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诗:接受响应之要论
1
作者 陈仲义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4期30-38,共9页
现代诗文本的诞生与完型,因其与潜意识、意念、直觉、智性相联系,造成颇多艰涩、跳脱、变幻之面相。上世纪70年代,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崛起",使现代诗文本的客观"承载量"遭遇巨大挑战,更教主观接受的无边开... 现代诗文本的诞生与完型,因其与潜意识、意念、直觉、智性相联系,造成颇多艰涩、跳脱、变幻之面相。上世纪70年代,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崛起",使现代诗文本的客观"承载量"遭遇巨大挑战,更教主观接受的无边开放性愈演愈烈。本文认为,现代诗终端接受可以用"阐释共同体"作为接受前提,以"哑铃"模式保持接受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接受终端的心理响应可以细化为好诗接受的"四动",在心理响应细化基础上,展开接受的坐标与接受的品级梯度,达成接受的辩证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接受前提 “哑铃模式” “细化响应” “品级坐标”
下载PDF
现代诗接受的辩证实现——接受心理机制、“共同体”前提及“哑铃”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仲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0-169,共10页
诗歌接受源于"心得意会"的心理机制,个人"趣味"渐成现代诗接受的主轴,由此造成相对主义接受的某些"失序"。对此困境,"共通感"基础上所形成的"阐释共同体",可作为接受前提。而"... 诗歌接受源于"心得意会"的心理机制,个人"趣味"渐成现代诗接受的主轴,由此造成相对主义接受的某些"失序"。对此困境,"共通感"基础上所形成的"阐释共同体",可作为接受前提。而"哑铃"模式的提出,旨在协调同化顺应关系,克服文本客观性与接受主观性的两难,实现现代诗接受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得意会” 个人“趣味” 共通感 “阐释共同体” “哑铃模式
原文传递
榆液"发展的"哑铃"模式
3
作者 毕建国 《中国机电工业》 2000年第2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榆次液压件厂 “哑铃”型发展模式 技术创新 网络销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