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情归自然:南北朝时“发愤著书”说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莹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文艺创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以情感作为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重在揭示社会政治、现实生活和人生际遇等客观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文艺创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以情感作为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重在揭示社会政治、现实生活和人生际遇等客观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以钟嵘的"怨愤说"和刘勰的"蓄愤说"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继承与发展为例,阐释分析南北朝时"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和审美价值,探讨"发愤著书"说的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怨愤说
蓄愤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汉“发愤著书”说之比较
2
作者
宋晓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8,共5页
古代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发愤著书”说文学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相同点是:双方都注重通过著书使自己声名不朽,并看重抒写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不同点是:维吾尔族注重著书的社会历史作用,汉族关注主体感性生命的延续,而且强调在身...
古代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发愤著书”说文学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相同点是:双方都注重通过著书使自己声名不朽,并看重抒写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不同点是:维吾尔族注重著书的社会历史作用,汉族关注主体感性生命的延续,而且强调在身体残废的情况下发愤著书;维吾尔族则看重知识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发愤著书”
说
文学理论
主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3
作者
余翠萍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8期19-20,共2页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历代都有与之一脉相承的理论论述。在具体的语境中,这一理论有它的合理性,它揭示了作家的痛苦经历与创作才能、创作成就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思想渊源
痛苦经历
创作成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小说理论“发愤著书”说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丁桂奇
王庆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8-90,共3页
"发愤著书"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起自先秦,最初用于对诗文和史著创作动因与目的把握的批评中,明代之后引入对说创作、批评领域,经李贽、金圣叹、张竹坡等大家阐发、丰富和发展,一直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
"发愤著书"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起自先秦,最初用于对诗文和史著创作动因与目的把握的批评中,明代之后引入对说创作、批评领域,经李贽、金圣叹、张竹坡等大家阐发、丰富和发展,一直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发愤著书”
创作与批评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发愤著书”说看元代散曲创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君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2期252-253,256,共3页
以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为主要依据,探讨元代散曲创作中感情充沛、不拘一格的写实激情之所在,从元代社会背景对元代散曲作家们的压抑与排斥说起,进而讨论到元代散曲内容中对传统的颠覆,包括批判现实、男女情爱、遁世隐逸和作...
以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为主要依据,探讨元代散曲创作中感情充沛、不拘一格的写实激情之所在,从元代社会背景对元代散曲作家们的压抑与排斥说起,进而讨论到元代散曲内容中对传统的颠覆,包括批判现实、男女情爱、遁世隐逸和作家自我形象等。接着论及散曲形式和语言上的特点,与情感的抒发相适应,成为一种独特的宜于抒情的文学体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著书”
散曲
内容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发愤著书”说的生成原因
6
作者
李君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0期1-2,共2页
“发愤著书”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其产生和发展不仅和其扎根的文学土壤直接相关,而且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文学创作
生成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艺术心理学解读
7
作者
吴金涛
《沧桑》
2007年第4期150-151,共2页
古往今来,人人有怨愤,时时有怨愤。然而艺术家之所以高出常人,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因为他们能通过一己之体验,洞察人类的普遍境遇,并通过愤激的情感表达其深切的人文关怀。在怨愤情绪的支配下,艺术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在痛...
古往今来,人人有怨愤,时时有怨愤。然而艺术家之所以高出常人,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因为他们能通过一己之体验,洞察人类的普遍境遇,并通过愤激的情感表达其深切的人文关怀。在怨愤情绪的支配下,艺术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在痛苦的体验中,他们不断寻求着拯救的途径。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学说印证了这个道理,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创作动力
社会现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愤著书”说对“诗可以怨”的继承和发展
8
作者
武超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滥觞是孔子的“诗可以怨”,但其并不是对“诗可以怨”的简单继承,更是一种发展。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提出对“诗可以怨”这一理论在情感表达范围、情感强烈程度以及具体的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而这一理...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滥觞是孔子的“诗可以怨”,但其并不是对“诗可以怨”的简单继承,更是一种发展。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提出对“诗可以怨”这一理论在情感表达范围、情感强烈程度以及具体的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而这一理论发展与司马迁个人的学识和创作经历密切相关。“发愤著书”说的提出对后世作家文学创作和理论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渊源
“诗可以怨”
发展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集体记忆”下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建构及意义
9
作者
毋军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3-38,共6页
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观照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其亦深蕴层次丰富的人格精神与文学价值。在“集体记忆”的观照下,司马迁通过“发愤著书说”,首先,实现了个体在情感、现实以及精神层面对于生命困境的超越;其次,历代失志之士皆可如司马...
