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谢贵安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4,共6页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典籍中“史才”的不同概念 ,认为“史才”在中国古代具有三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即史学主体综合素质之一 (修史的才能 )、史学主体的综合素质 (才、学、识、德 )、史学主体 (史学人才 )。由于“史才”最基...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典籍中“史才”的不同概念 ,认为“史才”在中国古代具有三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即史学主体综合素质之一 (修史的才能 )、史学主体的综合素质 (才、学、识、德 )、史学主体 (史学人才 )。由于“史才”最基本的含义是修史才能 ,为史学工作者职业身份确定的标志 ,因此它也成为包括史学“三长”及“史德”在内的史学主体综合素质的代称 ,并进而指代史学主体本身。从“史才”概念出发 ,弄清其不同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助于加深对古代史学主体素质理论的认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史学
“史才”
论
史学主体
素质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传奇“史才”考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夏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37-39,共3页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笔法借鉴等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史才”
史学
历史意识
历史笔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长”的深化与“心术”的提出:宋元时期史家修养论的发展与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记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167,共8页
宋元时期的史家修养论承旧开新,处在承上启下的阶段,其理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宋元学者深化了刘知幾的"史才三长"论,把才、学、识当作评价史家修养的标尺,充实了才、学、识的内容,丰富了才、学、识的内涵,并由此引申出自成...
宋元时期的史家修养论承旧开新,处在承上启下的阶段,其理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宋元学者深化了刘知幾的"史才三长"论,把才、学、识当作评价史家修养的标尺,充实了才、学、识的内容,丰富了才、学、识的内涵,并由此引申出自成一体的史家修养论。他们进一步强调史识,彰显才、学、识"三长"之中以识为重的思想,并用理学的纲常名教观念充实史识,以此评判古今史家的历史见识,带有明显的义理化倾向。宋元学者特别重视史家的品德修养,在道德心性之学的影响下,把帝王的"修心"观念引申到史学领域,并不断发展,提出了"心术"说,直接开启了后世史家重视道德内省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家修养论
“史才
三长”
心术
宋元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知几与章学诚的史家修养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董传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0-43,74,共5页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章学诚均提出了有关史家修养的理论,刘知几认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章学诚在继承刘知几史家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史德",丰富和发展了史家修养理论。刘知几、章学诚均重视&...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章学诚均提出了有关史家修养的理论,刘知几认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章学诚在继承刘知几史家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史德",丰富和发展了史家修养理论。刘知几、章学诚均重视"才、学、识",但刘知几最重"史识",章学诚尤重"史德"。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史家修养理论,不仅能使我们发现他们理论的异同,深刻理解史家修养理论,而且对当今史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章学诚
史家修养
“史才
三长”
“史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胡应麟的“史有别才”观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嘉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2-445,478,共5页
"史有别才"是胡应麟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前后相继、内外相承、有着内在逻辑发展理路的三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二个方面即强调史才之业有专门是其核心内容;第一个方面即时代性和第三个方面即史家成果,则...
"史有别才"是胡应麟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前后相继、内外相承、有着内在逻辑发展理路的三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二个方面即强调史才之业有专门是其核心内容;第一个方面即时代性和第三个方面即史家成果,则分别是这一核心内容的外部环境和客观表现。时代性限定了史才得以发挥的程度,史家成果则具体展示了史才的内在要求。胡应麟之所以提出"史有别才"这一范畴,无疑是对其史家难得、须"三长二善"五者兼之这一表述的进一步衍申,同时也是对刘知几"史学三长"中史才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心就是推崇史才之专和史才之高。明代史学虽总体上处于衰退之中,但在史学思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史有别才
史学思想
明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宋元时期的“史才三长”论
被引量:
5
6
作者
王嘉川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8,共11页
在刘知畿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史才三长"论之后,无论是从理论探索上就这一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来说,还是从史学实践上直接应用这一理论来说,唐宋元时期都是"史才三长"论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但其文雄、学博、识通或称才胜、...
