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AHP-QFD-VIKOR方法在“哏儿”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付腾飞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20-428,442,共10页
目的为了降低个人经验和偏好对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影响,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设计需求,使其能够依靠量化分析的方式来提升设计流程的客观性,并最终做出基于数据评价的设计决策选择。方法通过调研获取用户需求原始数据,运用AHP法对用户... 目的为了降低个人经验和偏好对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影响,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设计需求,使其能够依靠量化分析的方式来提升设计流程的客观性,并最终做出基于数据评价的设计决策选择。方法通过调研获取用户需求原始数据,运用AHP法对用户需求进行层次化分析,确定用户需求指标权重;采用QFD法将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的性能指标之间进行转化,构建出产品的质量屋模型,分析产品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获取各指标间的相对权重结果;选择文化主题并以QFD中所获得的指标作为参照进行方案设计;设计方案产出之后,引入VIKOR法对方案进行多属性决策分析,建立评价矩阵并计算评价对象与合理方案的接近程度,依据最终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排序并找到最优解决方案。结论以“哏儿”文化文创马克杯设计为例,构建了一种AHP-QFD-VIKOR集成方法设计流程,应用于产品设计的用户需求与设计指标获取分析、设计方案评价等过程,并进行了应用验证,得出所提出方法在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QFD VIKOR 文创产品 “哏儿”文化
下载PDF
程度副词“哏(很)”的共时分布与历时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金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9-81,共3页
程度副词"很",又作"哏,狠"。"哏"产生于元代,明清常用"狠"。"狠"、"很"在汉代之前就已经产生,由于本义比较接近而经常混用,后虚化为程度副词。从"哏、很、狠"... 程度副词"很",又作"哏,狠"。"哏"产生于元代,明清常用"狠"。"狠"、"很"在汉代之前就已经产生,由于本义比较接近而经常混用,后虚化为程度副词。从"哏、很、狠"经常混用的情况可以推想,其程度义当由"狠、很"的"狠戾"之义虚化而来,为记录虚化后的程度义而新造词语"哏"。"哏"在元代语料中的分布状况,反映了蒙汉语言的接触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语言接触
下载PDF
天津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哏儿”文化开发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付腾飞 《天工》 2022年第10期17-19,共3页
从天津市井文化视角,以“哏儿”文化元素为研究对象,结合天津文创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哏儿”文化元素开发可能带来的文化认同和差异化作用,并提出结合趣味性体验、Z世代圈层文化和电商数据进行天津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哏儿” 旅游文创 市井文化 文化认同 趣味性
下载PDF
国际视域下天津“哏都”文化对外传播方式新思考
4
作者 许君 邓海婧 张云楠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第12期15-17,共3页
当前国际文化对外传播成为国际的关注热点,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趋势逐渐减弱。为响应党中央号召,中国再度出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天津虽文化富饶,但是一直缺乏良好的传播机遇和传播手法,文化始终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将... 当前国际文化对外传播成为国际的关注热点,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趋势逐渐减弱。为响应党中央号召,中国再度出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天津虽文化富饶,但是一直缺乏良好的传播机遇和传播手法,文化始终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化传播案例,探讨主流媒体与新兴自媒体互动型文化传播新模式,讨论当前形势下如何运用新时代传播技术助力文化跨地域传播,通过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传播手段的创新融合,探索天津地区“哏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域 主流媒体 文化传播 “哏都”文化
下载PDF
笑话艺术对传统相声的价值及影响
5
作者 陈建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相声是北京市首批、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经典代表,至今活跃在主流舞台,影响千家万户。传统笑话储量巨大,收集了舞台技艺、演出底本、表演记录、行业掌故、历史变迁和艺人传记等六大类早期资料,构成学术研究的关键基石... 相声是北京市首批、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经典代表,至今活跃在主流舞台,影响千家万户。传统笑话储量巨大,收集了舞台技艺、演出底本、表演记录、行业掌故、历史变迁和艺人传记等六大类早期资料,构成学术研究的关键基石;然而,相关研究极度匮乏,鲜有问津者。从艺术、技艺、源流、历史和文化等视角对比分析传统笑话及相声,重在作品研究,旨在剖析传统笑话对相声发展的重大价值:一是笑话完善了相声的包袱技艺,包括现挂、三番四抖、塑造滑稽人物和打造戏剧性情节等;二是笑话建立起对口和群口两种捧逗结构,奠定了对口和群口相声的骨架;三是笑话着力刻画文人形象,熟练使用文哏技法,奠基了后来的文哏相声;四是传统笑话为相声提供了成熟艺人和演出底本,开创了职业化相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笑话 相声艺术 包袱 捧逗 相声职业化
下载PDF
此“梗”非彼梗 被引量:2
6
作者 勾海兰 《汉字文化》 2021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此"梗"指的是网络流行语"梗",彼"梗"指的是原来就存在的本义,是与植物相关的梗(后文称原本的梗)。在现有的相关论文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两者是同一个词。但笔者在调查了BCC语料库中的相关语料后,通过对语... 此"梗"指的是网络流行语"梗",彼"梗"指的是原来就存在的本义,是与植物相关的梗(后文称原本的梗)。在现有的相关论文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两者是同一个词。但笔者在调查了BCC语料库中的相关语料后,通过对语料的分类整理(及分析),发现这两个"梗"的词义之间并没有相似的意义线索及相关的词义派生,另外结合现实中关于网络流行语"梗"的由来,发现"梗"是对"哏"的误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演变出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得出结论:此"梗"非彼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梗” “哏” 词义 派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