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息我以死”与“向死而在”——庄子和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向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7-45,共9页
活着还是死去,是哲学中的重大问题。苏格拉底和西塞罗都曾有言,以为哲学的定义不是别的,就是死亡的准备。如果没有对于死亡问题的沉思,恐其哲学不成其为哲学了。庄子是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古代大思想家和哲学家:海... 活着还是死去,是哲学中的重大问题。苏格拉底和西塞罗都曾有言,以为哲学的定义不是别的,就是死亡的准备。如果没有对于死亡问题的沉思,恐其哲学不成其为哲学了。庄子是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古代大思想家和哲学家:海德格尔则是当代哲学中最卓越的德国思想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不论庄子能否作为古代中国的存在主义者,把他们的死亡哲学作一比较,乃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来理解死亡,把握人生,可以成为古今文化哲学共通融合的一个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亡哲学 “向死而在” 海德格尔 本体论 神人 存在主义哲学 先行到 天地自然 至人
下载PDF
“向死而在”何以可能——基于海德格尔死亡论的理解与领会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忠义 韩贵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对死亡的领会,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重要内容。"向死而在"作为海德格尔死亡论的意义所在,旨在从"死"出发,去除"常人"沉沦的遮蔽,澄明此在,并最终直逼存在本身。然而,海德格尔死亡论的理解困难之处... 对死亡的领会,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重要内容。"向死而在"作为海德格尔死亡论的意义所在,旨在从"死"出发,去除"常人"沉沦的遮蔽,澄明此在,并最终直逼存在本身。然而,海德格尔死亡论的理解困难之处在于"向死而在"揭示的"在"的处境似乎是让此在心怀畏惧而无法持驻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对"向死而在"的路径进行正确的领会,并最终还原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存在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死而在” 能在
下载PDF
死亡:无穷阐释的可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晓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6年第3期54-56,共3页
三、“死”:能否超越及如何超越?“死”是个体之人的消亡,它导致人类终级的和最深层的恐惧.“死”对“生”者的威胁在于:人生前拥有的财富、美色、舒适、快乐将化为乌有;人所占有的地位,获得的名誉,苦心孤诣建构的人际关系网络亦将不复... 三、“死”:能否超越及如何超越?“死”是个体之人的消亡,它导致人类终级的和最深层的恐惧.“死”对“生”者的威胁在于:人生前拥有的财富、美色、舒适、快乐将化为乌有;人所占有的地位,获得的名誉,苦心孤诣建构的人际关系网络亦将不复存在;还有与亲属好友的痛别、“死”之后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脑海中嵌人的死者临终前的惨状、尸体的腐臭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死亡的狰狞和恐怖,并促使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不仅深思死的各种问题,更进而去探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随着文明的进步,科技越趋发达,人类超越死亡的途径和方法也多元化了,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 超越 途径和方法 “不朽”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个体生命 “向死而在” 西方极乐世界 先行到
下载PDF
庄子与海德格尔生死观比较
4
作者 张利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1,59,共3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庄子 “向死而在” 亡观 亡哲学 人生观 悦生恶 存在主义 人的存在 价值和意义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回忆”——《秦腔》的死亡叙述
5
作者 姚艳玉 姚小艳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7-99,102,共4页
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从叙事动机和创作目的来说,是为故乡“树碑立传”,是“为了忘却的回忆”。作品中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夏天义、夏天智均以悲剧死亡结局,这决非单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描写,而是包含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在”的哲学... 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从叙事动机和创作目的来说,是为故乡“树碑立传”,是“为了忘却的回忆”。作品中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夏天义、夏天智均以悲剧死亡结局,这决非单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描写,而是包含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在”的哲学内涵。死亡叙述由最初的生命体验辐射到社会文化层面,最终上升为一种悲悯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亡叙述 “向死而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向死而生”——论《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四平 乔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09,119,共5页
