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韩国“和陶诗”与“和陶辞”的“朝鲜风” 被引量:2
1
作者 崔雄权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韩国古代文人从高丽朝开始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与"和陶辞",一代代韩国文人试图从陶渊明那里发掘人生所需的某些文化品质,或是精神力量,或是艺术风格。在"和陶诗"与"和陶辞"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韩国古代文人从高丽朝开始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与"和陶辞",一代代韩国文人试图从陶渊明那里发掘人生所需的某些文化品质,或是精神力量,或是艺术风格。在"和陶诗"与"和陶辞"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是对民族历史的真实反映与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及诗歌呈现方式上主题的直白表露与接受过程中诗性意象的取舍。这种表现本质上起到了树立其民族意识的功用,也是一个把影响逐渐转化为"朝鲜风"的消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和陶诗” “和陶辞” “朝鲜风”
下载PDF
从朝鲜金寿恒“和陶诗”看党祸对文人心态之影响
2
作者 付春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6-42,共7页
金寿恒"和陶诗"是朝鲜朝中期西人、南人两派党争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寿恒创作"和陶诗",是受到宋代苏轼"和陶诗"影响,他仿照苏轼和陶范式,借用陶诗的原韵抒写自己在贬谪期间的生活... 金寿恒"和陶诗"是朝鲜朝中期西人、南人两派党争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寿恒创作"和陶诗",是受到宋代苏轼"和陶诗"影响,他仿照苏轼和陶范式,借用陶诗的原韵抒写自己在贬谪期间的生活经历及其复杂心绪。金寿恒把"和陶"当作疗救心灵创伤的良方和排遣人生苦闷的途径,表现出对陶渊明思想上兼融儒道、精神上追求适意自然的理解和认同。因此,透过金寿恒"和陶诗",不仅可以洞察其晚年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的变化,同时对于探究朝鲜朝中期朋党交恶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金寿恒 “和陶诗” 党争 文人心态
下载PDF
苏轼“和陶诗”对陶诗接受的开创性贡献
3
作者 伏蒙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4-19,共6页
自陶渊明身后直至明清时期,屡有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学陶、效陶、拟陶、和陶,不过在"和陶诗"创作史及陶诗接受史上影响最大者当属苏轼。苏轼晚年十分推崇陶渊明的人格与诗作,并由此写下了一百多首"和陶诗"。苏轼的许多... 自陶渊明身后直至明清时期,屡有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学陶、效陶、拟陶、和陶,不过在"和陶诗"创作史及陶诗接受史上影响最大者当属苏轼。苏轼晚年十分推崇陶渊明的人格与诗作,并由此写下了一百多首"和陶诗"。苏轼的许多"和陶诗"深具陶渊明诗歌的况味,绝大多数还次韵陶渊明原诗,鲜明地留有陶诗的印迹。苏轼的"和陶诗"不仅在当时即产生极大反响,对后来的"和陶诗"的发展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接受 苏轼 “和陶诗” 价值
下载PDF
苏东坡“和陶诗”艺术风格论略
4
作者 芦宇苗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苏东坡“和陶诗”艺术成就颇高,它是“绚烂之极”后而造的“平淡”,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色调:诗风平淡,感情真笃;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景传神,时见佳句。研究苏东坡“和陶诗”的艺术风格,对于了解诗人晚年... 苏东坡“和陶诗”艺术成就颇高,它是“绚烂之极”后而造的“平淡”,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色调:诗风平淡,感情真笃;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景传神,时见佳句。研究苏东坡“和陶诗”的艺术风格,对于了解诗人晚年诗歌创作的全貌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和陶诗” 陶渊明 诗歌评论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论苏轼“和陶诗”与苏氏一族 被引量:1
5
作者 原田爱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北宋大文豪苏轼晚年崇拜陶渊明,并创作了"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苏轼不但十分崇拜陶渊明诗文、处世方法,而且模仿陶渊明的对子孙的态度,促使苏门子弟积极参与"和陶诗"活动。其弟苏辙继和了五十二首,而且他们兄弟之... 北宋大文豪苏轼晚年崇拜陶渊明,并创作了"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苏轼不但十分崇拜陶渊明诗文、处世方法,而且模仿陶渊明的对子孙的态度,促使苏门子弟积极参与"和陶诗"活动。其弟苏辙继和了五十二首,而且他们兄弟之间的"和陶诗"创作活动也影响到幼子苏过。本文主要聚焦于苏轼和苏氏一族在"和陶诗"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苏轼"和陶诗"的家训。力图通过上述之考证,勾勒出苏氏一族文学创作之沿承,并以此展现出传统研究之中很少言及到的北宋文学宗族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辙 苏过
下载PDF
论邓辅纶“和陶诗”中的感伤基调
6
作者 覃婷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晚清诗人邓辅纶有"和陶诗"76首,作于中年归隐之后。其诗极力追慕陶诗的平淡之美,却不时地流露出感伤基调。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仕宦经历及个人志趣,分析其感伤情绪表现形式和成因,可以发现陶渊明的诗歌中也有感伤的色彩... 晚清诗人邓辅纶有"和陶诗"76首,作于中年归隐之后。其诗极力追慕陶诗的平淡之美,却不时地流露出感伤基调。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仕宦经历及个人志趣,分析其感伤情绪表现形式和成因,可以发现陶渊明的诗歌中也有感伤的色彩,但比较之下却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辅纶 “和陶诗” 基调
下载PDF
试论郝经“和陶诗”的思想内涵
7
作者 王嘉宸 辛昕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38-40,共3页
郝经作为元初北方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诗人,一生著作颇丰。在他留存的所有诗歌中,共有一百一十八首“和陶诗”传世,这些诗作展现了他在羁押南宋十六年间的特有情怀。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其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产生敬慕之情,其笔下的“和... 郝经作为元初北方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诗人,一生著作颇丰。在他留存的所有诗歌中,共有一百一十八首“和陶诗”传世,这些诗作展现了他在羁押南宋十六年间的特有情怀。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其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产生敬慕之情,其笔下的“和陶诗”体现出在远离故国、背井离乡的环境下独特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经 “和陶诗” 思想内涵
