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妃之德”:《周南·关雎》的古典学阐释
1
作者 周春健 《文化发展论丛》 2019年第1期59-88,共30页
《关雎》一诗,居《诗经》之首,在《毛诗》文本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从产生地域上讲,《关雎》属于周、召二南。“二南”之义,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关雎》中的名物与整个诗义都有密切关联,“君子、淑女”“荇菜”“琴瑟、钟鼓”是理解... 《关雎》一诗,居《诗经》之首,在《毛诗》文本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从产生地域上讲,《关雎》属于周、召二南。“二南”之义,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关雎》中的名物与整个诗义都有密切关联,“君子、淑女”“荇菜”“琴瑟、钟鼓”是理解《关雎》一诗的关键词。对于《关雎》主题的理解,古今多有不同:今文三家诗将之理解为“讽刺诗”,古文毛诗将之理解为“颂美诗”,现代诗学则多从文辞字面义出发,从文学角度理解为一首恋爱诗。从古典学的角度讲,《关雎》“居始”的地位,使其具备了独特的教化意义。《毛诗·序》所谓“后妃之德”的主题解说,背后体现的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政治观念,这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关雎》 诗教 古典学 “后妃之德”
下载PDF
《毛詩》闡釋體系中“后妃之德”的設定、淵源及影響
2
作者 白如 《中国经学》 2022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對於《關雎》“后妃之德”,《傳》《箋》的設定各有側重:《毛傳》理解爲“夫婦有别”,《毛詩箋》則照應《關雎》小序續序部分的觀點理解爲“不嫉妒”。這兩種設定皆有其經學淵源:《毛傳》的“夫婦有别”説與三家《詩》的共性特徵十分明... 對於《關雎》“后妃之德”,《傳》《箋》的設定各有側重:《毛傳》理解爲“夫婦有别”,《毛詩箋》則照應《關雎》小序續序部分的觀點理解爲“不嫉妒”。這兩種設定皆有其經學淵源:《毛傳》的“夫婦有别”説與三家《詩》的共性特徵十分明顯;“不嫉妒”之説雖在《魯詩》及《齊詩》的相關文獻中有所體現,但並非主流觀點,東漢初期衛宏編修小序時,爲了貼合現實政治的需求,才將這一觀點正式納入到《關雎》的詩旨闡説體系中。《關雎》“后妃之德”的理解亦影響到《詩經》其他一些詩篇的詩旨設定:在《二南》體系内的幾首詩皆取用“不嫉妒”説;而在《國風》其他一些詩篇之中,則多數取用“夫婦有别”説。“后妃之德”理解與闡釋的參差正體現出《毛詩》闡釋體系幾經增益的建構過程。從《傳》《序》《箋》的差異入手,聯繫兩漢經學發展的背景,可更爲清晰地展現這一闡釋體系中的文本層次以及不同觀念的區隔與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妃之德” 《關雎》 《詩小序》 闡釋體系 衛宏
下载PDF
礼乐精神与女子教育--“《关雎》之义”辨证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尚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4,共10页
《关雎》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关雎》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她教给年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达成性情之平和,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 《关雎》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关雎》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她教给年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达成性情之平和,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止的淑善。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以及“上博简”《孔子诗论》都只是用诗,与《关雎》之义没有直接关联。《史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和“周室衰而《关雎》作”两条材料,习惯视作《关雎》讽刺说和诗篇晚出的关键证据,但历来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之弊,属于严重误读。《关雎》是周人制礼作乐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表征了周文化的礼乐精神和对女子教育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之义” “后妃之德” 礼乐精神 女子教育
下载PDF
“和平中正”的雎鸠和鸣—探析《诗经·周南·关雎》的主旨及其文化内涵
4
作者 张庆霞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周南.关雎》是《诗经》首篇,《毛诗序》认定它是歌颂“后妃之德”的作品,自宋以后非议之声众多,认为它歪曲了诗的本事。但本文认为,《毛诗序》所释《关雎》之主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较符合于三千年前创作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和意识形... 《周南.关雎》是《诗经》首篇,《毛诗序》认定它是歌颂“后妃之德”的作品,自宋以后非议之声众多,认为它歪曲了诗的本事。但本文认为,《毛诗序》所释《关雎》之主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较符合于三千年前创作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和意识形态,我们应该揭而出之以还其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后妃之德” 主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