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辽朝“因俗而治”统治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德忠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因俗而治” 辽朝 政策 阿保机 契丹族 东丹国 南面官 渤海人 头下军州 汉族人口
下载PDF
略论清代前期西北边疆的“因俗而治”政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荣霞 《甘肃理论学刊》 2001年第1期63-66,共4页
清代前期在西北边疆地区所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 ,实际上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等所制定的、目的在于加强对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管理 ,实现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治边政策。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西北边疆 “因俗而治” 政策
下载PDF
“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清代云南改土归流地区两种文化治理方略及其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廖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3,共13页
清代云南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可视为“以汉化夷”治边方略指导下的重要产物,为“以汉化夷”的顺利、全面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以汉化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许多流官看来,“以汉化夷”既是一种施... 清代云南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可视为“以汉化夷”治边方略指导下的重要产物,为“以汉化夷”的顺利、全面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以汉化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文化工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许多流官看来,“以汉化夷”既是一种施政方略,也是一项神圣的文化使命。他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以汉化夷”进程,一是兴学重教,二是移风易俗。在云南改土归流地区,清代统治者还同时实施另一种文化治理方略,那就是“因俗而治”。清代的许多统治者在对待云南边疆和民族问题上并未实行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政策,而是将“因俗而治”奉为重要治边方略。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如改土归流后,清廷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并不强求剃发易服。“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两种文化治理方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而转换。“以汉化夷”体现“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因俗而治”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以汉化夷”是“求同”,“因俗而治”是“存异”;“以汉化夷”追求文化的“一体”,“因俗而治”追求文化的“多元”。“以汉化夷”与“因俗而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共同促成云南“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汉化夷” “因俗而治” 文化 “多元一体”
下载PDF
简论辽朝的“因俗而治”政策 被引量:2
4
作者 于金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3-18,共6页
辽朝是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皇朝,历时二百余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疆域最广时“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将辽阔的中国北疆之地统一起来的少数民族皇朝。
关键词 “因俗而治”政策 辽朝 《辽史》 契丹人 阿保机 契丹族 渤海国 社会生活 汉人
下载PDF
浅析辽朝的“因俗而治”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世彝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96-103,共8页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虽仅存在二百多年,但在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历史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并留下不少宝贵遗产。“因俗而治”就是一份重要的政治遗产。 《辽史·百官志》中记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虽仅存在二百多年,但在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历史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并留下不少宝贵遗产。“因俗而治”就是一份重要的政治遗产。 《辽史·百官志》中记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故而过去常常把“因俗而治”单纯地理解为不同的官制,或仅仅依据字面含意认为是针对不同民族的习俗进行治理的民族政策。这样认识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因俗而治”的核心应该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十世纪时中国境内契丹族政权的奴隶制;“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俗而治” 辽朝 契丹族 汉人 辽史 面朝 太宗 汉制 公元 耶律德光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因俗而治”政策探析
6
作者 郑孝巍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22期43-45,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是各个王朝面对的重要问题。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因俗而治"政策的提出,既是继承前代的经验,又是为了适应复杂的民族形势而提出来的。这里对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如何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是各个王朝面对的重要问题。这一时期的民族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因俗而治"政策的提出,既是继承前代的经验,又是为了适应复杂的民族形势而提出来的。这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的原因、主要内容及评价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因俗而治” 民族政策
下载PDF
论古代民族法制中的“因俗而治” 被引量:4
7
