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台湾历史教科书中“台湾意识”话语流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小芳 吴巍巍 《闽台关系研究》 2023年第2期87-98,共12页
70多年来,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几经调整,以乡土史面貌出现的“中国台湾史”最终取代了“中国史”的原有地位,“中国台湾”从一个单纯的中国地名演变为一个与“中国”并立甚至对立的主体性代名词,“台湾意识”由乡土情感异化为政治... 70多年来,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几经调整,以乡土史面貌出现的“中国台湾史”最终取代了“中国史”的原有地位,“中国台湾”从一个单纯的中国地名演变为一个与“中国”并立甚至对立的主体性代名词,“台湾意识”由乡土情感异化为政治认同。中国台湾历史教科书中“台湾意识”的话语流变,只是中国台湾当局重塑民众身份认同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其中一环,其严重扭曲两岸共有的历史文化记忆、促成中国台湾各派政治势力“去中国化”历史叙事主流化、刻意重构了中国台湾的历史悲情。但无论中国台湾当局如何“去中国化”,中国台湾教科书调整、社会变迁始终内在于“中国”的历史语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历史教科书 “台湾意识”
下载PDF
试论丘逢甲诗作中的“台湾意识”
2
作者 黄志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5年第4期15-21,共7页
本文评述了“台湾意识”的内涵、形成的条件以及“台湾意识”在丘逢甲诗作中的表现。认为,“台湾意识”是中国意识或中华民族意识具有台湾特点的体现,它源于大陆母体的中原文化。台湾移民本土化过程完成后,在外敌侵扰和日本殖民统治的... 本文评述了“台湾意识”的内涵、形成的条件以及“台湾意识”在丘逢甲诗作中的表现。认为,“台湾意识”是中国意识或中华民族意识具有台湾特点的体现,它源于大陆母体的中原文化。台湾移民本土化过程完成后,在外敌侵扰和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遭际中形成,是台湾同胞坚持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立场的产物。它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经验教训相通并容。悼台、念台、渴求强国复土,维护统一,振兴中华,是丘诗中“台湾意识”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意识” 本土化 中国意识
下载PDF
历史变迁中的“台湾意识”——对“台湾意识”的再审视
3
作者 杨冬磊 《现代台湾研究》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不要把‘台湾意识’跟‘台独’画上等号。‘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认同台湾根地的情感,‘台独’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彻底割裂的一种企图。这种政治挂帅的手法反而混淆了台湾真正的心声。”①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 “不要把‘台湾意识’跟‘台独’画上等号。‘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认同台湾根地的情感,‘台独’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彻底割裂的一种企图。这种政治挂帅的手法反而混淆了台湾真正的心声。”①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清华大学所作的演讲,重新引发了两岸学者关于“台湾意识”的再审视。作为历史变迁的产物,“台湾意识”属中国特殊的地方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从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去分析“台湾意识”,必要时,还要敢于以台湾作为“主体”来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主体”并不等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意识” 历史变迁 再审 “主体” 清华大学 中华民族 宋楚瑜 亲民党 “台独”分子 中国
原文传递
略论“台湾意识”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4
作者 潘李军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台湾意识"作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大社会思潮,必须要肯定其合理内核,其中包括历史演进层面的历经磨难的悲情意识,社会心理层面的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政治诉求层面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精神等。与此同时,要警惕"... "台湾意识"作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大社会思潮,必须要肯定其合理内核,其中包括历史演进层面的历经磨难的悲情意识,社会心理层面的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政治诉求层面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精神等。与此同时,要警惕"台湾意识"向"台独意识"的裂变和"台湾意识"的去中国化倾向。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最终会在民意基础、文化底蕴和目标导向等方面对"台湾意识"进行重新塑造,使其为祖国统一事业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意识”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原文传递
