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告别革命”思潮的实质是要告别社会主义
1
作者 侯志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62-65,共4页
"告别革命"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在苏联解体和东欧一些国家巨变的前后,它在国际上蔓延开来,并影响到我国的思想界,"告别革命"思潮的基本观点成为一种思想体系。革命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建设和创造;革命是推动理性发展... "告别革命"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在苏联解体和东欧一些国家巨变的前后,它在国际上蔓延开来,并影响到我国的思想界,"告别革命"思潮的基本观点成为一种思想体系。革命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建设和创造;革命是推动理性发展的巨大力量;革命具有发展和进步的深刻内涵,告别社会主义是"告别革命"思潮的本质。必须明确肯定中国近代历次革命的正义性,正确评价革命领袖的历史功过,珍惜一切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革命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高扬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用革命精神来从事一切工作,对于一切诋毁和否定革命的言论和行动,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抵制,必须坚决同"告别革命"思潮划清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别革命”思潮 实质 告别社会主义
下载PDF
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兼析“告别革命”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爱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4-109,共6页
改良与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历史道路选择上的分歧焦点所在。近代中国为何会发生从改良到革命的演变?这是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改良和革命二者的关系,论证了近代中国... 改良与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历史道路选择上的分歧焦点所在。近代中国为何会发生从改良到革命的演变?这是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改良和革命二者的关系,论证了近代中国从改良走向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并对"告别革命"论中的错误论调予以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革命 中国近代史 “告别革命”
原文传递
告别不了的革命——有关“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的教学体会
3
作者 沈成飞 袁洪亮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61,共4页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章中,"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部分内容是整章的开篇,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即以引导...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章中,"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部分内容是整章的开篇,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即以引导学生讨论"告别革命"理论能否成立为由头,结合国际、国内两个背景,围绕革命对象和革命主体两个力量展开论述,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指出"告别革命"是一个假命题。由"问题"导入和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历史必然性 “告别革命” 教学体会
下载PDF
“告别革命”论的研究现状述评
4
作者 黄聪 魏恋舻 《湘潮(理论版)》 2013年第1期66-67,共2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关于"告别革命"的广泛讨论,主要集中于革命和改良的概念、革命与改良或改革的关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评判、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的研究方式问题、新世纪要不要"告别革命"等方面。但对近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关于"告别革命"的广泛讨论,主要集中于革命和改良的概念、革命与改良或改革的关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评判、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的研究方式问题、新世纪要不要"告别革命"等方面。但对近代革命概念的变化缺少相应细化研究,对当代是否"告别革命"作出欠缺超越历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别革命” 现状述评
原文传递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专题教学论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淼淼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辛亥革命的成与败”这一专题时,需要聚焦重点问题,融入重要论述。讲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无法告别的;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功... 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辛亥革命的成与败”这一专题时,需要聚焦重点问题,融入重要论述。讲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无法告别的;强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突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启示,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融于专题,为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好理论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告别革命”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与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豆勇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9-11,16,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先后经历了"非毛化"、民族虚无主义、"告别革命"、"学术研究"以及网络传播等5个阶段的演进发展,呈现出隐蔽化、碎片化、日常化和娱乐化等特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先后经历了"非毛化"、民族虚无主义、"告别革命"、"学术研究"以及网络传播等5个阶段的演进发展,呈现出隐蔽化、碎片化、日常化和娱乐化等特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一种政治思潮,其目的是消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动摇人民"四个选择"的根基以及西化和分化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非毛化” 民族虚无主义 “告别革命”
下载PDF
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诉求及其危害 被引量:15
7
作者 梁柱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6年第2期11-17,共7页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集中表现为"告别革命"论,有其鲜明的政治诉求。表面看它是一种学术性的思潮,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在"学术研究"的名义下,按照他们的政治诉求来进行所谓的"反思历史&...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泛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集中表现为"告别革命"论,有其鲜明的政治诉求。表面看它是一种学术性的思潮,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思潮。在"学术研究"的名义下,按照他们的政治诉求来进行所谓的"反思历史""重写历史",以推翻已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结论。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国际和国内的历史背景。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只是史学研究中的支流,但它起到搞乱人们思想,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共同理想的恶劣作用。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动摇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摧毁近代中国所苦苦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告别革命” 政治诉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