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学史统一为朝向未来、不断展开的现实活动。而在以往哲学史中“缺席”的中国哲学,也可能在未来的哲学史中重新获得自己的位置。从这种理解出发,哲学活动的未来性不仅能够突显出建构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还能够赋予作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信仰以生机和活力,更能标示出构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就是哲学史” 未来向度 历史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日常语言的回归——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治疗
2
作者 何迪 《学理论》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往哲学总是用概念建构理论,采用或本质主义的或片面的或抽象的僵化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导致日常语言的误用,从而产生“哲学病”。因而要对哲学进行治疗:实现对概念的考察,让语言回归日常生活,既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言... 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往哲学总是用概念建构理论,采用或本质主义的或片面的或抽象的僵化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导致日常语言的误用,从而产生“哲学病”。因而要对哲学进行治疗:实现对概念的考察,让语言回归日常生活,既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言的“家族相似”,又要通过“综览”把握语词用法,在语词的使用中呈现日常语言生动、丰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哲学病” 哲学治疗 语言游戏 家族相似
下载PDF
“三微一端”教学情境下的中职思政课堂教学策略——以“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为例
3
作者 陶留妃 《亚太教育》 2023年第19期137-139,共3页
“哲学与人生”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巧... “哲学与人生”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巧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开展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做法。因此,以理论分析结合教学实践的方法,提出从预习、内容、方法直至自媒体辅助的多种巧用教学策略,旨在促进中职思政教育效果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微一端” 中职教育 “哲学与人生”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以蔡元培之“序”、陈寅恪与金岳霖之“审查报告”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春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4,157,共12页
20世纪初期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创建了“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态。蔡元培为胡适所作之“序”,陈寅恪、金岳霖为冯友兰所作“审查报告”,意味着对“中国哲学史”的不同理解。蔡元培以“中国民族的... 20世纪初期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创建了“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态。蔡元培为胡适所作之“序”,陈寅恪、金岳霖为冯友兰所作“审查报告”,意味着对“中国哲学史”的不同理解。蔡元培以“中国民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对应于“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发达史”。金岳霖以“中国哲学的史”“好的哲学史”,对应于“在中国的哲学史”,明确了“中国民族的”、“中国哲学的”在“中国哲学史”中的主体地位。陈寅恪“同情之了解”的态度与方法,坚持“思想”比史料更根本的学术信念;金岳霖突出“论理学”与“讲道理”的论证方式,确立了“中国哲学史”中“哲学的”特质。这种“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有益于推动中国哲学本土叙事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的” “哲学的” 本土叙事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洪晓楠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9-14,共6页
文章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回顾和反思20世纪的人类精神运动,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征,指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哲学运动存在激进的、批判的和建设性的三个维度,它们共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 文章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回顾和反思20世纪的人类精神运动,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征,指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哲学运动存在激进的、批判的和建设性的三个维度,它们共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消解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倾向,在思维方式上引发了一场“后/反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理论特征;最后着重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的滥觞和从“文化热”到“国学热”的转向两个方面,重点展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强调在发展中的中国进行深度文化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化 文化哲学 哲学思潮 当代中国 哲学思维方式 海德格尔 哲学运动 德里达 “哲学的终结” 理论特征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哲学研究状况检讨——一个有限的观察和评论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中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6,共12页
