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一种“教师教育体系”的理论阐释
1
作者 康晓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57-64,共8页
教师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实践的和复杂的专业教育活动,教师教育涉及教师教育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关系。教师教育体系包括组成要素的“体”与影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系”,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两者的相互作用最终致力于实现教师... 教师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实践的和复杂的专业教育活动,教师教育涉及教师教育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关系。教师教育体系包括组成要素的“体”与影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系”,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两者的相互作用最终致力于实现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目的性。政策制定者与政策研究者关于“教师教育体系”话语表达的基本逻辑是“善”的教师需要“善”的教师教育活动,“善”的教师教育活动需要“善”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从整体上认识教师教育活动运行规律、追求“善”的教师教育治理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体系 “善”教师教育治理方法论 教师教育活动 教师教育质量
下载PDF
儒家“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路径
2
作者 刘宇文 刘佳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5-68,共4页
儒家“善”文化是由儒家思想中的本“善”内容和为“善”路径所构成的道德文化体系,因其与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密切关联,构成了儒家“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儒家“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 儒家“善”文化是由儒家思想中的本“善”内容和为“善”路径所构成的道德文化体系,因其与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密切关联,构成了儒家“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儒家“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从三方面着手:“融入内容”,即确立遴选原则、构建融入内容图谱、转换教学话语;“融入方法”,即设置议题情境、开展“第二课堂”、推介个人记录;“融入评价”,即破除“唯分数论”理念、设置教学活动评价关键指标、设立品德档案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学记》“善问”思想初探
3
作者 贾雪枫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4-25,共12页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善问” “善待问”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下载PDF
韧性理论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善治”的创新路径
4
作者 毛春合 吴岩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1-56,共6页
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韧性治理能力是实现安置社区“善治”目标重要策略,也是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韧性理论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善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安置社区韧性治理成效较为显... 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韧性治理能力是实现安置社区“善治”目标重要策略,也是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韧性理论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善治”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安置社区韧性治理成效较为显著,然而,依然存在党建核心引领能力有待增强、“善治”的长效机制不甚健全、居民社会融入度不高、安置区产业发展的韧性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创新路径:即增强党组织引领社区的治理能力、构建安置社区“善治”的长效治理机制、激发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驱动安置区特色产业链的韧性发展,持续增强基层社会现代化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理论 易地扶贫搬迁 安置社区 “善治”
下载PDF
文化间性视域下“善”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5
作者 郑兰淼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86,共4页
文章以文化间性为理论视角,深入剖析“善”这一核心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多元表现与复杂机制。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的“善”在词性、词义、哲学思想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的诠释,揭示“善”的存在为自我与他者跨越思想与情感的接触搭建了深... 文章以文化间性为理论视角,深入剖析“善”这一核心概念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多元表现与复杂机制。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的“善”在词性、词义、哲学思想以及当代意义等方面的诠释,揭示“善”的存在为自我与他者跨越思想与情感的接触搭建了深厚的理论共情桥梁。运用共情,考察中国“善”的有效传递策略与模式,进一步提出了以共情为核心的“善”引发相互认同,以“善”为媒介开辟唤起共情的“善”的跨文化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间性 “善 诠释 跨文化传播 共情
下载PDF
“善治”视野下的城市管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石柏林 付小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从"善治"的角度,分析了现行城市管理的不合理之处。继而提出"善治"下法益的多元化,并从通过不同类型的组织化方式来保障多方利益主体的参与,以及完善决策程序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如何在"善治"的观念下改善... 从"善治"的角度,分析了现行城市管理的不合理之处。继而提出"善治"下法益的多元化,并从通过不同类型的组织化方式来保障多方利益主体的参与,以及完善决策程序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如何在"善治"的观念下改善城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理 “善治” 参与 合作 组织 程序
下载PDF
基于“善治”理念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兴鹏 章钰 东晓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5-23,共9页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必须基于特定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善治"理念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契合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覆盖面过低,且存在城乡与地...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必须基于特定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善治"理念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契合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覆盖面过低,且存在城乡与地区之间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的显著差异。从"善治"理念出发,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中的作用,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民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覆盖面 “善治”
