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政府的“不出事”逻辑:境遇、机理与治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建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36,共8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急剧转型,中国的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结构变迁、利益分化、矛盾冲突与社会失序等交错共存。尤其是,经济增长与社...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急剧转型,中国的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结构变迁、利益分化、矛盾冲突与社会失序等交错共存。尤其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甚至断裂,成为当今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或社会抗争事件频出的渊薮,使"抗争政治"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中的焦点议题之一。正是在这种社会境遇中,基层政府在应对社会抗争事件时主要遵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出事"逻辑,即基层政府主要运用较为被动的、消极的、选择性的、暂时的策略主义。从这种逻辑形成的内在机理来看,"刚性"稳定观的浸淫、"发展型地方主义"的影响,以及"压力型体制"的助推等,促进了基层政府"不出事"逻辑的扩大再生产。基层政府的"不出事"情结及其反动,重"堵"轻"疏",将给社会集聚了更大的风险。因此,矫治基层政府的"不出事"逻辑,真正实现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需要从"静态"稳定观向"动态"稳定观转化、从"发展型地方主义"向"六位一体"的社会建设转变、从"压力型体制"向"合作型体制"转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不出事”逻辑 “压力型体制” “合作型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