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中的“否定性”意识形态观探析——兼驳“马恩对立论”
1
作者 许斗斗 易正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3-29,共7页
恩格斯在晚年的五封书信中对"意识形态"作出了"虚假的意识"的阐释,但这种"否定的"阐释并不是纯粹虚妄的"虚假意识论"意义上的,而是要通过凸显意识形态的"颠倒性""歪曲性"... 恩格斯在晚年的五封书信中对"意识形态"作出了"虚假的意识"的阐释,但这种"否定的"阐释并不是纯粹虚妄的"虚假意识论"意义上的,而是要通过凸显意识形态的"颠倒性""歪曲性"内涵来彰显意识形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现存的(因而是"肯定的")意识形态的"扬弃"原则。这一点通过恩格斯对意识形态中的宗教和哲学两个领域的发展过程的具体论述,同时与他晚年的"历史合力论"相结合,可以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真实历史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如何在自我扬弃中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否定性 意识形态 虚假意识
下载PDF
张天翼讽刺小说中“否定性人物”群像
2
作者 崔佳琪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张天翼作为左翼文坛的巨匠,在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自觉传承鲁迅的"撕破"理念,以一种辛辣、犀利的讽刺风格,对一切社会丑态施以嘲讽。张天翼讽刺小说创作笔触广泛,他通过尖锐的笔锋塑造出一系列卑琐、龌龊的"否定... 张天翼作为左翼文坛的巨匠,在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自觉传承鲁迅的"撕破"理念,以一种辛辣、犀利的讽刺风格,对一切社会丑态施以嘲讽。张天翼讽刺小说创作笔触广泛,他通过尖锐的笔锋塑造出一系列卑琐、龌龊的"否定性人物"群像。作者有意将"否定性"人物作为自己批判的对象,意在揭露人物虚假、懦弱的本质,从而唤起国民加入到反压迫的斗争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翼 讽刺小说 “否定性”人物
下载PDF
“否定性行动”的合法性之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淑庆 程和祥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否定性行动"是行动哲学中备受争议的一个概念,争议主要集中于其合法性。针对"‘否定性行动’是否为行动"这个问题,行动哲学界形成了以赖尔为代表的否定派和以摩塞尔为代表的肯定派。否定论者认为"否定性行动&... "否定性行动"是行动哲学中备受争议的一个概念,争议主要集中于其合法性。针对"‘否定性行动’是否为行动"这个问题,行动哲学界形成了以赖尔为代表的否定派和以摩塞尔为代表的肯定派。否定论者认为"否定性行动"不具备行动的根本特点,从而不是行动,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肯定论者不仅承认"否定性行动"的存在性,他们甚至把它看作一种正行动。分析与比较两派的观点可以发现,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承认否定性行动的存在性是否会带来某些无法接受的理论后果"。由此可见,"否定性行动"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概念界定问题,它从本质上关系到对于"什么是行动以及如何解释行动"这个行动哲学基本问题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 “否定性行动” 意图 忽略 因果性
原文传递
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知识论基础——读《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智航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0-164,共5页
邓正来先生认为,从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所承在的一些问题,而其根本的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因此,邓正来先生主张建构“... 邓正来先生认为,从1978年至2004年,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它所承在的一些问题,而其根本的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因此,邓正来先生主张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但是邓正来先生并没有直接回答“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而是采取了一种“否定性”的建构方式。邓正来先生之所以采取“否定性”的建构策略,在我看来是因为其受哈耶克的“无知”的知识论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哈耶克的这一知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理想图景” “否定性 知识论
下载PDF
“无”之基本问题·导言
5
作者 冯治库 《丝绸之路》 2014年第10期5-8,共4页