作者 苏钦 《法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0-11,共2页
论古代民族法制中的“因俗而治”苏钦“因俗而治”又称“顺俗而治”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对有着异俗、殊俗的民族,采取的依据其旧有的风俗习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各种措施。这种政策、方针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它是为统治多民族国... 论古代民族法制中的“因俗而治”苏钦“因俗而治”又称“顺俗而治”是指中国古代各王朝的统治者对有着异俗、殊俗的民族,采取的依据其旧有的风俗习惯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各种措施。这种政策、方针在古代中国由来已久,它是为统治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上的各民族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俗而治” 古代民族 习惯 民族法制 中国古代 《蒙古律例》 中央民族大学 法律效力
原文传递
蒙元时期“因俗而治”政策的演进与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包莲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共5页
"因俗而治"作为中国古代族群治理政策,发端于先秦时期,历经汉唐宋时期的发展变化,到蒙元时期已渐趋成熟。元朝扩大辽阔的版图以后,实行了以行省为核心、汉法与蒙古旧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统一管理。在不同部族和地... "因俗而治"作为中国古代族群治理政策,发端于先秦时期,历经汉唐宋时期的发展变化,到蒙元时期已渐趋成熟。元朝扩大辽阔的版图以后,实行了以行省为核心、汉法与蒙古旧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统一管理。在不同部族和地域则实行"因其俗柔其人"的政策,从而结束了分藩割据、相互纷争的局面,开创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民族融合、社会繁荣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俗而治” 政教合一 土司制度
原文传递
论清代对蒙古族“因俗而治”的立法原则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强 肖健民 《甘肃民族研究》 2006年第2期44-47,共4页
满族入主中原后,如何正确处理与北部蒙古族的关系,是清廷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清廷吸取总结了历代民族统治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盛京条例》、《蒙古律书》、《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满族入主中原后,如何正确处理与北部蒙古族的关系,是清廷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清廷吸取总结了历代民族统治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盛京条例》、《蒙古律书》、《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等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俗而治” 蒙古族 立法原则 《理藩院则例》 清代 《蒙古律书》 《蒙古律例》 立法活动 清廷 中原
原文传递
辽朝“因俗而治”政策的作用及思考
10
作者 孙任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50-352,共3页
辽朝是以契丹人为主的政权,其民族政策从职官制度、政区建置、法律制度、选官制度、礼仪与服制制度等方面都体现着"因俗而治"的原则。"因俗而治"的实施不仅对辽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其... 辽朝是以契丹人为主的政权,其民族政策从职官制度、政区建置、法律制度、选官制度、礼仪与服制制度等方面都体现着"因俗而治"的原则。"因俗而治"的实施不仅对辽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其对于我国当今民族政策的完善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因俗而治”政策 作用
原文传递
清朝治理西域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正寅 《当代社科视野》 2014年第10期60-60,共1页
新疆建省是清朝边疆统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由于故在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方面又有其独到之处。清朝把全国分为内地包括西南地区)和藩部两大部分,对内地采取行省体制加以管理,对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 新疆建省是清朝边疆统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由于故在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方面又有其独到之处。清朝把全国分为内地包括西南地区)和藩部两大部分,对内地采取行省体制加以管理,对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藩部管理体制,并通过严格封禁政策将内地与藩部隔离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经验 清朝 边疆民族地区 管理体制 西域 “因俗而治” 新疆建省
下载PDF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梧桐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62-67,共6页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陈梧桐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后,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他的这个政策,在具体施行中,是视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的。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则侧重于“以德怀之”,实行的是以德怀为... 论朱元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陈梧桐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后,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他的这个政策,在具体施行中,是视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的。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则侧重于“以德怀之”,实行的是以德怀为主的政策。“威德兼施”,招抚为主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南方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 土司制度 《明史》 南方民族地区 云南 边疆民族地区 “因俗而治” 《明太祖实录》
下载PDF
破解民族地区的“政府干预情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俊敏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3,共6页
