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喻”为核心的本土教育方法论:历史建构与当代转化
1
作者 葛海丽 张广君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挖掘传统教育思想精髓,发现中国教育文化独有的本体意识和内在逻辑,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本土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与路径。纵观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中和精神作为文化根基贯穿始终,显现并成就于“喻”。教育的本... 挖掘传统教育思想精髓,发现中国教育文化独有的本体意识和内在逻辑,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本土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与路径。纵观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中和精神作为文化根基贯穿始终,显现并成就于“喻”。教育的本体认知、价值意识、认识方式都凝结于“喻”的思想体系之中,“喻”是中国本土教育方法论的核心。依照中和精神的思想特征,“喻”在“和合一致”“和实生物”与“太和利贞”三个维度关联其他本土教育方法论,架构起以“喻”为核心的本土教育方法论体系的基本轮廓。“喻”为核心的本土教育方法论,以“人文同构”为主要特征,以此观照教育现实,有助于确定和把握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 教育方法论 文化自信 教育理论自信 生成论教学哲学(GTP)
下载PDF
“喻”:教学方法论的灵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广君 葛海丽 宋文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5,共9页
“喻”的思想根植于我国教育思想史,明晰“喻”的基本内涵与教育学理定位,挖掘其所蕴含的整体方法论意蕴,对于溯源、重建和确立当代中国教育教学方法论系统和历史图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生成论教学哲学视域下,教学之“喻”具有建构... “喻”的思想根植于我国教育思想史,明晰“喻”的基本内涵与教育学理定位,挖掘其所蕴含的整体方法论意蕴,对于溯源、重建和确立当代中国教育教学方法论系统和历史图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生成论教学哲学视域下,教学之“喻”具有建构关系性存在、凝聚和彰显中华文化教育之道的内在精粹、引导教学走向至善等独特教育学理定位,进而具有以教学生成性、超越知识观、人文化成取向为核心的教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教学哲学意蕴。“喻”的当代研究与转化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 教学方法论 超越性 生成性 生成论教学哲学
下载PDF
浅析《学记》中“喻”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艳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12期58-59,共2页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部较系统严谨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它论述了教育的实施、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其中“喻”的教育艺术为最。不仅继承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指导思想 ,更进一步论证了启发诱导的目的与方法 。
关键词 《学记》 教学 “喻” 教育思想 原则 方法
下载PDF
“譬”、“喻”之辨——从名辩学和因明学的角度
4
作者 周柏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2-35,共4页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qu...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学 因明学 “譬” “喻” 因明论式
下载PDF
“喻”字考
5
作者 喻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2-96,107,共6页
"喻"字的产生年代要追溯到先秦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以及运用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字形、语音、语义乃至作为姓氏都经历了长足的变化与发展。形体方面,"喻"字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诸子著作中,到了明代,其形体... "喻"字的产生年代要追溯到先秦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以及运用都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字形、语音、语义乃至作为姓氏都经历了长足的变化与发展。形体方面,"喻"字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诸子著作中,到了明代,其形体已经定型;语音方面,主要是yu、shu、tou(古音),发展到现代,只有yu音;语义方面,所有意义都是从"告诉"义引申发展出来的,这是"喻"的本义;通过对古人的考证,"喻"也可以作为姓氏。本文拟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喻"字进行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 字形 语音 语义 姓氏
下载PDF
“作”“喻”的辨析
6
作者 王小菊 《学周刊(下旬)》 2009年第10期43-43,共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传统解释是:内心困惑,思虑堵塞,之后才能有所作为;焦虑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发于声音,人们才会了解他。把“作”解释为“有所作为”,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传统解释是:内心困惑,思虑堵塞,之后才能有所作为;焦虑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发于声音,人们才会了解他。把“作”解释为“有所作为”,把“喻”解释为“别人了解”。每次执教到此处,我颇觉这样解释有误,文理似有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 “喻” 辨析 文学
下载PDF
