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 被引量:3
1
作者 裴传永 《东岳论丛》 CSSCI 1998年第3期75-78,共4页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裴传永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此话颇有见地。关于三国之主如何善用人才及他们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学... 曹操“唯才是举”、“重才轻德”说正误裴传永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此话颇有见地。关于三国之主如何善用人才及他们的用人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曾撰文予以探讨,其中自不乏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曹操 三国志 二三子 先贤行状 “才” 用人标准 《魏书》 中共山东省委 《短歌行》
下载PDF
从“唯才是举”到九品中正——魏晋之际的“才”、“德”之辩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明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曹魏王朝倡导"唯才是举"原则,但是也并非完全放弃对儒家道德价值的追求,不仅有限度地恢复汉代选举制度,而且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监督。特别是文帝创设九品官人法,通过制度化的中正制度,力求达到"德"与"才"... 曹魏王朝倡导"唯才是举"原则,但是也并非完全放弃对儒家道德价值的追求,不仅有限度地恢复汉代选举制度,而且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监督。特别是文帝创设九品官人法,通过制度化的中正制度,力求达到"德"与"才"价值取向的平衡。西晋是九品中正制确立的关键时期,但是西晋朝臣有关废九品中正制的灼见,是西晋政治腐败和统治危机的曲折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 西晋 “才”、“德”之辨 “唯才是举” 九品中正制
下载PDF
析曹操“破浮华交会之徒”与“唯才是举”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昆生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9-74,共6页
在曹魏政权建立、巩固的过程中 ,“破浮华交会之徒”和“唯才是举”是曹操消除汉末士大夫异己势力与选拔人才、构建势力集团的两个重要步骤。最终打击并清洗掉不愿臣服自己的以汉末名士为主的反对派 ,通过“唯才是举”的途径形成了一个... 在曹魏政权建立、巩固的过程中 ,“破浮华交会之徒”和“唯才是举”是曹操消除汉末士大夫异己势力与选拔人才、构建势力集团的两个重要步骤。最终打击并清洗掉不愿臣服自己的以汉末名士为主的反对派 ,通过“唯才是举”的途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为汉魏更替做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破浮华交会之徒” “唯才是举”
下载PDF
“唯才是举”成大道
4
作者 骆正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6-28,共3页
“唯才是举”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是对中国数千年来“科举制”的传承和发展 ,是对建国 5 0余年以来干部与人事制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是加入WTO之后与国际接轨并且向西方文官制靠拢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模式 文化程度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文官制
下载PDF
曹操“唯才是举”是乱世揽才的权宜之计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春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94-98,共5页
东汉末年,曹操曾三次发布求才令,提出“唯才是举”、“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均可举荐选拔,这与西汉长期奉行的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选士标准大相径庭。“唯才是举”的实质是轻德,把“不忠不孝”与“有治国用之术”紧密联系在... 东汉末年,曹操曾三次发布求才令,提出“唯才是举”、“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均可举荐选拔,这与西汉长期奉行的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选士标准大相径庭。“唯才是举”的实质是轻德,把“不忠不孝”与“有治国用之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广为招揽,其目的是为了夺权而非长治久安。因而它是在乱世环境中广罗人才的一种手段,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这从曹操实际推行的是德充才盛的用人标准和大杀不忠于己的才俊名士两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三国志》 曹操 求才令 《资治通鉴》 《后汉书》 传统道德 用人标准 《三国志集解》 德才兼备
下载PDF
怎样才能“唯才是举”
6
作者 苗雪 林孝诚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2S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唯才是举”原则 人才选拔 用人机制 人才素质 人才观
下载PDF
浅议曹操的“唯才是举”——读《三国志》札记
7
作者 朱贵川 林日举 《殷都学刊》 1987年第4期22-26,共5页
本文拟就曹操“唯才见举”的形成和实施的具体时间,略作述评,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唯才是举”