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观照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其亦深蕴层次丰富的人格精神与文学价值。在“集体记忆”的观照下,司马迁通过“发愤著书说”,首先,实现了个体在情感、现实以及精神层面对于生命困境的超越;其次,历代失志之士皆可如司马迁一般从圣贤这里找到现实路径和价值归属感,进而营造了一个“记忆场”,在这个场域中相互学习、记忆、共享;最后,“发愤著书说”所树立的穷且益坚的人格精神基于司马迁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死得其所”价值观的沉淀与凝铸,并使其有了进一步升华。此外,就文学价值而言,用典的极致化是“集体记忆”不断被塑造层累的主要文学手法,司马迁据事类义、援古证今,极大地提升“发愤著书说”的情感张力,展现使事用典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
著书
说”
“集体记忆”
个体
群体
穷且益坚
用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接受视域梳理和考辨唐前“发愤著书”说的嬗变轨迹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陈莹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发愤著书"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提出的创作理论,它以情为中心,揭示了儒家"入世有为"的创作精神和"有为而作"的创作原则。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研究者基本上集中在发掘和阐释"发愤著书...
"发愤著书"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提出的创作理论,它以情为中心,揭示了儒家"入世有为"的创作精神和"有为而作"的创作原则。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研究者基本上集中在发掘和阐释"发愤著书"理论这一客体自身的文化内涵方面,而忽略了受众群体对这一理论认识和接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决定作用。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通过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比较分析,从接受视域呈现"发愤著书"理论在不同时期被赋予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而梳理"发愤著书"在唐前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著书”
理论
接受美学和理论
嬗变轨迹
原文传递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
11
作者
赵金色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76,共3页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受到屈原"发愤以抒情"的影响。揭示了文学艺术创造中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一个优良传统。在理论上对后世的诗、文甚至是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受到屈原"发愤以抒情"的影响。揭示了文学艺术创造中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一个优良传统。在理论上对后世的诗、文甚至是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了"发愤著书"的思想。直至今日,这个传统仍在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影响
原文传递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浅析
12
作者
赵胜庆
《中国教师》
2009年第S1期450-451,共2页
《史记》是史学、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其中也反映了司马迁的文学观。本文谨以《太史公自序》一文为主要依据,参考《报任安书》及《史记》中与文学有关的篇章,分析司马迁"发愤著述"说的产生原因、内在精神及价值,力图以此来解...
《史记》是史学、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其中也反映了司马迁的文学观。本文谨以《太史公自序》一文为主要依据,参考《报任安书》及《史记》中与文学有关的篇章,分析司马迁"发愤著述"说的产生原因、内在精神及价值,力图以此来解析司马迁文学观的内涵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原文传递
小说“发愤”论对诗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
1
13
作者
范道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小说“发愤”论是在诗学“发愤著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二者所涉及的对象不同,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情感内涵及表现维度上更存在根本性差异。小说“发愤”论对诗学“发愤著书”传统的继承带有反叛的意味和挑战的姿态。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诗学理论
小说创作
创作主体
司马迁
温柔敦厚
传统美学思想
《金瓶梅》
怨而不怒
发愤
以抒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被引量:
3
14
作者
朱向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8-21,共4页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穷者而后工”
“发愤著书”
内在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
2
15
作者
可永雪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5-28,共4页
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后,受到春秋时代"三不朽"思想的启示和古圣先贤榜样的感召,"隐忍以就功名",在生死炼狱中悟出、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死观、荣辱观,并将其从讲究气节,维护人格尊严的层次,提高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层次,坚...
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后,受到春秋时代"三不朽"思想的启示和古圣先贤榜样的感召,"隐忍以就功名",在生死炼狱中悟出、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死观、荣辱观,并将其从讲究气节,维护人格尊严的层次,提高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层次,坚定了通过"发奋著书"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决心为中华述史,为民族写心,最终完成了《史记》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荣辱观
“发愤著书”
说
人生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迁文艺思想简论
16
作者
吴象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5-28,共4页
司马迁散见于《史记》诸篇的文学主张,可说是"成一家之言"。他的"发愤著书"说,他的"溯流别"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溯流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司马迁对蒲松龄的影响
17
作者
马雅琴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文主要从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探讨司马迁及<史记>对蒲松龄的影响.在文学思想方面,蒲松龄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精神,提出'寄托孤愤'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小说创作中;在文学创作方面,<史记>传...