中国是有着深厚的政府干预传统的国家,民族地区则是政府干预的主要对象,以致形成了"政府干预情结"。这有其多方面的深层原因,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对此,当前一方面要认清政府干预的客观必然性,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 中国是有着深厚的政府干预传统的国家,民族地区则是政府干预的主要对象,以致形成了"政府干预情结"。这有其多方面的深层原因,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对此,当前一方面要认清政府干预的客观必然性,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破解"政府干预情结",最大限度地防范其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政府干预情结” 人文生态 “因俗而治” “手段责任政府”
下载PDF
契丹辽朝州县行政管窥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明前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21,共9页
契丹辽朝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早已在其前史中就开始接触州县行政了。循契丹辽朝州县建置的发展脉络,以州县人口来源为根据,契丹辽朝州县大体可分为移民州县、燕云接收州县和边防城三类。契丹辽朝移民州县的设置和燕云州县... 契丹辽朝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早已在其前史中就开始接触州县行政了。循契丹辽朝州县建置的发展脉络,以州县人口来源为根据,契丹辽朝州县大体可分为移民州县、燕云接收州县和边防城三类。契丹辽朝移民州县的设置和燕云州县的整体接收,巧妙地解决了原有部落组织的保留与中原州县行政的移植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契丹辽朝"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而且透视出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辽朝 州县行政 “因俗而治” 国家经济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家观的新发展
15
作者 徐国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13,共3页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是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是本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的第二组笔谈,继续从中国历...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是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是本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的第二组笔谈,继续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这一历时性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早期民族观和民族史观、正朔论、古代国家观、历史人物评价原则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期望能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总结有所推动,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国家观 北方少数民族 “因俗而治” 多民族国家 古代 宋元明清时期 社会历史条件
下载PDF
雍、乾时期处理回族事务的法律原则
16
作者 李丕祺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4-86,共3页
为加强对回族人民的控制,雍正、乾隆两朝都比较注意用法律手段处理回族事务。根据本朝实际及回族特点,统治者确立了“因俗而治”、“以治众者治回民”、“刑用重典”的法律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通过谕旨的形式颁发了为数众多的法令。
关键词 “因俗而治” 回族与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 刑用重典 民族宗教信仰 回民起义 清真寺 乾隆 习惯
下载PDF
雍、乾时处理回族事务的法律原则
17
作者 李丕祺 《河北法学》 1999年第6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因俗而治” 回族穆斯林 伊斯兰教 刑用重典 回民 民族宗教信仰 清真寺 乾隆 习惯
下载PDF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60-66,共7页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宋宁明朝洪武初年,通过军事征伐和招抚措施,甘青等地归于明朝版图、元帝虽败退漠北,但势力仍盛,屡谋兴复,成为明朝最大边患。明廷为巩固北部边防,除沿长城一线列置若干军镇以外,在西北边卫,军民兼治,... 明朝在青海地区的施政方略宋宁明朝洪武初年,通过军事征伐和招抚措施,甘青等地归于明朝版图、元帝虽败退漠北,但势力仍盛,屡谋兴复,成为明朝最大边患。明廷为巩固北部边防,除沿长城一线列置若干军镇以外,在西北边卫,军民兼治,并建重镇于甘州,以实现“北拒蒙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西宁卫 明政府 国师 李土司 于洪武 藏族部落 青海湖 蒙古 “因俗而治”
下载PDF
清代民族政策略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艾力 娜布琪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0-12,共3页
清代民族政策略论张艾力,娜布琪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土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地方是少数民族居住的”,①特别是辽阔的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因此,对于少数民族采取什么样的方针、... 清代民族政策略论张艾力,娜布琪我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土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地方是少数民族居住的”,①特别是辽阔的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因此,对于少数民族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清代民族 清政府 民族政策 边疆地区 恩威并施 理藩院 多民族国家 蒙古贵族 “因俗而治”
下载PDF
新清史与安多区域史研究
20
作者 欧麦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2,共4页
“因俗而治”,很好地诠释了清朝对其多样化、多元化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模式.本土精英得以培植并服务于这些施行族群隔离政策的区域,正如何伟亚强调:一如官方与非官方文献中呈现出来的那样,清朝持续有效的统治,正源自于本土... “因俗而治”,很好地诠释了清朝对其多样化、多元化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模式.本土精英得以培植并服务于这些施行族群隔离政策的区域,正如何伟亚强调:一如官方与非官方文献中呈现出来的那样,清朝持续有效的统治,正源自于本土精英与清朝政府机构合作的精心设计.因而,对于研究清朝的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及其统治来说,本土精英的认知就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 清朝政府 清史 “因俗而治” 模式 地区政策 边疆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