《学记》中“喻”的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7
作者 黄丹 《新作文(教研)》 2018年第3期60-60,共1页
“喻”的教育思想,是《学记》这部集结我国古代诸多教育家的教育经验的经典力作中的精华思想之一。“喻”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对话。
关键词 启发 对话 引导 “喻”的时机
下载PDF
“喻证”:先秦说理散文的想象空间与意象结构
8
作者 上官文金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7-49,共3页
“喻证”在先秦散文中被广泛运用,《孟子》《荀子》《老子》等书均有其突出表现。立足文本解读的审美心理分析,探究“喻证”作为表现先秦说理散文审美性的外在整体,借助喻体之形象,进入到散文内部的想象空间,体验以“形-骨”为内在结构... “喻证”在先秦散文中被广泛运用,《孟子》《荀子》《老子》等书均有其突出表现。立足文本解读的审美心理分析,探究“喻证”作为表现先秦说理散文审美性的外在整体,借助喻体之形象,进入到散文内部的想象空间,体验以“形-骨”为内在结构的审美意象,并给予说理散文审美教育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证” 说理散文 意象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解老》 《喻老》的性质及其文体学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世年 吴建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0-135,140,共7页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更像是读《老子》的注解,亦有读书笔记的性质。《喻老》当为韩非后期重读《老子》所作的解说之文。正是这种创作时期的不同,使得二者甚至在文本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类文章的文体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经说体"的继承与发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解老》 老》 经说体
下载PDF
司马相如“喻难”文的政治史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乃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1-68,共8页
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被任昉的《文章缘起》立为"喻难"体,萧统《文选》将"喻难"文本具录于"檄"类。"喻难"价值在于:作者用文学的手段,饱含浓烈的乡情,在文化史上首次从君权的... 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被任昉的《文章缘起》立为"喻难"体,萧统《文选》将"喻难"文本具录于"檄"类。"喻难"价值在于:作者用文学的手段,饱含浓烈的乡情,在文化史上首次从君权的抵达、贡赋的上输、人力的征调等层次深刻地反映了道路与政治的多维关系;它们是在民主政治习见、而在下行文以官僚为下限对象的专制政治时代仅见的以平民百姓为对象的成功说理文;作者在撮括前代观念基础上,以纵横家为理论底色,以雄主强汉为背景,首次明确地提出了"非常"政治的新鲜命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多重而独特的政治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道路 政治 “喻难”
下载PDF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读[m-]声母现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春蓉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字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字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山门、醪田等地古山、臻、梗摄喻母合口字原来声母是零声母、韵母是撮口呼[y]介音韵母,韵母中的[y]介音拢圆摩擦进一步唇化产生了双唇音声母[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门 醪田 母合口字 [m-]声母 唇化
下载PDF
粤语喻母字中的喉擦音声母
12
作者 黄玉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8-639,共12页
粤方言部分喻母开口字读喉擦音,与喻母字的近音及零声母呈互补分布兼叠置分布状态。从分布比例及谐声材料看,喻母字的喉擦音是云母、以母合流于近音之后形成的,并不是云母、匣母作为喉擦音对以母产生"类化"的结果。有材料显示... 粤方言部分喻母开口字读喉擦音,与喻母字的近音及零声母呈互补分布兼叠置分布状态。从分布比例及谐声材料看,喻母字的喉擦音是云母、以母合流于近音之后形成的,并不是云母、匣母作为喉擦音对以母产生"类化"的结果。有材料显示,粤语喻母喉擦音与壮语r声类存在对应,为r声类演变规则制约下形成的台语底层成分,是汉语与壮语接触形成的石化现象之一。这个声母的演进过程与衰变趋势分别受制于台语和汉语的音变规则,与自主音变相区别,属于内部音变中的受控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字 喉擦音 粤语 历史层次 受控音变
下载PDF
中古影、疑、喻三母在法库方言中的演变
13
作者 杨春宇 李楠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7-60,共4页
中古的影、疑、喻三母所属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大多读零声母,其分化演变情况已然成为判断官话分区的区别特征。在法库方言中,此三母的读音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梳理了此三母的音变历史,对其一些常用所属字在法库方言中的今读进行了调... 中古的影、疑、喻三母所属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大多读零声母,其分化演变情况已然成为判断官话分区的区别特征。在法库方言中,此三母的读音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梳理了此三母的音变历史,对其一些常用所属字在法库方言中的今读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发音特征;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及移民历史,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探究了法库方言语音演变特点及其成因;最后总结出了影、疑、喻三母在法库方言中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库方言 影母 疑母 语音演变