关键词 曹操 “唯才是举” 求贤 札记 《三国志》 举人 崔琰 选用人才 武帝 郭嘉
下载PDF
从“名校崇拜”到“唯才是举”
8
作者 梁初 《湖南教育(下旬)(C)》 2009年第4期60-62,共3页
曾经有一位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到一家出版社应聘编辑助理的职位,尽管他大学时担任校报主编.有在主流媒体实习的经历,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还有国家重点刊物上的文章,但因为他毕业的学校是一般高校而非“名校”,用人单位连他的简历... 曾经有一位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到一家出版社应聘编辑助理的职位,尽管他大学时担任校报主编.有在主流媒体实习的经历,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还有国家重点刊物上的文章,但因为他毕业的学校是一般高校而非“名校”,用人单位连他的简历都没有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名校 崇拜 新闻学专业 主流媒体 一般高校 用人单位 毕业生
下载PDF
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要“唯才是举”
9
作者 志勇 《教育情报参考》 2010年第8期6-6,共1页
现在有个现象很明显,很多领域和企业急缺人,想招的人才招不到,同时又有很多高学历的人找不到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形成用人方招不到合适人才和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的“两头急”的局面。
关键词 “唯才是举” 创新型国家 大学毕业生 人才
下载PDF
简论曹操的“唯才是举”
10
作者 夏之放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4年第5期42-44,共3页
在汉末群雄逐鹿的动乱时代,曹操(一五五——二二〇)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法家路线,取得了扫除分裂、统一北方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显著成绩,是地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曹操 简论 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 地主阶级 政治家 动乱
下载PDF
曹操“唯才是举”的局限及杀戮人才的原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力 《中学历史教学》 2005年第8期4-8,共5页
对曹操的“唯才是举”,人们往往推崇有加,关于曹操杀戮人才的原因,也多归结于“性忌”。据学界研究,这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 曹操 “唯才是举” 中学 历史教学 教学参考 中央集权制度
原文传递
关于曹操“唯才是举”人才观的辨正
12
作者 朱屹 杨建新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48-51,共4页
曹操“唯才是举”人才观一直被后世争论,但是,诸多争论都没有触及对这一人才观的本意。其实,曹操“唯才是举”的本意就是企图垄断人才,反对士族垄断官场,否定旧的道德观。曹操的人才观,既是当时的现实需要,又为推动封建社会选择... 曹操“唯才是举”人才观一直被后世争论,但是,诸多争论都没有触及对这一人才观的本意。其实,曹操“唯才是举”的本意就是企图垄断人才,反对士族垄断官场,否定旧的道德观。曹操的人才观,既是当时的现实需要,又为推动封建社会选择人才制度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人才观 “唯才是举”
原文传递
曹操“唯才是举”震古烁今
13
作者 曲文和 《山西老年》 2001年第3期53-53,共1页
读西晋陈寿《三国志》,对魏主曹操用人印象颇深。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最大的特点或曰优点是他“唯才是举”。 从... 读西晋陈寿《三国志》,对魏主曹操用人印象颇深。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最大的特点或曰优点是他“唯才是举”。 从某种意义上讲,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优势是社稷强盛的根本,更是削平豪强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的重大战略决策。曹操深得此中三味,他广开才路,来者不拒,不念旧恶,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延贤揽能,这从他的诗文中也可看得出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此诗句中,他以山海作比,表达了自己思贤若渴、接纳贤才多多益善的愿望;他要学“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才是举” 曹操 《三国志》 战略决策 天下归心 割据势力 人才优势 汉献帝 军事家 政治家
原文传递
魏晋风度与盛唐气象的转换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继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7-121,109,共6页
建安文学与盛唐文学,虽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一属典型的乱世,一属模范的治世;然而二者之间却有着神似之处,那就是:情与志的复合。也就是说,个体的“情”,与关心群体利益之“志”,处于重合关系、统一关系。
关键词 魏晋风度 盛唐气象 “唯才是举” 《旧唐书》 九品中正制 建功立业 建安文学 士大夫 武则天 盛唐文学
下载PDF
儒家思想——曹操思想的主干 被引量:2
15