下载PDF
吾有吾庐心亦安——论郝经“和陶诗”精神家园的构筑
8
作者 刘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5-37,共3页
郝经是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他在被扣留南宋的16年中,常常远望北方而不能回。于是他创作了两卷"和陶诗",以抒发自己郁闷难解的思乡之情,使其在与陶渊明的对话中,找到了心安的"家园乐土"。
关键词 郝经 “和陶诗” 精神家园
下载PDF
从“和陶诗”看苏轼对陶诗艺术风格的接受
9
作者 谭晓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7期87-88,共2页
东晋诗人陶渊明对后世影响深远,陶诗的传播史十分漫长,接受形式也多种多样。苏轼是陶渊明接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陶诗"则是他独创的一种接受形式,它根据陶诗的原韵,融合苏轼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与陶诗形成了一种隔代... 东晋诗人陶渊明对后世影响深远,陶诗的传播史十分漫长,接受形式也多种多样。苏轼是陶渊明接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陶诗"则是他独创的一种接受形式,它根据陶诗的原韵,融合苏轼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与陶诗形成了一种隔代唱和的模式,蕴含着值得关注的接受学意义。研究这一特殊的接受形式既可以从新的角度挖掘"和陶诗"的价值,也能够为古代文学接受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陶诗” 艺术接受
下载PDF
苏轼的“枯淡”论研究——兼论“东坡和陶诗”的文化史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云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4-82,共9页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枯淡” “和陶诗”
下载PDF
陶诗接受视野下的苏轼“崇陶”与“和陶” 被引量:1
11
作者 伏蒙蒙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1-34,共4页
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追慕在陶学接受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苏轼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评价比苏轼之前任何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都要高,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超过了他对其他任何一位诗人的推崇,除了屡发赞陶之声,苏轼还创作了一百多首"和陶... 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追慕在陶学接受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苏轼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评价比苏轼之前任何人对陶渊明的评价都要高,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超过了他对其他任何一位诗人的推崇,除了屡发赞陶之声,苏轼还创作了一百多首"和陶诗",显示出对陶渊明诗歌成就的高度认同和师法追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学 苏轼 推崇 陶渊明 “和陶诗”
下载PDF
论赵秉文之“和陶诗”——兼论金代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方式
12
作者 于东新 胡春洁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6年第1期75-84,共10页
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 作为金代文坛陶渊明接受的艺术范本,赵秉文'和陶诗'将陶渊明的人格精神与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即在主体人格的塑造上、意象的选取上以及诗境的经营上,取法于陶渊明,有时甚至颇得陶诗风韵。但由于赵氏人格、境遇与陶氏迥异,这种复制难以达到陶诗的真正境界,具体就是诗歌境界上与陶诗有高下之别,以及赵氏'将大臣经营国事之心曲'写进诗歌之中,与陶氏自然自由的审美追求迥异。但值得注意的是,赵氏'和陶诗'自有其创新性,无论诗旨上的儒、道、释兼融,还是诗风上的刚健与平易,都显示了赵氏的自我风貌。并且,这是金源文坛之陶渊明接受的一种普遍意义的方式。金源诗坛这种师法陶渊明等前代优秀诗家的结果,是给汉唐以来渐趋典雅精微的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带来了'有偏斜度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文学 赵秉文 “和陶诗” 人格精神 艺术追求
原文传递
困惑与超脱——从“和陶”探索苏轼心灵轨迹
13
作者 芦宇苗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和陶诗”是苏东坡追和陶渊明诗韵而创作的诗歌,现存124首,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内,主要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完成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和陶诗”绝非东坡单纯模拟陶渊明诗风的作品,而是宋以来诗坛主平淡之... “和陶诗”是苏东坡追和陶渊明诗韵而创作的诗歌,现存124首,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内,主要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完成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和陶诗”绝非东坡单纯模拟陶渊明诗风的作品,而是宋以来诗坛主平淡之风的大背景下,苏轼平淡诗论的一种艺术实践,陶渊明的诗歌,符合苏轼的审美理想;尤其重要的是,“和陶诗”的创作是东坡晚年贬谪生涯中,借学陶、和陶来消解胸中抑郁的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它对于我们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全貌和诗人晚年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和陶诗” 陶渊明 诗歌评论 审美
下载PDF
韩国“和陶饮酒诗”刍论
14
作者 金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在萧统、苏轼、朱熹等人的影响之下,对陶渊明诗词的追和逐渐在韩国古代文坛迅速流播,并经历了发展、成熟的过程。朝鲜时期因接连不断的战乱、士祸、党争,社会极为动荡,而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禀性以及经历的朝鲜时期文人也试图从陶渊明身... 在萧统、苏轼、朱熹等人的影响之下,对陶渊明诗词的追和逐渐在韩国古代文坛迅速流播,并经历了发展、成熟的过程。朝鲜时期因接连不断的战乱、士祸、党争,社会极为动荡,而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禀性以及经历的朝鲜时期文人也试图从陶渊明身上寻求慰藉、获得共鸣。其中大约共有43位韩国朝鲜时期文人在与陶渊明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过程中,以和韵的方式追和陶渊明《饮酒》,并留下了数量蔚为大观的"和陶饮酒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朝鲜时期 “和陶饮酒诗” “和陶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