目前国内哲学研究在总体上仍呈现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足鼎立之势。它们各自争论的最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辩护、西方哲学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诠释等问题。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间... 目前国内哲学研究在总体上仍呈现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足鼎立之势。它们各自争论的最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辩护、西方哲学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诠释等问题。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间或有某些原创性成分,个别的甚至堪同国际水准相媲美,但总的说不宜估计过高。研究现状中最引人注目者乃是一系列悖谬现象:哲学的自觉与哲学的自我迷失、哲学的创造冲动与哲学的底气不足、哲学的通达与哲学的自闭、哲学的繁荣与哲学的贫乏等等。如何“哲学地”“思”乃是全部问题的症结和关键。面向未来,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使“说”哲学(外在的、对象化的、旁观式的)变成“做”哲学(内在的、体认式的、上手状态的)。它的恰当解决,乃是中国哲学研究逐步走向成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哲学研究 “哲学地”“思” “做”哲学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齐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有没有什么一般"哲学"、普遍"哲学"?黑格尔自认为其哲学是普遍的、圆满自足的,是"绝对精神"的展现.今天我们有的专家不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其中有的人的理据是"哲学... 有没有什么一般"哲学"、普遍"哲学"?黑格尔自认为其哲学是普遍的、圆满自足的,是"绝对精神"的展现.今天我们有的专家不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其中有的人的理据是"哲学只有一个",他们把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或者将其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作为普遍的哲学,以此作为"哲学"的唯一范式,因而不承认非西方的族群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自主性 “哲学 亚里士多德 绝对精神 普遍 黑格尔 古希腊 非西方 作为 圆满
下载PDF
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秉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2,共8页
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中的认识论概念所关注的不是“认识何以可能”,也不是“人的认识活动本身”,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因此,毛泽东通过这一命题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一... 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中的认识论概念所关注的不是“认识何以可能”,也不是“人的认识活动本身”,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因此,毛泽东通过这一命题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为了总结和概括自己一贯坚持的哲学观。为了证明这一命题不是毛泽东即兴而发,我们可以在其思想语境中找到两种可能的论证思路。通过这一命题,我们发现,“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核心关切,而这一关切在20世纪30-7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也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哲学 认识论 哲学原理教科书 “哲学就是认识论”
下载PDF
从晚清“哲学”译名确立过程看东亚人文特色 被引量:5
9
作者 熊月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145,共8页
哲学在明末的译名是"爱知学"、"理学"或"穷理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西周在知晓这一译名的情况下,摈弃"理学"等原有译名不用而新创"哲学"译名,是有其文化上深意的。用"哲学... 哲学在明末的译名是"爱知学"、"理学"或"穷理学"。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西周在知晓这一译名的情况下,摈弃"理学"等原有译名不用而新创"哲学"译名,是有其文化上深意的。用"哲学"译名,既与东方语境中人所共知的朱子"理学"划清界限,又使这门学问具有东方文化气息。"哲学"在辞典、报刊等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最终为中国学者所接受,但其接受过程并非没有理性的思考,并非毫无障碍。梁启超、严复都曾对这一译名踟蹰再三。"哲学"译名的确立过程,是东方学者赋予哲学东方意义的过程,西周、梁启超、严复对"哲学"译名深思、选择的过程,也很有东方特色。西周后创的"哲学"译名,能够取代中国已有的"爱知学"、"理学"而为东方学人共用,是日本在接引西方文化方面超过中国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译名 爱知学 理学
下载PDF
关于恩格斯思想中的一个矛盾——兼评所谓的“哲学终结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中华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4,共10页
恩格斯在清算旧哲学时指出,随着辩证自然观和唯物史观的建立,以往全部哲学除了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这一纯粹思想的领域之外都变得多余从而被驱逐出自然和历史领域。“哲学终结论”利用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其实,恩格斯的相... 恩格斯在清算旧哲学时指出,随着辩证自然观和唯物史观的建立,以往全部哲学除了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这一纯粹思想的领域之外都变得多余从而被驱逐出自然和历史领域。“哲学终结论”利用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其实,恩格斯的相关思想中内在地包含着一个难以克服的矛盾:理论思维(辩证法)与实证科学之间的二元性及其悖论。恩格斯未能真正超越经验与超验的外在对立。这个矛盾的存在意味着“哲学终结论”试图借助经验自然科学的进展拒斥哲学是虚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思想 辩证法 自然科学 矛盾 “哲学终结论”
下载PDF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哲学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灿兴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哲学病",一是既不解决旧问题、又没有提出新问题的学科建设讨论;二是缺少对经验事实归纳的泛哲学论说。以"客观知识"和"公共图书馆"为例,剖析了"哲学病"的成因...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哲学病",一是既不解决旧问题、又没有提出新问题的学科建设讨论;二是缺少对经验事实归纳的泛哲学论说。以"客观知识"和"公共图书馆"为例,剖析了"哲学病"的成因。并通过将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认定为应用学科,分析其对本学科研究的规范意义,来为解决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哲学病"指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 理论研究 “哲学病”
下载PDF
赫尔曼·黑塞的哲学信仰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剑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22,共4页
通过与德国存在哲学的代表人物卡尔.雅斯贝斯关于"哲学信仰"的论述进行比较,重点探讨了赫尔曼.黑塞对其"信仰"问题的阐述,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可以从中窥见黑塞思想的深邃和哲学信仰在其思考中的重... 通过与德国存在哲学的代表人物卡尔.雅斯贝斯关于"哲学信仰"的论述进行比较,重点探讨了赫尔曼.黑塞对其"信仰"问题的阐述,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可以从中窥见黑塞思想的深邃和哲学信仰在其思考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哲学信仰” 意义
