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商标法中“商标使用”概念辨析——以贴牌加工为线索 被引量:9
1
作者 曹佳音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9,共13页
"商标使用"是商标权能产生和得以维持的前提和基础,也构成商标权受到保护的必要条件,在贴牌加工行为性质的认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借助于对贴牌加工案件的分析,可以总结商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创设权利"、"维... "商标使用"是商标权能产生和得以维持的前提和基础,也构成商标权受到保护的必要条件,在贴牌加工行为性质的认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借助于对贴牌加工案件的分析,可以总结商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创设权利"、"维持权利"及"侵害权利"三种情形,每种情形中"商标使用"由于制度设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而不同,"商标使用"在三种情形下所具有的内涵和要求也均有所区别。因此,即使同在贴牌加工领域,判断其是否构成"商标使用"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并非是多重标准,而是与商标的本质属性相适应的区别分析,彼此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使用” 贴牌加工 商标 商标侵权
下载PDF
商标侵权判定中“商标性使用”的地位与认定
2
作者 董朝燕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11期27-41,共15页
商标侵权的本质在于侵权行为对商标识别功能及识别关系的破坏。“商标性使用”有效界定了商标权的效力范围,与混淆可能性共同构成商标侵权判定的要件。商标合理使用并非是对商标权的限制,其本质上属于一种“非商标性使用”。尽管商标权... 商标侵权的本质在于侵权行为对商标识别功能及识别关系的破坏。“商标性使用”有效界定了商标权的效力范围,与混淆可能性共同构成商标侵权判定的要件。商标合理使用并非是对商标权的限制,其本质上属于一种“非商标性使用”。尽管商标权人的使用与侵权人的使用都涉及商标识别功能的保护,但因制度目的存在差异,二者在商标使用的认定上存在认定标准宽严及认定范围上的差异。基于“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判断中的独立地位,对其认定应遵循“行为人标准”,即侵权行为的识别可能性标准,以区分于判断混淆可能性的消费者标准。对“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判定中地位及认定的考察,有助于发现现有立法及法律适用上的空白与矛盾,为《商标法》的第五次修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商标使用” 混淆可能性 商标法》修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