在刘知畿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史才三长"论之后,无论是从理论探索上就这一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来说,还是从史学实践上直接应用这一理论来说,唐宋元时期都是"史才三长"论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但其文雄、学博、识通或称才胜、学充、识卓,"才、学固不易,而有识为尤难"的基本内涵得以确定下来,而且三长"具而用之,无不宜焉,岂唯史哉"的外延也被明确提出并付诸实践;而经过宋朝的推扬,"史才三长"论终成中国传统史家标准论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史才
三长”
宋元时期
原文传递
题名
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谢贵安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4,共6页
文摘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典籍中“史才”的不同概念 ,认为“史才”在中国古代具有三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即史学主体综合素质之一 (修史的才能 )、史学主体的综合素质 (才、学、识、德 )、史学主体 (史学人才 )。由于“史才”最基本的含义是修史才能 ,为史学工作者职业身份确定的标志 ,因此它也成为包括史学“三长”及“史德”在内的史学主体综合素质的代称 ,并进而指代史学主体本身。从“史才”概念出发 ,弄清其不同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助于加深对古代史学主体素质理论的认识和探讨。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史学
“史才”
论
史学主体
素质能力
Keywords
“Shicai” Conception Historian's qualitios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传奇“史才”考论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夏平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37-39,共3页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0603046
文摘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笔法借鉴等涵义。
关键词
唐传奇
“史才”
史学
历史意识
历史笔法
Keywords
the novel in Tang Dynasty
historical ability
history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writing style of history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长”的深化与“心术”的提出:宋元时期史家修养论的发展与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记录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167,共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特征研究"(SKZZY2014031)
文摘
宋元时期的史家修养论承旧开新,处在承上启下的阶段,其理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宋元学者深化了刘知幾的"史才三长"论,把才、学、识当作评价史家修养的标尺,充实了才、学、识的内容,丰富了才、学、识的内涵,并由此引申出自成一体的史家修养论。他们进一步强调史识,彰显才、学、识"三长"之中以识为重的思想,并用理学的纲常名教观念充实史识,以此评判古今史家的历史见识,带有明显的义理化倾向。宋元学者特别重视史家的品德修养,在道德心性之学的影响下,把帝王的"修心"观念引申到史学领域,并不断发展,提出了"心术"说,直接开启了后世史家重视道德内省的传统。
关键词
史家修养论
“史才
三长”
心术
宋元时期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知几与章学诚的史家修养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董传岭
机构
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0-43,74,共5页
文摘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章学诚均提出了有关史家修养的理论,刘知几认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章学诚在继承刘知几史家修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史德",丰富和发展了史家修养理论。刘知几、章学诚均重视"才、学、识",但刘知几最重"史识",章学诚尤重"史德"。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史家修养理论,不仅能使我们发现他们理论的异同,深刻理解史家修养理论,而且对当今史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功用。
关键词
刘知几
章学诚
史家修养
“史才
三长”
“史德”
Keywords
Liu Zhiji
Zhang Xuecheng
historian cultivation~ "three special skills of historian"
"historian moral"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胡应麟的“史有别才”观
被引量:
2
5
作者
王嘉川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2-445,478,共5页
文摘
"史有别才"是胡应麟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前后相继、内外相承、有着内在逻辑发展理路的三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二个方面即强调史才之业有专门是其核心内容;第一个方面即时代性和第三个方面即史家成果,则分别是这一核心内容的外部环境和客观表现。时代性限定了史才得以发挥的程度,史家成果则具体展示了史才的内在要求。胡应麟之所以提出"史有别才"这一范畴,无疑是对其史家难得、须"三长二善"五者兼之这一表述的进一步衍申,同时也是对刘知几"史学三长"中史才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心就是推崇史才之专和史才之高。明代史学虽总体上处于衰退之中,但在史学思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发展。
关键词
胡应麟
史有别才
史学思想
明代
Keywords
HU Ying-lin
Shiyou Biecai(史有别才)
historiographic thinking
the Ming Dynast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宋元时期的“史才三长”论
被引量:
5
6
作者
王嘉川
机构
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8,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才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12JJD770010
文摘
在刘知畿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史才三长"论之后,无论是从理论探索上就这一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来说,还是从史学实践上直接应用这一理论来说,唐宋元时期都是"史才三长"论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但其文雄、学博、识通或称才胜、学充、识卓,"才、学固不易,而有识为尤难"的基本内涵得以确定下来,而且三长"具而用之,无不宜焉,岂唯史哉"的外延也被明确提出并付诸实践;而经过宋朝的推扬,"史才三长"论终成中国传统史家标准论的代名词。
关键词
刘知幾
“史才
三长”
宋元时期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
谢贵安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传奇“史才”考论
吴夏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长”的深化与“心术”的提出:宋元时期史家修养论的发展与特征
王记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刘知几与章学诚的史家修养理论比较研究
董传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胡应麟的“史有别才”观
王嘉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唐宋元时期的“史才三长”论
王嘉川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