下载PDF
跛行的哲学——梅洛-庞蒂的“哲学赞词”或哲学辩护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尧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共9页
《哲学赞词》尽管以"哲学赞词"为题,但实际上却是对哲学及哲学生活的辩护。哲学为什么要辩护?梅洛-庞蒂主要从认识、表达、行动(其中也涉及到哲人与大众的冲突、哲学的现实处境等)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哲学知识的暧昧性、哲学与... 《哲学赞词》尽管以"哲学赞词"为题,但实际上却是对哲学及哲学生活的辩护。哲学为什么要辩护?梅洛-庞蒂主要从认识、表达、行动(其中也涉及到哲人与大众的冲突、哲学的现实处境等)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哲学知识的暧昧性、哲学与现实的潜在冲突及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复杂关系等作了深入阐发,最后指出哲学的生活具有"跛行"的特征,从中也体现出了梅洛-庞蒂哲学自身的"暧昧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哲学赞词》 “哲学辩护”
下载PDF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二林 陈绪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哲学突破” 文化精神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中国学人对于“中国哲学”的探索与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宗义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4,共14页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二十世纪 中国学 现代西方 学术分类 “哲学 学术观念 西方学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第二个“哲学之谜”研究的意义——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是怎样剥出来的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2,246,共9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艰难历程,这表现为两个"哲学之谜"。第一个"哲学之谜",是从康德、费希特哲学转到黑格尔哲学,这是通过马克思哲学的自我批判实现的。第二个"哲学之谜",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艰难历程,这表现为两个"哲学之谜"。第一个"哲学之谜",是从康德、费希特哲学转到黑格尔哲学,这是通过马克思哲学的自我批判实现的。第二个"哲学之谜",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剥出"合理内核"。在这一过程中,又加入了超过法律的历史。我们特别提示的是:在这里,从历史进入历史观,再进入唯物史观,这对一些人又是一个谜。马克思哲学只有从法学进到哲学与历史研究的结合上,才能理解辩证法"合理内核"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需要"合理内核","合理内核"只有在唯物史观中才能发挥发现历史真理的作用。只有理解了这两个"历史之谜",才能理解辩证法"合理内核"的来历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马克思的“哲学之谜” 辩证法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教学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艳红 王杰琼 +2 位作者 高冬梅 王海军 孙文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10期63-65,共3页
从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开展教学设计,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中医思维,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哲学基础”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从哲学人化自然观到科学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转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满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在"从前的哲学信仰"时期,坚持"哲学"人化自然观的马克思其自然观虽然已经出现了部分质变,但还没有完全质变。他主要还是从抽象的"哲学"原则出发阐述了其人化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裂以及人化自然的异化及其... 在"从前的哲学信仰"时期,坚持"哲学"人化自然观的马克思其自然观虽然已经出现了部分质变,但还没有完全质变。他主要还是从抽象的"哲学"原则出发阐述了其人化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裂以及人化自然的异化及其克服。到了"真正的实证科学"时期,马克思把"倒立着的"东西彻底再"倒过来",开始真正从物质实践出发一方面保存了"哲学"人化自然观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克服了其消极部分从而使自己跃迁到了科学人化自然观。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并非无条件地作为"一整块钢"整个都完全属于马克思主义,仅仅只是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即"真正的实证科学"时期才完全跃迁到马克思主义,而作为人们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人化自然观,是特指在这一特定发展阶段彻底的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人化自然观 科学人化自然观
下载PDF
后哲学时代的教育哲学及其任务 被引量:1
19
作者 项贤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5-18,共4页
后哲学时代的教育哲学及其任务项贤明1981年法国《世界报》曾经宣布:“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如今,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已成为二十世纪末西方的重要文化思潮,在哲学、文化和艺术领... 后哲学时代的教育哲学及其任务项贤明1981年法国《世界报》曾经宣布:“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如今,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已成为二十世纪末西方的重要文化思潮,在哲学、文化和艺术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要迎接新世纪的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现代主义者 哲学 后人道主义 形而上学 “哲学的终结” 元逻辑 德里达 社会科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浅析“哲学”的体系与结构——兼议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丕洋 《船山学刊》 2005年第4期52-54,6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哲学 合法性问题 结构 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 爱智慧 世界观 希腊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