本文主要从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探讨司马迁及<史记>对蒲松龄的影响.在文学思想方面,蒲松龄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精神,提出'寄托孤愤'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小说创作中;在文学创作方面,<史记>传记体结构影响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寄托孤愤”理论
传记体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穷而后工”及其原因——读钱札记
被引量:
1
18
作者
徐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41,49,共6页
太史公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身残名丧,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差里,演《周易》;孔子启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
太史公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身残名丧,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差里,演《周易》;孔子启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在《报任少卿书》中亦有类似的论述。后人把司马迁的这种文学思想概括为“发愤著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而后工”
札记
屈原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作品
渲泄
穷达
钱钟书
《离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文学思想》序──兼述一些关于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的断想
19
作者
顾易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5-77,共3页
本文揭示:(一)、汉朝建立后实行稳定法制与保护商业、开放经济政策,积累了空前雄厚的国力;(二)、西汉时思想文化领域比较宽和,诸子学派都得恢复、发展、交流和综合,巨著《史记》正是这大环境中产物;(三)、“壮丽”为这大一...
本文揭示:(一)、汉朝建立后实行稳定法制与保护商业、开放经济政策,积累了空前雄厚的国力;(二)、西汉时思想文化领域比较宽和,诸子学派都得恢复、发展、交流和综合,巨著《史记》正是这大环境中产物;(三)、“壮丽”为这大一统时代的审美理想,以“丽”论赋也早于被称为“文学自觉”标志的三国曹丕“诗赋欲丽”说;(四)、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有其偏颇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
司马迁
《史记》
“诗赋欲丽”
开放经济
“发愤著书”
说
《盐铁论》
汉政
文学自觉
审美理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穷而后工”说
20
作者
肖力生
陈学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1-66,共6页
绝美的风景,常在险峰。动人的故事,往往都是悲剧。尼采说,一切文学,吾爱以血者。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有血有泪的悲剧最能动人心弦。从作家方面看,则伟大的作家,大都拔出于苦难不幸之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语道破此中奥秘:...
绝美的风景,常在险峰。动人的故事,往往都是悲剧。尼采说,一切文学,吾爱以血者。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有血有泪的悲剧最能动人心弦。从作家方面看,则伟大的作家,大都拔出于苦难不幸之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语道破此中奥秘:“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至宋欧阳修则更为明白地提出“穷者而后工”之说。漫漫中国文学史,多少文人辛酸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而后工
欧阳修
司马迁
《离骚》
形式主义文风
《史记》
《诗经》
《史记·屈原列传》
柳宗元
“发愤著书”
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归自然:南北朝时“发愤著书”说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莹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文摘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文艺创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以情感作为文学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重在揭示社会政治、现实生活和人生际遇等客观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以钟嵘的"怨愤说"和刘勰的"蓄愤说"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继承与发展为例,阐释分析南北朝时"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和审美价值,探讨"发愤著书"说的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演变轨迹。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怨愤说
蓄愤说
分类号
I209.3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汉“发愤著书”说之比较
2
作者
宋晓云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8,共5页
文摘
古代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发愤著书”说文学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相同点是:双方都注重通过著书使自己声名不朽,并看重抒写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不同点是:维吾尔族注重著书的社会历史作用,汉族关注主体感性生命的延续,而且强调在身体残废的情况下发愤著书;维吾尔族则看重知识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汉族
“发愤著书”
说
文学理论
主体性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3
作者
余翠萍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文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8期19-20,共2页
文摘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历代都有与之一脉相承的理论论述。在具体的语境中,这一理论有它的合理性,它揭示了作家的痛苦经历与创作才能、创作成就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思想渊源
痛苦经历
创作成就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H018.4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小说理论“发愤著书”说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丁桂奇
王庆云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8-90,共3页
基金
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重点规划项目(编号:H06ZD02)基础研究成果
文摘
"发愤著书"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起自先秦,最初用于对诗文和史著创作动因与目的把握的批评中,明代之后引入对说创作、批评领域,经李贽、金圣叹、张竹坡等大家阐发、丰富和发展,一直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发愤著书”
创作与批评论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发愤著书”说看元代散曲创作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君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2期252-253,256,共3页
文摘