作者 裴传永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儒家思想——曹操思想的主干裴传永自从晋代陈寿作出曹操“揽申、商之法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评曰》。下引该书,只注纪传)的评断、傅玄提出“魏武好法术”(《晋书·傅玄传》)的观点以来,曹操便被归入了“法家... 儒家思想——曹操思想的主干裴传永自从晋代陈寿作出曹操“揽申、商之法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评曰》。下引该书,只注纪传)的评断、傅玄提出“魏武好法术”(《晋书·傅玄传》)的观点以来,曹操便被归入了“法家者流”中。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在由郭沫若的《谈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儒家思想 “唯才是举” 儒家色彩 政治理想 三国志 《礼运》 法家思想 道德伦理观 二三子
下载PDF
曹操用人政策的再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子彦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93-98,共6页
三国时期曹操以善于用人而著称,他提出的“唯才是举”政策,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得到大多数治史者的首肯。然考察曹操一生,其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杀害贤士之事,也屡见于史,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唯才是举”。故要客观的评价曹... 三国时期曹操以善于用人而著称,他提出的“唯才是举”政策,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得到大多数治史者的首肯。然考察曹操一生,其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杀害贤士之事,也屡见于史,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唯才是举”。故要客观的评价曹操的用人政策,必须同时对其用人的另一侧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用人政策 再评价 袁绍 “唯才是举” 刘备 杨修 贤士 太祖 孔融
下载PDF
把握六个关键点 提升员工满意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世华 《通信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员工满意度 “唯才是举” 国际市场竞争 以客户为中心 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力 世界经济 资源运营
下载PDF
曹操的自卑与补偿心理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茂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4-55,共2页
曹操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论者常折服于曹操宽广的胸怀与客人的雅量,比如三次颁布求贤令,九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只要有才,哪怕是“盗嫂受金”、“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 曹操一直是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论者常折服于曹操宽广的胸怀与客人的雅量,比如三次颁布求贤令,九次发布“唯才是举”的命令,只要有才,哪怕是“盗嫂受金”、“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能为曹操所用。他能宽容祢衡的狂悖、丁裴的贪财、魏仲的叛逃、张绣的反复无常,甚至能原谅陈琳的迎头痛骂。陈琳曾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中骂道,“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猱狡锋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补偿心理 自卑 “唯才是举” 历史人物 陈琳
下载PDF
陆云《与兄平原书》札记一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士玲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3期47-48,共2页
陆云《与兄平原书》札记一则俞士玲陆云《与兄平原书》第一则有这样一段:“台上诸奇变无方,常欲问曹公,使贼得上台,而公但以变谲因旋避之。若焚台当云何,此公似亦不能止。”初看颇为扑朔迷离,不易作解,但联系当时情实,还是可以... 陆云《与兄平原书》札记一则俞士玲陆云《与兄平原书》第一则有这样一段:“台上诸奇变无方,常欲问曹公,使贼得上台,而公但以变谲因旋避之。若焚台当云何,此公似亦不能止。”初看颇为扑朔迷离,不易作解,但联系当时情实,还是可以理解的。这封信是陆云永宁二年(公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兄平原书》 陆云 札记 邺城 曹操 “唯才是举” 建安七子 中国考古学 曹植集 《水经注》
下载PDF
汉末晋初的才性之辩与嵇康之死
20
作者 张廷银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72-76,共5页
在党派纷争十分激烈的汉末晋初时期,关于才性问题的辩论与其时的政治斗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每一个染指其中的人,都会随着其所执才性认识的不同而出现政治命运的差异。竹林名士嵇康虽然并不以析辩才性扬名,可他在事实上又的的... 在党派纷争十分激烈的汉末晋初时期,关于才性问题的辩论与其时的政治斗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每一个染指其中的人,都会随着其所执才性认识的不同而出现政治命运的差异。竹林名士嵇康虽然并不以析辩才性扬名,可他在事实上又的的确确陷入了这场论辩之中,所以他的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性之辩 嵇康 司马氏 “唯才是举” 才性问题 人生悲剧 世说新语 才性四本 三国志 政治斗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