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的《史通》 被引量:3
1
作者 代继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6,90,共7页
唐朝刘知几所撰《史通》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为历代学人所注目。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史通》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疑古》、《惑经》的思想倾向等都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重视。他们借助《史通》中... 唐朝刘知几所撰《史通》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为历代学人所注目。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史通》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疑古》、《惑经》的思想倾向等都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重视。他们借助《史通》中的一些合理史学主张,来对一些史学问题和史书加以评判;引用一些内容记载作为理据,来对一些史书进行考证。这既体现了《史通》和"史部"在中国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表现出四库馆臣具有相当的学术眼光和水准;而对《史通》中"疑惑"思想倾向的批评,又带有封建学人的明显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部” 《史通》 史学价值 文献价值 思想批评
下载PDF
《搜神记》文本辑采来源考辨
2
作者 张黎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研究了《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承于前载,即从前代典籍中辑采素材。阐述了《新辑搜神记》的文本辑采来源,认为有177篇故事有前载出处,来自59部作品。提出了《搜神记》在文本辑采来源上的三大特点:一是辑采方式可粗略分为照搬式和增删... 研究了《搜神记》的成书方式之一:承于前载,即从前代典籍中辑采素材。阐述了《新辑搜神记》的文本辑采来源,认为有177篇故事有前载出处,来自59部作品。提出了《搜神记》在文本辑采来源上的三大特点:一是辑采方式可粗略分为照搬式和增删式两大类;二是类目集中于史部和子部;三是对史部文献的辑采遵循了史家“实”“信”原则,照搬式辑采占比突出,对子部作品的辑采有更多“再创作”之处,体现了干宝“游心寓目”的创作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文献辑采 史部 子部 游心寓目
下载PDF
《隋书·经籍志》标点考校二则
3
作者 孙振田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8年第1期84-86,共3页
中华书局1973年版《隋书·经籍志·序》中的谢灵运、王亮、谢朏、任昉、殷钧等之"《四部目录》"、王俭之"《目录》",包括梁有之"《五部目录》",其书名号均当去除。《隋志序》相关叙述重在交代目... 中华书局1973年版《隋书·经籍志·序》中的谢灵运、王亮、谢朏、任昉、殷钧等之"《四部目录》"、王俭之"《目录》",包括梁有之"《五部目录》",其书名号均当去除。《隋志序》相关叙述重在交代目录著作的部类变化,"四部目录"、"五部目录"意指将书籍分为四部或五部的目录,而非目录著作的称名。加上书名号,掩盖了《隋志序》原本叙述目录部类划分的主观意图,使其目录学史料价值大打折扣。该版《隋书·经籍志》史部大序的最后"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中的"《史记》",其书名号亦当以去除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四部目录》 《目录》 《史记》 书名号
下载PDF
《史记》与“文章”——从中国文学观念史角度的考察
4
作者 吴光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7,共12页
"文章"是中国本土综合的文学概念,这一概念主要建构于西汉中后期,自两汉之交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司马迁《史记》(原名《太史公》)的创作和流传,与"文章"概念的建构和流行颇有关系。《太史公》的创作,渊源于古"... "文章"是中国本土综合的文学概念,这一概念主要建构于西汉中后期,自两汉之交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司马迁《史记》(原名《太史公》)的创作和流传,与"文章"概念的建构和流行颇有关系。《太史公》的创作,渊源于古"史记",继承并弘扬孔子作《春秋》的典范,也受到战国至西汉前期流行的诸子学文化的启示。此书问世以后,作为笔墨"文章"的代表作流传数百年,另外,又成为魏晋时期目录学系统之中"史部"崛起的引领者。东晋至南北朝隋唐时期,《史记》与日益唯美化的"文章"概念的关系渐行渐远,逐渐成为性质比较单纯的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观念 《太史公》 书论 目录学“史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