以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为主要依据,探讨元代散曲创作中感情充沛、不拘一格的写实激情之所在,从元代社会背景对元代散曲作家们的压抑与排斥说起,进而讨论到元代散曲内容中对传统的颠覆,包括批判现实、男女情爱、遁世隐逸和作家自我形象等。接着论及散曲形式和语言上的特点,与情感的抒发相适应,成为一种独特的宜于抒情的文学体裁。
关键词
“发愤著书”
散曲
内容形式
分类号
I207.2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发愤著书”说的生成原因
6
作者
李君
机构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0期1-2,共2页
文摘
“发愤著书”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其产生和发展不仅和其扎根的文学土壤直接相关,而且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文学创作
生成原因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艺术心理学解读
7
作者
吴金涛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沧桑》
2007年第4期150-151,共2页
文摘
古往今来,人人有怨愤,时时有怨愤。然而艺术家之所以高出常人,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因为他们能通过一己之体验,洞察人类的普遍境遇,并通过愤激的情感表达其深切的人文关怀。在怨愤情绪的支配下,艺术家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在痛苦的体验中,他们不断寻求着拯救的途径。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学说印证了这个道理,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不无启示。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创作动力
社会现实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愤著书”说对“诗可以怨”的继承和发展
8
作者
武超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2-47,共6页
基金
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第三辑)》(ISBN978-7-5451-4990-6)。
文摘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滥觞是孔子的“诗可以怨”,但其并不是对“诗可以怨”的简单继承,更是一种发展。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提出对“诗可以怨”这一理论在情感表达范围、情感强烈程度以及具体的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而这一理论发展与司马迁个人的学识和创作经历密切相关。“发愤著书”说的提出对后世作家文学创作和理论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渊源
“诗可以怨”
发展
影响
Keywords
the origin of“writing books out of desperation”
“poetry can complain”
development
impact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集体记忆”下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建构及意义
9
作者
毋军保
机构
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33-38,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的形成、流变及其学术体系建构研究(21&ZD252)。
文摘
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观照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其亦深蕴层次丰富的人格精神与文学价值。在“集体记忆”的观照下,司马迁通过“发愤著书说”,首先,实现了个体在情感、现实以及精神层面对于生命困境的超越;其次,历代失志之士皆可如司马迁一般从圣贤这里找到现实路径和价值归属感,进而营造了一个“记忆场”,在这个场域中相互学习、记忆、共享;最后,“发愤著书说”所树立的穷且益坚的人格精神基于司马迁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死得其所”价值观的沉淀与凝铸,并使其有了进一步升华。此外,就文学价值而言,用典的极致化是“集体记忆”不断被塑造层累的主要文学手法,司马迁据事类义、援古证今,极大地提升“发愤著书说”的情感张力,展现使事用典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
著书
说”
“集体记忆”
个体
群体
穷且益坚
用典
Keywords
Sima Qian
Writing for Grievances
Collective Memory
individuality
group
spirit of poverty and strength
citat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接受视域梳理和考辨唐前“发愤著书”说的嬗变轨迹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陈莹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哲社系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历史
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号:07JJD77009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发愤著书"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提出的创作理论,它以情为中心,揭示了儒家"入世有为"的创作精神和"有为而作"的创作原则。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研究者基本上集中在发掘和阐释"发愤著书"理论这一客体自身的文化内涵方面,而忽略了受众群体对这一理论认识和接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决定作用。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通过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比较分析,从接受视域呈现"发愤著书"理论在不同时期被赋予的不同文化内涵,进而梳理"发愤著书"在唐前的嬗变轨迹。
关键词
“发愤著书”
理论
接受美学和理论
嬗变轨迹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
11
作者
赵金色
机构
内蒙古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出处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4-176,共3页
文摘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受到屈原"发愤以抒情"的影响。揭示了文学艺术创造中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一个优良传统。在理论上对后世的诗、文甚至是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了"发愤著书"的思想。直至今日,这个传统仍在发展中。
关键词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影响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浅析
12
作者
赵胜庆
机构
武威九墩职业中学
出处
《中国教师》
2009年第S1期450-451,共2页
文摘
《史记》是史学、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其中也反映了司马迁的文学观。本文谨以《太史公自序》一文为主要依据,参考《报任安书》及《史记》中与文学有关的篇章,分析司马迁"发愤著述"说的产生原因、内在精神及价值,力图以此来解析司马迁文学观的内涵及影响。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说“发愤”论对诗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
1
13
作者
范道济
机构
黄冈师专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文摘
小说“发愤”论是在诗学“发愤著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二者所涉及的对象不同,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情感内涵及表现维度上更存在根本性差异。小说“发愤”论对诗学“发愤著书”传统的继承带有反叛的意味和挑战的姿态。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诗学理论
小说创作
创作主体
司马迁
温柔敦厚
传统美学思想
《金瓶梅》
怨而不怒