“台湾意识”的异化及其对台湾史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忠纯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6,共7页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二二八"事件后,围绕是否认同"中国意识",台湾内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与台湾史叙述。"解严"前后,政治的变动促使"台湾意识"出现异化,导致战后岛内"去殖民化""去省籍化"的台湾史研究路径被抛弃。部分台湾史学者企图使台湾史研究脱离中国史脉络,重新建构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台独史观",使之成为推动"台独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意识” “台湾主体性” “台独史观” 台湾史研究
原文传递
“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性解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星 相靖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6-25,共10页
"台湾主体意识"是台湾的主流政治话语,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内涵并不固定,不同的政治势力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事实上,"台湾主体意识"的内涵嬗变既映射了岛内政... "台湾主体意识"是台湾的主流政治话语,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内涵并不固定,不同的政治势力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事实上,"台湾主体意识"的内涵嬗变既映射了岛内政局变化与台海局势的结构性调整,更是台湾岛内不同政治势力持续不断观念建构的结果。两岸和平发展态势的持续推展将会推动"台湾主体意识"基本内涵的消解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意识” 认同 重构
下载PDF
197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的话语流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婧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3,共9页
当代“本土”话语生成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权力关系网络。本文以概念史的角度,分析“台湾意识”从回归“乡土”的1970年代至今的话语嬗变,以此解释台湾社会的行为模式与意识变迁。1980年代是“台湾意识”话语发展的“鞍型期”。“解严”后... 当代“本土”话语生成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权力关系网络。本文以概念史的角度,分析“台湾意识”从回归“乡土”的1970年代至今的话语嬗变,以此解释台湾社会的行为模式与意识变迁。1980年代是“台湾意识”话语发展的“鞍型期”。“解严”后,“台独”势力扩权不再是1980年代激进的政治抗争,自1990年代转而在思想、制度层面争夺话语权。2000年后“台独”势力逐渐掌权,“台湾意识”“本土化”趋势加剧,自1980年代的“台湾民族主义”逐渐衍生出当代的“公民民族主义”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意识” “乡土”意识 “本土”意识 “台湾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台湾主体意识”对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8
作者 梁维科 《青少年学刊》 2017年第2期8-12,共5页
"台湾主体意识"既包含台湾民众的乡土情怀和悲情意识,又有台湾本土化和民主化的支撑,且与"台独意识"相伴而行。"台湾主体意识"对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因政治世代的不同表现出一定差异与分层。以"... "台湾主体意识"既包含台湾民众的乡土情怀和悲情意识,又有台湾本土化和民主化的支撑,且与"台独意识"相伴而行。"台湾主体意识"对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因政治世代的不同表现出一定差异与分层。以"七年级生"和"八年级生"为主的新世代台湾青年多秉持"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在统独立场上渴望"独立"却持"观望态度"。通过深化两岸青年交流、共建历史记忆、强化自身发展,缓和不同政治体制间的对抗等措施来弱化"台湾主体意识"对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年 “台湾主体意识” 政治价值观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历史文化的“本土”叙事
9
作者 李天星 《闽台关系研究》 2023年第2期99-108,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本土化”思潮的骤然兴起与持续发酵,成为中国台湾社会撕裂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政治诉求的催化促使蕴含狭隘“台湾意识”的“台独史观”开始滋生并不断蔓延。原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寻根”热潮中被发掘出的、带有中华民... 20世纪80年代“本土化”思潮的骤然兴起与持续发酵,成为中国台湾社会撕裂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政治诉求的催化促使蕴含狭隘“台湾意识”的“台独史观”开始滋生并不断蔓延。原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寻根”热潮中被发掘出的、带有中华民族主义烙印的“反抗精神”,在“本土论”者的历史叙事中开始发生转变,斗争的对象从日本殖民统治者演变成国民党当局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非武装抗日史及中国台湾少数民族族群史成为“本土论”者汲取经验反国民党“威权”与建构中国台湾“民族认同”的重要场域。中国台湾“解严”前后,“本土论”者又妄图“创造”所谓“台湾新文化”,以突显“台湾主体性”,“二二八事件”被解读成中国“殖民”中国台湾的历史悲剧。中国台湾历史文化沦为“本土论”者表达政治诉求的工具,“台独史观”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台湾意识” “中国台独史观” 中国台湾历史
下载PDF
台湾地区教科书的两岸关系论述探析——以高一台湾史教科书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忠纯 《台湾历史研究》 2022年第2期89-101,共13页