上官鲁氏是《丰乳肥臀》中的女主人公,一生多灾多难多苦,有些苦难巨大得超过了其应有的承受力,但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被苦难所吓倒,表现出了一种世所罕有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生命状态。上官鲁氏这一人物形象既具体、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 上官鲁氏是《丰乳肥臀》中的女主人公,一生多灾多难多苦,有些苦难巨大得超过了其应有的承受力,但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被苦难所吓倒,表现出了一种世所罕有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生命状态。上官鲁氏这一人物形象既具体、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普通民众中普遍存在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也要活着"的生活理念,又彰显了生命意志和生命力的坚韧、顽强,也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向死而生"的哲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唯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乳肥臀》 苦难 忍辱负重 坚韧不拔 “向死而生”
下载PDF
试论海德格尔的“向死存在”——从时间的本体化视角解读《存在与时间》中的“死” 被引量:2
7
作者 江向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分析在其存在论现象学时间性之理论建构上有着不容置疑的特殊意义,这一点已引起海内外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时间的本体化这一视角出发,首先简要阐明了海德格尔对源始的时间与流俗时间概念所做的区分;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之“向死存在”建构;最后,还附带讨论到了法国哲学家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对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时间性与其“向死存在”之逻辑关联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问 本体化 时问性 “向死存在” 叙事时问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死亡”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学发 刘国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的“此在与时间性”部分中,设专章集中讨论了“死亡”问题。了解其关于“死亡”的论述,对我们领悟其由对“此在”的分析而展开的一整套人生哲学,是十分重要的。一、“先行到死”与... 德国哲学家M·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的“此在与时间性”部分中,设专章集中讨论了“死亡”问题。了解其关于“死亡”的论述,对我们领悟其由对“此在”的分析而展开的一整套人生哲学,是十分重要的。一、“先行到死”与“看得见的可能性”在海德格尔看来,“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向死而在” “此在” 不完满性 先行到 “存在” “自由” 《存在与时间》 “无” 生物学意义
下载PDF
死亡的言说和言说的死亡──当代诗歌中死亡主题的哲学观照 被引量:1
9
作者 缪克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1,共3页
死亡的言说和言说的死亡──当代诗歌中死亡主题的哲学观照缪克构在当代的诗歌创作中,弥散着一种死亡主题。在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似乎每一位有丰富内涵的诗人都深刻地涉及到了死亡这个主题。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关于死亡的各种命名... 死亡的言说和言说的死亡──当代诗歌中死亡主题的哲学观照缪克构在当代的诗歌创作中,弥散着一种死亡主题。在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似乎每一位有丰富内涵的诗人都深刻地涉及到了死亡这个主题。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关于死亡的各种命名几乎都可以在新时期诗人诗作中找到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主题 当代诗歌 哲学观照 海德格尔 诗歌创作 个体生命 诗意地栖居 亡体验 “向死而在” 超越
下载PDF
浅析“向死而生”的死亡课程——基于存在主义死亡教育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娟 阳丹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第7期19-20,共2页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向死的存在"。对死的畏,对人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敬畏死亡,才能敬畏生命。死亡是人类生命历程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忽视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迫使青少年学生重新审视生命,以正确的死亡...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向死的存在"。对死的畏,对人的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敬畏死亡,才能敬畏生命。死亡是人类生命历程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忽视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迫使青少年学生重新审视生命,以正确的死亡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还能使青少年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因此,死亡课程的普及乃大势所趋。从存在主义死亡教育视角浅析死亡课程开展的必要性及其开展,以期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死亡观,重新审视生命的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死而生” 存在主义亡教育 亡课程
下载PDF
海德格尔死亡观述评
11
作者 何焕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12,共5页
人生在世,总有一死.因此,人生观必然要与死亡观联系在一起,人生哲学必然包含对死亡的看法.古往今来不少哲学家对死亡问题作过探讨,但多数都是从伦理学来论述,而海德格尔的特点则是从本体论——伦理学——本体论来论述这个问题,其分析的... 人生在世,总有一死.因此,人生观必然要与死亡观联系在一起,人生哲学必然包含对死亡的看法.古往今来不少哲学家对死亡问题作过探讨,但多数都是从伦理学来论述,而海德格尔的特点则是从本体论——伦理学——本体论来论述这个问题,其分析的方法也有独特性.本文拟对其关于死亡的论述作概要的介绍并加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亡观 亡问题 人的存在方式 “向死而在” 本体论意义 述评 存在者 先行到 伦理学
下载PDF