下载PDF
数学理解的至善追求——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志华 朱月萍 +1 位作者 王金华 林道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第11期125-128,共4页
柏拉图对数学理解问题及数学理解的层次有过非常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理解是从假设(较低级的形式)出发,上升到绝对原理、上升到世界的最高目的——“善”的过程,是一个从形式过渡到形式、最后停留于形式的过程,并明确地指出,这种... 柏拉图对数学理解问题及数学理解的层次有过非常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理解是从假设(较低级的形式)出发,上升到绝对原理、上升到世界的最高目的——“善”的过程,是一个从形式过渡到形式、最后停留于形式的过程,并明确地指出,这种“善”是高于几何学推论的真正的理性。地还进一步指出,数学中的“善”是一种发自人的经验但又脱离人的经验的纯形式的理想化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理解 “善 理解问题 柏拉图 几何学 理想化
下载PDF
“善治”:一种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治理”范式下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晓军 靳永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5,共5页
"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新颖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依据俞可平教授关于"善治"的10条标准,社会治理要达到"善治"... "善治"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新颖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依据俞可平教授关于"善治"的10条标准,社会治理要达到"善治"的境界任重而道远,国际社会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去追求。为了社会和谐与善治的目标,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回应公民需求解决合法性问题,通过与民间更多合作而形成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均衡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成效 “善治” 衡量标准 愿景
下载PDF
追求“善的生存”——德育本质再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志毅 张鹏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借助于对以往德育本质"规范说"与"生活说"的反思,可以得出结论:学校德育的本质意味着教育学生追求"善的生存"方式。学生能否实现"善的生存"则取决于其正确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由此,学校德育... 借助于对以往德育本质"规范说"与"生活说"的反思,可以得出结论:学校德育的本质意味着教育学生追求"善的生存"方式。学生能否实现"善的生存"则取决于其正确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由此,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其核心是学生发展型价值观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本质 规范说 生活说 “善的生存”说
下载PDF
农民理性及其合作行为问题的研究述评——兼论农民“善分不善合” 被引量:31
11
作者 胡敏华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2,共7页
农民组织化就是农户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实现联合和合作的过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有效途径。然而,在国内,农民"善分不善合"的命题却长期困扰着人们。显然,研究农民组织化问题必须有赖于对... 农民组织化就是农户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实现联合和合作的过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有效途径。然而,在国内,农民"善分不善合"的命题却长期困扰着人们。显然,研究农民组织化问题必须有赖于对农民理性及其合作行为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判断,为此,有必要对相关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文认为,理性农民合作行为是其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统一的结果,政府的有效参与是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实选择;同时,本文也对农民"善分不善合"观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理性假设 合作行为 农民组织化 “善分不合”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译论基本理念的嬗变与衍化——马建忠“善译”理论之现代诠释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洪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4,共6页
本文立足于现代译学精神,以现代语言学和西方文论为参照框架,对马建忠的“善译”理论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诠释和理论形态上的转化,指出“善译”理论以现代语言学理念切入翻译研究,开创中国译论的语言学研究模式,同时通过标举读者反应意识... 本文立足于现代译学精神,以现代语言学和西方文论为参照框架,对马建忠的“善译”理论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诠释和理论形态上的转化,指出“善译”理论以现代语言学理念切入翻译研究,开创中国译论的语言学研究模式,同时通过标举读者反应意识开中国翻译研究读者中心论范式之先河。文章认为,马建忠的“善译”理论标志着中国传统译论的基本理念发生了嬗变和衍化,它不仅是中国传统译论向现代译论转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衔接点,而且为中西译论之间的相互阐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译”理论 中国传统译论 语言学模式 读者中心论范式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模式变迁与有效治理——从“礼治”到“善治” 被引量:14
13
作者 漆彦忠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6,共10页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具有独特性,长期以来存在"乡规民约治理模式""政、教、礼、法互嵌模式""行政治理模式"等历史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维,实...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具有独特性,长期以来存在"乡规民约治理模式""政、教、礼、法互嵌模式""行政治理模式"等历史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维,实现了民族地区行政治理从"力治""柔治"等单主体治理到"共治"的多主体治理的跨越式转变。"共治"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人民本位、以人为本的治理,最终目标是实现"善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人民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谋求"共治"体系下的有效治理,实化"共治"中的"自治"、强化"一核多元"原则、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细化地方性法规是其必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 有效治理 “善治”
下载PDF
荀子哲学中“善”之起源一解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晨阳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9,共7页
关键词 “善 起源 哲学 荀子 道德伦理 “恶” 价值 社会
下载PDF