发愤
以抒情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被引量:
3
14
作者
朱向军
机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8-21,共4页
文摘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关键词
“诗穷者而后工”
“发愤著书”
内在原因
Keywords
putting one's energies into writing book
learng wirh great effort
internal caus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
2
15
作者
可永雪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出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5-28,共4页
文摘
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后,受到春秋时代"三不朽"思想的启示和古圣先贤榜样的感召,"隐忍以就功名",在生死炼狱中悟出、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死观、荣辱观,并将其从讲究气节,维护人格尊严的层次,提高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层次,坚定了通过"发奋著书"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决心为中华述史,为民族写心,最终完成了《史记》的写作。
关键词
生死观
荣辱观
“发愤著书”
说
人生价值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迁文艺思想简论
16
作者
吴象枢
机构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5-28,共4页
文摘
司马迁散见于《史记》诸篇的文学主张,可说是"成一家之言"。他的"发愤著书"说,他的"溯流别"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溯流别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司马迁对蒲松龄的影响
17
作者
马雅琴
机构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摘
本文主要从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探讨司马迁及<史记>对蒲松龄的影响.在文学思想方面,蒲松龄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精神,提出'寄托孤愤'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小说创作中;在文学创作方面,<史记>传记体结构影响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关键词
“发愤著书”
说
“寄托孤愤”理论
传记体
《聊斋志异》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穷而后工”及其原因——读钱札记
被引量:
1
18
作者
徐达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41,49,共6页
文摘
太史公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身残名丧,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差里,演《周易》;孔子启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在《报任少卿书》中亦有类似的论述。后人把司马迁的这种文学思想概括为“发愤著书”说。
关键词
“穷而后工”
札记
屈原
司马迁
“发愤著书”
说
作品
渲泄
穷达
钱钟书
《离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文学思想》序──兼述一些关于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的断想
19
作者
顾易生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5-77,共3页
文摘
本文揭示:(一)、汉朝建立后实行稳定法制与保护商业、开放经济政策,积累了空前雄厚的国力;(二)、西汉时思想文化领域比较宽和,诸子学派都得恢复、发展、交流和综合,巨著《史记》正是这大环境中产物;(三)、“壮丽”为这大一统时代的审美理想,以“丽”论赋也早于被称为“文学自觉”标志的三国曹丕“诗赋欲丽”说;(四)、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有其偏颇之处。
关键词
文学思想
司马迁
《史记》
“诗赋欲丽”
开放经济
“发愤著书”
说
《盐铁论》
汉政
文学自觉
审美理想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穷而后工”说
20
作者
肖力生
陈学海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61-66,共6页
文摘
绝美的风景,常在险峰。动人的故事,往往都是悲剧。尼采说,一切文学,吾爱以血者。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有血有泪的悲剧最能动人心弦。从作家方面看,则伟大的作家,大都拔出于苦难不幸之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语道破此中奥秘:“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至宋欧阳修则更为明白地提出“穷者而后工”之说。漫漫中国文学史,多少文人辛酸泪!
关键词
穷而后工
欧阳修
司马迁
《离骚》
形式主义文风
《史记》
《诗经》
《史记·屈原列传》
柳宗元
“发愤著书”
说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情归自然:南北朝时“发愤著书”说的审美内涵
陈莹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维汉“发愤著书”说之比较
宋晓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余翠萍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清小说理论“发愤著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丁桂奇
王庆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发愤著书”说看元代散曲创作
周君
《戏剧之家》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发愤著书”说的生成原因
李君
《文教资料》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艺术心理学解读
吴金涛
《沧桑》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发愤著书”说对“诗可以怨”的继承和发展
武超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集体记忆”下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建构及意义
毋军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接受视域梳理和考辨唐前“发愤著书”说的嬗变轨迹
陈莹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11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
赵金色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12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浅析
赵胜庆
《中国教师》
2009
0
原文传递
13
小说“发愤”论对诗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范道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试论“诗穷者而后工”的内在原因
朱向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现代启示
可永雪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司马迁文艺思想简论
吴象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司马迁对蒲松龄的影响
马雅琴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穷而后工”及其原因——读钱札记
徐达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西汉文学思想》序──兼述一些关于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的断想
顾易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文穷而后工”说
肖力生
陈学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