现有台湾地区的历史课纲及教科书有意淡化、回避中国台湾史是整个中国史的一部分,以及台湾地区与中国内地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事实。不过,不同版本的中国台湾史教科书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诸多差异。这一方面说明台湾地区历史... 现有台湾地区的历史课纲及教科书有意淡化、回避中国台湾史是整个中国史的一部分,以及台湾地区与中国内地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事实。不过,不同版本的中国台湾史教科书在两岸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诸多差异。这一方面说明台湾地区历史的演进本身即是中国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脱离中国史的视野,难以说清台湾地区历史变化的渊源及其特殊性;另一方面,部分教科书编撰者出于其政治考量,随意剪裁史实,通过选择内容、阐释观点,以塑造不同的两岸关系形象,却产生一个与历史脉络差距甚远的历史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史教育 历史教科书 两岸关系 “台湾意识”
下载PDF
“台湾主体性”的本质和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红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91-96,共6页
"台湾主体性"作为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人为建构的一个政治概念,经过台湾一些政治势力长达20余年的煽动和灌输,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岛内蓝绿阵营、各党派都不得不奉之为重要政治信仰和主张。"... "台湾主体性"作为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人为建构的一个政治概念,经过台湾一些政治势力长达20余年的煽动和灌输,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岛内蓝绿阵营、各党派都不得不奉之为重要政治信仰和主张。"台湾主体性"的有关"认同台湾"、"要求当家作主"、"出头天"、"台湾优先"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其中有关"中华民国"或"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认识"、"台湾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以及寻求在国际上"自主自立地位"等,也具有明显的"台独"色彩和"独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问题 “台湾意识” “台湾主体性”
下载PDF
“台湾文学独立论”与“文学台独”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光 《福建社科情报》 2003年第4期31-34,共4页
“台湾文学”并不是新名词,在台湾光复前就有作家使用过。但这不等于说,“台湾文学”在任何时代或对任何人来说,意义都是相同的。“譬如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是殖民地台湾的心声,是精神与灵魂的表达;是挫折、希望、悲哀、喜乐的交... “台湾文学”并不是新名词,在台湾光复前就有作家使用过。但这不等于说,“台湾文学”在任何时代或对任何人来说,意义都是相同的。“譬如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是殖民地台湾的心声,是精神与灵魂的表达;是挫折、希望、悲哀、喜乐的交融。但在同一时期,从日本统治者的观点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台湾意识” 国家分裂思想 民进党 中国大陆 台独分子
下载PDF
历史的离心与向心——台湾问题的再思考
13
作者 俞丽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心理因素是探讨台湾问题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台湾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意识"及"台湾意识"并存的局面。以不同认同对象为前提的两种意识,对台湾民众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者在台湾历史上此消彼长,并与经... 心理因素是探讨台湾问题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台湾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意识"及"台湾意识"并存的局面。以不同认同对象为前提的两种意识,对台湾民众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二者在台湾历史上此消彼长,并与经济、政治等其他因素相互渗透,成为今天考察两岸关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意识” “台湾意识” 台湾问题
下载PDF
简析“台湾主体性”对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台湾主体性"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在台湾岛内兴起的一种政治和社会思潮。"台湾主体性"的流行既有其客观基础,更是主观建构的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主体性"已逐渐成为政治和社会分歧仍相对严重的台... "台湾主体性"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在台湾岛内兴起的一种政治和社会思潮。"台湾主体性"的流行既有其客观基础,更是主观建构的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主体性"已逐渐成为政治和社会分歧仍相对严重的台湾民众的基本共识,并成为民进党上台执政、其意识形态霸权形成以及国、民两党在统"独"政治光谱上从极化转为温和区隔的重要基础。"台湾主体性"高涨导致国、民两党的两岸论述日益趋同,两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不利于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等高层次议题的顺利展开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性” “悲情” “台湾意识” 政党政治
下载PDF
台湾大选的结果分析——民进党“胜”在哪?国亲“败”在哪?