在中西哲学史上,老子、庄子、柏拉图、康德等中外哲人洞见了三种“无”:“纯无”(命名无、非存在)、“否定性的无”(有的无)和“主体不性的无”。三种“无”各有其用:“纯无”的作用在于和“纯有”一起作为一切知识的开端;“否... 在中西哲学史上,老子、庄子、柏拉图、康德等中外哲人洞见了三种“无”:“纯无”(命名无、非存在)、“否定性的无”(有的无)和“主体不性的无”。三种“无”各有其用:“纯无”的作用在于和“纯有”一起作为一切知识的开端;“否定性的无”的作用在于保证有的功用得以可能;“主体不性的无”的作用在于告诫人们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干预。与三种“无”相关的是虚假和错误的不可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常人对“无”的错误理解,以及对“无”的认识和把握波及文明的影响力,并指出由于对“无”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试图让中西哲学在源头上进行对话,真正探讨二者的同异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从而由传统启迪新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无” “否定性的无” “主体不性的无” 中西哲学
下载PDF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飞跃——关于《伯尔尼笔记》人本主义解读范式的批判
6
作者 李俊鑫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9-25,共7页
西方列宁学立足于人本主义化的黑格尔主义立场认为:列宁在1914年《伯尔尼笔记》中对于庸俗唯物主义的"否定性"评注和关于辩证法的强调,意味着列宁从1908年的唯物主义立场转向为公开的唯心主义立场,并在1915年之后的革命中保持... 西方列宁学立足于人本主义化的黑格尔主义立场认为:列宁在1914年《伯尔尼笔记》中对于庸俗唯物主义的"否定性"评注和关于辩证法的强调,意味着列宁从1908年的唯物主义立场转向为公开的唯心主义立场,并在1915年之后的革命中保持着"私人的、隐秘的"黑格尔主义的思想断裂。然而,《伯尔尼笔记》是列宁关于辩证法问题,俄国现实革命策略以及自身哲学基础的一次"自我清算"。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框架始终在列宁思维中占据支配性地位。列宁提出的辩证法的飞跃和十六要素标志着列宁思维的最高峰和关于恩格斯思想框架的继承和认识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西方列宁学 “否定性”评注 飞跃
下载PDF
几类多项式命题的反证法证明
7
作者 陈效敏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0-109,共2页
多项式理论中涉及许多命题的证明 ,其中有些命题无法或不易用直接证法证明 。
关键词 多项式 反证法 “互质性”命题 “不可约性”命题 “否定性”命题
下载PDF
当代西方“列宁学”研究的三大理论走向及其批判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传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6,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列宁学"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理论路径、理论特征和价值取向,形成了三大理论思潮:一是以罗伯特·瑟维斯和尼尔·哈丁为代表的"否定性"的列宁主义观;二是以当代左翼学者为代表的&qu...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列宁学"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理论路径、理论特征和价值取向,形成了三大理论思潮:一是以罗伯特·瑟维斯和尼尔·哈丁为代表的"否定性"的列宁主义观;二是以当代左翼学者为代表的"肯定性"的列宁主义观;三是以凯文·安德森为代表的批判的人道学派的列宁主义观。西方"列宁学"对列宁及其思想的种种新奇解读,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列宁和列宁主义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列宁学” “否定性 “肯定性 批判的人道学派
原文传递
《域外小说集》:作为方法的“东西瓯脱间”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乐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102,共15页
《域外小说集》并非既往认识的谈论"古怪偏僻"的"弱国模式",实则具有"评骘文明"的独特维度,它体现了周氏兄弟的"否定性"文明史观,即一种有别于直线进化的,通过越轨、偏离等"否定形式"... 《域外小说集》并非既往认识的谈论"古怪偏僻"的"弱国模式",实则具有"评骘文明"的独特维度,它体现了周氏兄弟的"否定性"文明史观,即一种有别于直线进化的,通过越轨、偏离等"否定形式"带动的文明发展状态。而作为方法的"东西瓯脱间",展现了其对东西方文明论、文明权力结构本身的批判性,它具有释放"古国文章新生"的隐喻意义,追求一种不被历史传统、外来话语等辖制的"自决"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东西瓯脱间” 《域外小说集》 “否定性”文明史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