“擅智”与“善智”: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双重任务 被引量:13
15
作者 梅立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2,共10页
谋求实现优良的国家治理是一种共通性的政治理想,技术变革是影响国家治理优良性的重要因素。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行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标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即将甚至已经来临。时代场景的变换为中国国家治理创设了新的任... 谋求实现优良的国家治理是一种共通性的政治理想,技术变革是影响国家治理优良性的重要因素。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行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标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即将甚至已经来临。时代场景的变换为中国国家治理创设了新的任务,一方面,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要求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执政施政集体与时俱进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即“擅智任务”,主要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国家的信息能力、政策能力、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国家还存在“善智任务”,即促使人工智能成为“良善的技术”,主要包括减少人工智能造成的就业冲击和控制人工智能的技术霸权风险。国家要注重在“擅智”与“善智”之间均衡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治理 技术霸权“擅智”“善智”
下载PDF
论“善行”的道德内涵及其实践价值——以成人群体价值取向为目标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志淼 王艳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
"善行"道德内涵的发展与实践成为我国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也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诸多社会"恶行"现象揭示出一些成人群体对金钱地位的过度崇拜及其价值观的扭曲,亟待弘扬国家和民族博雅的精神文化内... "善行"道德内涵的发展与实践成为我国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也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诸多社会"恶行"现象揭示出一些成人群体对金钱地位的过度崇拜及其价值观的扭曲,亟待弘扬国家和民族博雅的精神文化内涵。转型期,个体、家庭和组织等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推动"善行"主题道德实践,在全社会营造"善行"文化氛围,使成人群体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重视自身行为的影响力,这将有助于持续增强国家或区域的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行”内涵 成人价值取向 行动策略
下载PDF
论马建忠“善译”之等值观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阳 龚昭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马建忠在《拟投翻译书院议》中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一直以来都得到翻译界的好评。本文试图从现代语言学的语符、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论述"善译"的等值观,指出马氏的"善译"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以文本为切入... 马建忠在《拟投翻译书院议》中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一直以来都得到翻译界的好评。本文试图从现代语言学的语符、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论述"善译"的等值观,指出马氏的"善译"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以文本为切入点的译论标准相异,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树立新的翻译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建忠 “善译”理论 等值翻译
下载PDF
古希腊文学中的“善”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辉斌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古希腊文学非常重视对“善”的追求,但他们判断“善”的标准有些特殊:他们的“善”与“幸福”紧密相连,善良的人不会羞于谈论自己的利益,往往把“幸福”当作善的不可或缺的成分来追求;他们的“善”是一种功能,必须通过积极的行动体现出... 古希腊文学非常重视对“善”的追求,但他们判断“善”的标准有些特殊:他们的“善”与“幸福”紧密相连,善良的人不会羞于谈论自己的利益,往往把“幸福”当作善的不可或缺的成分来追求;他们的“善”是一种功能,必须通过积极的行动体现出来,而不是静止的个人修养;他们“善”的还具有“优秀”的意思,与勇敢、智慧、力量等概念相联系,与软弱是不相容的;对这种“善”的热衷容易滑向“善”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文学 古代文学研究 “善 个人利益 戏剧 弱势群体
下载PDF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河北路径——基于“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探索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晨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55,共4页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北培育和践行的重要载体及实践路径。理论上,"善行河北",以"善"为切入点,意在善,重在行,其核心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实践...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北培育和践行的重要载体及实践路径。理论上,"善行河北",以"善"为切入点,意在善,重在行,其核心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实践上,"善行河北"通过宽辐射注重传播渗透、广发动加强示范引领、重践行广搭实践平台等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进行了颇具河北特色的探索。深化"善行河北"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北真正内蕴于心,外践于行,从而为和谐河北和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强大道德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 “善行河北”
下载PDF
我国高职院校的“善治”:一种理想治理图景的构想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翠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9-26,共8页
“善治”是衡量公共机构如何以优先方式处理公共事务和管理公共资源的一种模式,追求高职院校的“善治”应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苏格兰学院善治守则》的内容框架包括领导和战略、学生体验的质量、问责、有... “善治”是衡量公共机构如何以优先方式处理公共事务和管理公共资源的一种模式,追求高职院校的“善治”应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苏格兰学院善治守则》的内容框架包括领导和战略、学生体验的质量、问责、有效性、关系与合作五部分,从整体上对不同治理主体在学院治理中的职责、行为准则、程序及方式等进行了具体规定,为我国院校层面的“善治”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范本。我国高职院校在治理理念上要以提高学生在校体验质量及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教育服务为本,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治理主体多元化、明晰多元主体的治理职责并提升其治理能力等,以实现理想治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学院 《苏格兰学院治守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