记忆、历史与“向死而生”——论《终结的感觉》的死亡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3-67,共5页
朱利安·巴恩斯的近作《终结的感觉》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围绕好友艾德里安的自杀对人生展开的回顾,借"死"来审视"生"。这部作品是一部通过还原个人记忆和修正私人历史而建构出的死亡叙事,凸显了死亡对个体生命的... 朱利安·巴恩斯的近作《终结的感觉》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围绕好友艾德里安的自杀对人生展开的回顾,借"死"来审视"生"。这部作品是一部通过还原个人记忆和修正私人历史而建构出的死亡叙事,凸显了死亡对个体生命的积极意义,透射出巴恩斯"向死而生"的存在主义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 亡叙事 “向死而生”
下载PDF
略论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立》中的死亡意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艺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诗作中有不少是探讨有关死亡主题的,《雪夜林边小立》是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诗篇之一。结合马丁.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分析《雪夜林边小立》中有关死亡的意象,对于了解弗罗斯特的人生观...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诗作中有不少是探讨有关死亡主题的,《雪夜林边小立》是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诗篇之一。结合马丁.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观点,分析《雪夜林边小立》中有关死亡的意象,对于了解弗罗斯特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雪夜林边小立》 “向死而生”
下载PDF
狂欢的镜像:郁达夫《银灰色的死》尾声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旭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90-94,共5页
《银灰色的死》是郁达夫叙事完整的中文练笔之作,其尾声具有“加冕/脱冕”的狂欢化结构,表征“向死而生”的镜像意蕴。该意蕴通过复调形式,对“死”的要素在艺术形式上作出否定而得以生发。从尾声的狂欢化镜像结构来看,郁达夫文学的浪... 《银灰色的死》是郁达夫叙事完整的中文练笔之作,其尾声具有“加冕/脱冕”的狂欢化结构,表征“向死而生”的镜像意蕴。该意蕴通过复调形式,对“死”的要素在艺术形式上作出否定而得以生发。从尾声的狂欢化镜像结构来看,郁达夫文学的浪漫颓废特征,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与其内在的求生精神倾向是等量互补关系,在艺术构型中呈现平衡状态。这种关系,可激发接受者对文本的积极意蕴作出自我思考和评价,朝向对“生”以及“如何生”的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银灰色的 尾声 狂欢化镜像结构 “向死而生”
下载PDF
“黑暗森林”与“向死而生”:科幻叙事中的两种世界观——以《三体》和《奇点遗民》为例
15
作者 李方明 夏志强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0-63,共4页
本文拟分别以“黑暗森林”与“向死而生”作为理解《三体》与《奇点遗民》的关键词,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这两种科幻世界观进行详细论述,然后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发掘出刘宇昆在华语科幻书写中独特的世界观。
关键词 三体 奇点遗民 “末世论”“黑暗森林” “向死而生”
下载PDF
从“未知生,焉知死”到“向死而生”——浅谈中西方死亡意识差异
16
作者 石庆利 《魅力中国》 2013年第16期33-33,34,共2页
死亡意识关系着人们全部的生命价值观念。从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先天就具有“乐生安命、轻生重死”的传统,儒家倡言“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死亡意识。西方传统的死亡意识以海德歌尔“人... 死亡意识关系着人们全部的生命价值观念。从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先天就具有“乐生安命、轻生重死”的传统,儒家倡言“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死亡意识。西方传统的死亡意识以海德歌尔“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的理论为代表,认为“死亡意识贯穿于我们的全部生命过程”,“要在意识中清理出真实的死亡结构的死亡意识”,以此达到人的本真的存在。中西死亡意识既有差异性,又有互补性。从中西方传统的死亡理论中.都能找到建构现代化人格的死亡意识的资源,在当下现实生存状态中,有效消解人类与生俱来的死亡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意识 中西比较 “未知生 焉知 “向死而生” 亡焦虑 差异性 互补性
下载PDF
海德格尔生死观浅谈
17
作者 郑荃文 蒋彦渊 《才智》 2009年第35期168-168,共1页
对于生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意识无意识的在体验着。在生与死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泛泛而谈者,但很多名家都有深入的见解。
关键词 生命美学 “亲在” “向死而生”
原文传递
向死而生
18
作者 孙源 《艺术与设计》 2012年第6期172-175,共4页
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正因为意识到了必死性和世事无常。才应当更加珍惜生命。
关键词 “向死而生”展 影像作品 艺术家 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1900:一个来自天堂的灵魂
19
作者 余索 邹全文 《华中人文论丛》 2014年第1期195-197,共3页
本文从电影穿透律角度阐释了1900"向死"的人生哲学,并通过对比影片中1900与世俗者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影片画面蓝色调镜头语言的分析,进一步解读1900独特的艺术形象以及超然的内心世界。1900放弃对世俗名利、财富、婚姻、日常生... 本文从电影穿透律角度阐释了1900"向死"的人生哲学,并通过对比影片中1900与世俗者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影片画面蓝色调镜头语言的分析,进一步解读1900独特的艺术形象以及超然的内心世界。1900放弃对世俗名利、财富、婚姻、日常生活的追求,选择以灿若星辉的"毁灭"方式,最终达到自我肉体与音乐世界的完美融合,诠释了"向死"的最高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 1900 “向死 灵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