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伴行管理”实践的“史”“思”“诗”——从“伴读100秒”的视角 |
冯卫东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2
|
以“史”的思维建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周新民《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评说 |
沈思涵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
2024 |
0 |
|
3
|
求“史”研“传”——山西河东非遗舞蹈传承的理论思考和方法探析 |
陶淑蓉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4
|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感”的培养策略 |
郝志忠
|
《教育界》
|
2024 |
0 |
|
5
|
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 |
王向清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6
|
“当代学术”如何成“史” |
陈平原
|
《云梦学刊》
|
2005 |
22
|
|
7
|
声乐教学中“心”“技”“史”“教”的融合体现——评《声乐教学论》 |
龙涛
龙开义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由“史”入“文”——论西方传记的现代性转型 |
黄科安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9
|
“因时、因史、因事”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 |
陈卫平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0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史”体性质及渊源 |
赵辉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1
|
《中国小说史略》的功与“过”及撰“史”问题 |
刘芳
|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2
|
文艺社会学的搁置与重建——读周平远《文艺社会学史纲》的一点感想 |
姚文放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3
|
“论”与“史”的有机结合——评王先霈《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 |
余三定
|
《湖南社会科学》
|
2007 |
1
|
|
14
|
《大地》的“史”性和“诗”性 |
张春蕾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5
|
懂“史”才有发言权——《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再版自序 |
潘新和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6
|
孔子史学观念发微 |
张永刚
|
《船山学刊》
|
2006 |
1
|
|
17
|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中的“史与论”问题 |
杨庆祥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8
|
“经”“史”之别:王闿运对《春秋》的基本态度 |
刘少虎
|
《长沙大学学报》
|
2006 |
1
|
|
19
|
试论陈芳明的《台湾新文学史》写作 |
王文艳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0 |
1
|
|
20
|
实践哲学的“史”与“思”--杨国荣教授学术访谈 |
冯琳
宋锡同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