
原文传递
西方复仇文学对中国复仇文学的误读
16
作者 何立新 《理论界》 2006年第6期193-194,共2页
西方传奇的复仇主题与中国小说的复仇主题,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中国复仇文学中不乏一种颇具“反讽”意味的表现倾向,西方复仇文学对这种故事有时会产生一种有价值的“误读”,甚至因此而进行一种“再创作”。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价值取向 “反讽” “误读”
原文传递
说嘲弄
17
作者 陈瘦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142-148,163,共8页
嘲弄原是一种修辞技法,在辩论中用反语挫败对方。其后成为文艺、特别是戏剧的表现方法,在悲剧与喜剧中,通过语言和情境,出现悲剧嘲弄或喜剧嘲弄。作者征引中外名剧,加以论述。本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美国理论家提出一种新观点,认... 嘲弄原是一种修辞技法,在辩论中用反语挫败对方。其后成为文艺、特别是戏剧的表现方法,在悲剧与喜剧中,通过语言和情境,出现悲剧嘲弄或喜剧嘲弄。作者征引中外名剧,加以论述。本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美国理论家提出一种新观点,认为无论宇宙观与人生观都极暧昧浑沌,正误难辨,于是提出在悲剧、喜剧、传奇剧之外,还有嘲弄剧、荒诞剧为最新发展。作者对此表示异议,认为这种戏剧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并不足取。台湾学者曾将英文Irony译作“反讽”,作者也认为不妥,应作“嘲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嘲弄 社会主义国家 IRONY 表现方法 八十年代 “反讽” 台湾学者 喜剧
原文传递
卡尔维诺的月亮
18
作者 霍拉斯·恩格道尔 万之 《花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189,共5页
如果你查阅一本陈旧的修辞学手册,有时你没有找到“反讽”(ironi)却找到了“错觉”(illusio)概念——这是我们现在用的词“幻想”(illusion)的起源。这个词实际上的意思是“嘲弄”(han),不过出自动词“假装”(illudo),还... 如果你查阅一本陈旧的修辞学手册,有时你没有找到“反讽”(ironi)却找到了“错觉”(illusio)概念——这是我们现在用的词“幻想”(illusion)的起源。这个词实际上的意思是“嘲弄”(han),不过出自动词“假装”(illudo),还有玩、游戏、捉弄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月亮 “错觉” “反讽” 修辞学 自动词 意思 幻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