15
作者 刘传标 《福建社科情报》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终于落下帷幕。台湾选举领导人,只是地方性选举。但近年台湾选举文化已经变质,少了和平、理性,多了攻讦、暴戾。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常常为了一党之利、一己之私,挖空心思拟定两岸对立的议题,... 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终于落下帷幕。台湾选举领导人,只是地方性选举。但近年台湾选举文化已经变质,少了和平、理性,多了攻讦、暴戾。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常常为了一党之利、一己之私,挖空心思拟定两岸对立的议题,挑动省籍矛盾,制造族群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选举活动 民进党 国民党 亲民党 陈水扁 “台湾主体意识” 选战策略 两岸关系
下载PDF
“台湾主体意识”的建构及危害--另一种视角审视台湾道德教育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勇 刘佳雁 《台湾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30-36,共7页
作为台湾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主体意识"教育通过上层统治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建构推展开来。这种具有强烈"国家认同"色彩和相当分离倾向的意识逐渐成为台湾社会的主导话语,造成了台湾青少年在国家... 作为台湾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主体意识"教育通过上层统治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建构推展开来。这种具有强烈"国家认同"色彩和相当分离倾向的意识逐渐成为台湾社会的主导话语,造成了台湾青少年在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上的混乱,对台湾政治社会伦理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并阻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应更加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做台湾青少年的工作,为促使"台湾主体意识"的正面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台湾主体意识” 台湾青少年
原文传递
社会承认与“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小冬 沈惠平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6,共11页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研究主要从人为建构、外部环境或者两者相结合等角度来探讨其生成原因,虽然已将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两个维度相结合,但在微观行动者因素的分析上侧重于政治精英的视...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研究主要从人为建构、外部环境或者两者相结合等角度来探讨其生成原因,虽然已将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两个维度相结合,但在微观行动者因素的分析上侧重于政治精英的视角,较少关注同样作为行动者的台湾民众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对于台湾民众出于何种“需要”而认同“台湾主体意识”这一问题缺乏理论性的解释。事实上,“台湾主体意识”可分为“作为政治理念的台湾主体意识”与“作为社会心理的台湾主体意识”两个层面。从承认理论的视角而言,社会承认的需要是台湾民众认同“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心理动机,日据时期与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台湾民众所遭受的实质侵犯以及想象出来的祖国大陆会损害其人身安全、政治经济权利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在追求社会承认上更加执着。台湾民众之所以选择“台湾主体意识”作为实现其社会承认诉求的路径,则与“台湾主体意识”本身的性质、“台湾主体意识”与既有观念的一致性程度、“台湾主体意识”传播过程中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意识” 承认 心理动机
原文传递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下“台湾历史意识”再建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卞梁 张林友 连晨曦 《现代台湾研究》 2019年第6期16-21,38,共7页
当前“台湾历史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台湾历史被强行赋予了过多的政治意涵,并藉由历史教科书得以呈现,由此封闭了两岸青年世代合理的历史交流体验渠道。如何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进程中,调节与重构“台湾历史意识”就成为亟... 当前“台湾历史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台湾历史被强行赋予了过多的政治意涵,并藉由历史教科书得以呈现,由此封闭了两岸青年世代合理的历史交流体验渠道。如何在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进程中,调节与重构“台湾历史意识”就成为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从学术交流角度思考,通过纠正台湾青年世代的“台湾史观”、加强台湾史研究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拓展“中国史观”在台影响力等方式,在摆脱现有台湾史叙述模式的同时,积极建构以“两岸一家亲”为内涵的中国地方史研究新范式。从民间交往角度分析,由于两岸民间交往所具有的深度与广度,因此通过采取深化两岸合编教科书力度、积极拓展台生“第二课堂”空间、持续加强两岸民间信仰交流等方式能够有效加快“台湾历史意识”的转型。“台湾历史意识”的再建构不仅能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而且能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提供充实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台湾历史意识” 两岸融合
原文传递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原因及其应对——基于共识动员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小冬 《现代台湾研究》 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
"台湾主体意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从共识动员理论视角看,"台湾主体意识"形成是政治结构、资源动员、架构叙事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结构主要指岛内因素、两岸因素、国际因素等宏观政治... "台湾主体意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从共识动员理论视角看,"台湾主体意识"形成是政治结构、资源动员、架构叙事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治结构主要指岛内因素、两岸因素、国际因素等宏观政治环境的影响;资源动员涉及台湾民众被承认的需要这一心理资源与政治精英所掌握的权力资源;架构叙事则是指"台独"势力为动员台湾民众认同"台湾主体意识"所构建的话语架构。针对这一情况,可从增强祖国大陆对台湾民众吸引力与说服力、保障台湾民众各项基本权利、做好对台宣传工作等三个方面入手,有效应对"台湾主体意识"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意识” 共识动员理论 两岸关系 台湾政治
原文传递
台湾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历史演进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厚涛 吴晓芳 《现代台湾研究》 2020年第4期33-39,共7页
台湾社会出现文化认同危机,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蒙上阴影。导致这一困局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全面推行日本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洗脑"所导致的台湾民众文化认同错位,也有国民党统治时期因为... 台湾社会出现文化认同危机,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蒙上阴影。导致这一困局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全面推行日本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洗脑"所导致的台湾民众文化认同错位,也有国民党统治时期因为与大陆争夺中华文化"正统权"所导致的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根基认知的偏离,更有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执政期间全面推行"文化台独"而导致台湾民众文化认同危机的加剧。未来两岸应当按照存量转化、增量改革的策略,推动台湾同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殖民统治 “台湾主体意识” 文化认同危机 “文化台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