下载PDF
“以色喻于礼”的解释及其诠释学分析
14
作者 李会玲 《长江学术》 2017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五行》篇和《孔子诗论》中的"《关雎》以色喻于礼"谈论的是君子的德行精进过程,而不是《关雎》的主题或情色与礼仪节制之间的关系。"以色喻于礼"代表了先秦儒者使用《诗经》的一个突出现象:说《诗》者在游离篇旨... 《五行》篇和《孔子诗论》中的"《关雎》以色喻于礼"谈论的是君子的德行精进过程,而不是《关雎》的主题或情色与礼仪节制之间的关系。"以色喻于礼"代表了先秦儒者使用《诗经》的一个突出现象:说《诗》者在游离篇旨的情况下利用《诗》之断章得出的判断申述儒家德行。西方诠释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一现象。《诗》主旨是当时共享的"前知识"。在"前知识"的作用下,说《诗》者能够断章取义而不造成误解。培养德行的应用目的决定了先秦儒者要对部分诗句进行放大解说以找到教导性的真理和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于礼” 《诗经》诠释学 《孔子诗论》《五行》
下载PDF
隐喻与“metaphor”含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明国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22-124,共3页
考察metaphor与隐喻在修辞格层面和语言文化层面上的异同 ,探讨这些异同产生的原因 ,metaphor与隐喻含义的差异性是汉英语言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METAPHOR 异同
下载PDF
中古三等专有声母非、章组、日喻邪等母的来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张尚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中古三等专有声母,非组由帮组受三等i介音的变体u的影响而来,章组由各种声母受复声母后垫成分j颚化而来,日母由鼻音声母受j颚化而来,邪母开口来自lj,合口来自SGW,喻三来自GW。
关键词 非组 章组 邪母 来源
下载PDF
《百喻经》副词连用初探——以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连用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红兰 《现代语文》 2020年第10期50-54,共5页
以《百喻经》中的时间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的连用进行梳理,并总结副词连用的特点。数据统计显示,时间副词连用是《百喻经》副词连用中频率最高的一种形式,连用位序灵活。探索《百喻经》时间副词的连用对研究中古汉语... 以《百喻经》中的时间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时间副词与其他副词的连用进行梳理,并总结副词连用的特点。数据统计显示,时间副词连用是《百喻经》副词连用中频率最高的一种形式,连用位序灵活。探索《百喻经》时间副词的连用对研究中古汉语副词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经》 时间副词 连用
下载PDF
《百喻经》中表完成的标记系统
18
作者 周小婕 李晓鸿(英文译校)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88-91,共4页
《百喻经》是中古时期口语色彩较浓的佛经故事集.其中的完成体标记系统包括4类成员;完成体副词、完成体语气词、完成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完成体标记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完成体标记成员“既”、“已”、“矣”... 《百喻经》是中古时期口语色彩较浓的佛经故事集.其中的完成体标记系统包括4类成员;完成体副词、完成体语气词、完成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完成体标记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完成体标记成员“既”、“已”、“矣”、“耳”、“竞”、“讫”、“得”、“却”等进行溯源厦流的探讨.可以归纳出备类标记体成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经》完成体 标记系统
下载PDF
“完”的例外音变研究
19
作者 金世明 陈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7,共9页
按照汉语音变规律,“完”字在普通话中本应该读huán,在历史上也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读huán,而如今却读wán。综览从汉代到民国的若干种字音文献,发现至迟在唐代开始就有了不读匣母的记载。“完”改读为wán的主要原因... 按照汉语音变规律,“完”字在普通话中本应该读huán,在历史上也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读huán,而如今却读wán。综览从汉代到民国的若干种字音文献,发现至迟在唐代开始就有了不读匣母的记载。“完”改读为wán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受到古音演变中“匣喻合流”的影响,此外国家对于语音规范的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外音变 合流
下载PDF
上海土音新字本《伊娑菩个比方》及其所见19世纪50年代上海方音
20
作者 刘坤泽 盛益民 《辞书研究》 2023年第4期74-90,I0002,共18页
文章介绍了美国传教士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以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等传教士创制的上海土音新字翻译编写的上海话本《伊娑菩个比方》(即《伊索寓言》),将其内容与罗伯聃(Robert Thom)所翻译的文言本的《意拾喻言》进... 文章介绍了美国传教士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以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等传教士创制的上海土音新字翻译编写的上海话本《伊娑菩个比方》(即《伊索寓言》),将其内容与罗伯聃(Robert Thom)所翻译的文言本的《意拾喻言》进行了比较,并整理分析了该书所反映的19世纪50年代上海话的音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土音新字 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 《伊娑菩个比方》 《意拾言》 上海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